新准则下公允价值计量的问题研究

时间:2022-10-09 11:17:47

新准则下公允价值计量的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F23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2)06-000-01

摘 要 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出台,资本市场经历巨幅波动,这无疑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次重大改革,对上市公司的治理及监管的产生巨大的作用。本文主要以南京高科为例,探讨了在新准则新理念的大形势下,有关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 公允价值 准则 融资

2006年,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及其应用指南,并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全面实施。新准则的一个重要突破就是引入“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其贯彻落实让众多上市公司改变了原有对投资项目的计量方式,南京高科就是其中之一。

一、案例背景

1.南京高科简介

南京高科全名南京新港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06年完成股权分置改革,07年明确了“以房地产为龙头,以公用事业(水务)和优质股权投资为两翼”的产业发展战略。08年4月,继跌破发行价、跌破股权激励价之后,南京高科尾盘终于收于每股净资产之下,成为股改以来“破净”第一股。

2.“破净”的原因分析

“破净”是指股价跌破净资产值,显示了市场信心溃退。对于南京高科的“破净”,原因如下:第一,南京高科所处的房地产行业受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形势不佳。第二,限售股解禁,原非流通股上市流通,短期内增加市场股票的供给,股票价格下挫。第三,其主要利润源于投资收益,而自身营业收入所占比率不大,市场整体信心不足导致投资者盲目压价。

进一步思考:尽管起着带头作用的房地产行业受到冲击,但市政基础设施、污水处理等领域的营业收入不可忽视。08年经济危机,政府采取大量的政策进行经济激励,尤其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其次,众多解禁的公司中跌破净资产的不到10家,这也证实了南京高科破净的本质与限售股解禁的有关却也并非致命。因此,南京高科“破净”的根本原因在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二、公允价值计量

1.新准则的具体规定

新准则规定: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初始确认时,应按公允价值计量;资产负债表日,公允价值变动通常计入所有者权益。按规定,南京高科对南京银行等18个项目的股权投资应当确认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初始计量。

2.公允价值计量的利弊

利:(1)公允价值计量能够提高财务信息的质量。根据最新的概念框架,以如实反映代替了之前的可靠性。而公允价值计量则是最好的能够反映当前金融资产市场价值的计量方式。(2)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具有杠杆效应。当上市公司持有的金融资产价格上升时,公司确认为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当期利润大幅增加。市场环境较好时,公允价值的变动导致利润的繁荣景象,给企业带来更多机遇。

弊:(1)公司的真实经营能力和发展能力被隐藏。公允价值变动带来了损益性项目和资本公积的增减,上市公司主营业务的经营能力与实际业绩很可能会被掩盖。(2)投资者利用信息的不确定性。在非平稳发展的市场作用下,资产价格剧烈波动实际上会向投资者转嫁更多的风险。

三、融资行为

1.南京高科主要融资行为——债权融资

南京高科主要通过债权来融资,在年报里宣称 “将短期融资券和信托理财产品发展为公司常规融资手段,适时尝试资产管理、公司债、人民币结构融资等新型融资方式。”相对于股权融资,债权融资的风险大得多。

2.股权融资——2007年增发失败

南京高科计划募集4 亿元投向两个房地产项目,之后保荐机构却向证监会提出撤回增发申请材料。南京高科定向增发失败,公司解释道:“拟投资项目开发进展良好,公司可通过其他渠道解决项目建设资金……”。从现金流量表来看,07年经营活动现金流为-4.34亿元,投资活动为-2.87亿元,可见所谓的其他渠道实质就是增加了借款。

增发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外界认为南京高科持有众多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容易变现,账面资金充足,无需通过增发手来进行融资。

2008年南京高科的财报中“重大变化原因说明”共11条,其中:(5)短期借款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新增银行贷款(8)其他流动负债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公司2007年发行的5亿元短期融资券已于2008年5月按期偿还本息(9)长期借款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仙林地产为发展房地产业务而新增长期借款。

这说明,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影响下,南京高科不得不持续以借款的方式来进行融资。

四、总结与思考

1.对南京高科的建议

第一,应当明确财务理念,将如实反映作为编制财务报告的基本要求,不刻意夸大企业价值才能在经济萧条时期保全自身;第二,应当适当减少对外投资的比例和范围,明确主营业务,避免市场波动影响公司的业绩。第三,逐渐转变融资行为,将现有主要的债权融资逐步转向稳健的内源融资,从留存收益中提取资金用来投资和发展,降低风险。

2.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思考

首先,公允价值确实很好的做到了如实反映,其优点不言而喻,同时上市公司应该理性对待公允价值属性,不能盲目滥用也不能避而不谈,只有如实反映的会计理念合理运用该属性才能使公司的财务状况得以最好的表达。第二,投资者应当对公允价值进行理性分析,详细了解公允价值计量所带来的杠杆效应,如此才能够冷静面对市场的波动。第三,相关部门应当逐步明确公允价值计量的具体范围,弥补其掩盖公司经营能力的缺陷,进一步完善准则。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

[2] 南京高科2007、2008、2009、2010年年报.

[3] 张云,张永英.对由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引起的“破净”现象研究.知识经济.2010.

[4] 谭素娴.金融资产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对上市公司的影响.当代经济.2010.

[5] 孙旭东.南京高科喜生忧.2008.

[6] 刘星,魏峰等.我国上市公司融资顺序的实证研究.会计研究.2004.

上一篇:农村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下一篇:合芜蚌试验区上市公司综合财务绩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