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参与民主政治的成功实践

时间:2022-10-09 09:52:24

未成年人参与民主政治的成功实践

举世瞩目的党的十七大吸引了海内外一千多名记者前来采访报道,其中有一个由6名小伙伴组成的小记者报道团分外抢眼。他们分别来自《中国少年报》《中国中学生报》、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其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小喇叭》节目的小记者吴梓曼年仅9岁,是整个十七大采访报道活动中年龄最小的记者。在此期间,他们佩戴着记者证与大记者一样,穿梭在会场内外,出现在十七大新闻中心集体采访现场,奔波在分组讨论会上,就未成年人关心、关注的问题,积极提问,捕捉新闻,发现亮点。他们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盛会,用自己的视野报道盛会,用自己的关注解读盛会,把十七大这一党和国家的大事通过故事化的言语,细节化的手法,童趣化的描绘,及时、准确地传递给了3.67亿未成年人。让小记者采访党的最高规格的重要会议,通过小记者代表未成年人行使正当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让未成年人充分表达参与国家大事的心愿,可以增进他们对党的丰功伟绩的了解,加深对党的感情,明确肩负的历史使命,是“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生动写照,是未成年人参与民主政治的成功实践,在党的新闻史和党代会的历史上都是第一次,必将以浓墨重彩的光辉镌刻在党的新闻史册上。

一、小记者采访党代会是未成年人参与政治建设的新标杆。

小记者采访党代会看似一件孤立的事件,蕴涵的意义却十分深刻。此举既是党和政府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进步标志,又是党和政府一直以来关心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光亮缩影。2004年5月,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举行;2005年4月,教育部印发《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2006年,我国组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督查活动;2007年6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施行等等,都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和健康成长的高度重视。近年来,以小记者为代表的未成年人频繁出入各种重要的会议、论坛上,频繁出现在各级各类媒体的声像版面中,积极参与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言献策,发出他们稚嫩而又坚定的声音,唤醒全社会的尊重、理解及关注。党和政府站在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高度,给予他们更多的空间与机遇,俯下身来认真倾听他们的表达与诉求,尤其是让他们参与党代会、人大会、政协会等重大会议的采访报道,体现出一种平等对话、民主参与的态势,一种开明开放、吸纳包容的胸襟。

对此,我们不妨对近年来未成年人参与政治建设和尊重未成年人主体地位的大事作一番粗略地梳理。

2004年10月,甘肃省兰州市教育局出台了一项新规定,学校对违纪违规学生进行处分要听取当事学生的意见,学生对学校处分不满可要求听证进行自我申辩。2004年11月,上海市人大通过的《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首次邀请了未成年人参与地方立法工作。2005年6月4日,全国少工委首次选举产生31名少儿委员,是少先队组织有史以来的重大改革和创新。2005年9月22日,25名未成年人对《安徽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条例(草案)》畅所欲言,提出修改意见。2005年10月29~31日,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组织的首届儿童发展国际论坛,吸收了20名年龄在12~18岁的中外儿童以全权参与或青少年记者的身份与会。2006年3月,广东公开招聘5名未成年人参与起草《广东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条例》。2007年3月11日,年仅6岁的“中华小记者”李双逸在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分组讨论会上采访摄影……

由此可见,尊重未成年人的意愿,拓宽他们参与民主政治的渠道,不仅与未成年人密切相关的事件供他们讨论,征询他们的意见,而且事关党和国家发展大计、百年大业的战略宏图也设法让他们参与了解。正如央视小记者李恺悦在博客中谈到采访十七大的收获时所说:“我逐渐提高了自己的政治意识,我开始认识到我们的成长是和我们国家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关系,别看我们年纪小,但是我们也是这个国家的主力军。”笔者以为,以这次6名小记者采访党的十七大为新的标杆,伴随着我国民主政治的透明与开放,必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以越来越多的方式参与推动我国政治建设的进程,未成年人参与政治建设必将进入一个有序、规范、崭新的阶段。

二、小记者采访党代会是未成年人提升媒介素养的新课堂。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面对媒体各种信息时的选择、理解、质疑、评估、创造和生产及思辨和反应的能力。有学者认为,“媒介素养教育是开放的、终身的、连续的教育,应当面向社会全体成员,贯穿于人的各个年龄阶段……要推行媒介素养教育就有责任为所有受教育者提供适当的机会,尤其不能忽视经济落后地区、弱势群体和婴幼儿教育……”①

不可否认,现行教育体制下的一些弊端,阻碍了我国对未成年人的媒介素养教育,使得众多未成年人对媒介传播的信息无从分辨,难以把握。另外,现今的传媒越来越多,传播内容手段越来越丰富多样,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一些因职业操守和生存压力而产生的虚假新闻或低俗倾向,给未成年人的成长带来消极的影响。尤其是互联网媒体中各类资讯相互博弈,良莠难分,鱼龙混杂,给未成年人如何主动地获得信息,正确地理解信息,批判地思考,带来严峻的考验。

这次小记者采访党代会,从教育、健康、安全等方面入手,就具体的作业负担、动画片制作与播放、农村小伙伴的成长等问题满怀自信、无惧无畏地频频发问。从他们一期期精彩的节目播报,一篇篇新颖独到的稿件,乃至一件件言真意切的博客中,我们欣喜地发现,他们对现代媒体的掌控、驾驭能力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他们身上所具备的媒介素养修炼到一个较高的境界。这说明只要我们加以引导,给他们更多的学习锻炼机会,未成年人的媒介素养有很强的可塑性,有巨大的提升空间。令人欣慰的是,有关部门已经开始认真关注提高青少年的媒介素养,并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2004年12月,由团中央、全国妇联、教育部、国家广电总局、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中国社科院、全国少工委主办的“中国青少年社会教育论坛――2004・媒体与未成年人发展”上,通过了《媒体与未成年人――上海宣言》提出:“加强对未成年人参与和运用媒体的教育引导,增强未成年人对大众传媒信息的鉴别能力,培养未成年人参与和运用媒体的基本技能,健康利用大众传媒,抵御不良影响。”②

小记者采访党代会在党代会新闻报道中成为一个亮点,成为众多记者追逐报道的对象,《人民日报》等众多媒体纷纷加以报道。特别是在2007年10月20日晚上,十七大新闻中心举行的“重视未成年人教育采访”中,十七大新闻中心副主任秦刚的开场白就是:“今天的主题是未成年人教育问题,为了体现对未成年人的重视,先请一位小记者……为了体现对女性的尊重,就请一位女小记者提问。”结果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吴梓曼获得了首先提问权。后来,海内外各类媒体除了全面报道采访内容外,还不吝时间及笔墨,以图片等各种形式,对小记者的采访活动本身作了大量的报道。

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改革的不断深入,党和国家迫切需要吸纳包括未成年人在内的各类人群参与政治建设,迫切需要提高包括未成年人在内的全体国民的媒介素养,而党内民主氛围的越发浓厚,小记者的出色表现,又势必为全社会提高未成年人的媒介素养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提供难得的生动课堂。

三、小记者采访党代会是改革创新未成年人宣传的新契机。

有关机构的研究表明,4岁到14岁的儿童平均接触电视的时间为2.22小时,从幼儿园到初中毕业的12年间,儿童接触电视的时间将近一万个小时,远远超过他们学习任何一门课程的时间。为深入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道德建设的苦干意见》,贯彻总书记提出的:“要增强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感,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的要求,全国各级各类媒体纷纷行动,大力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宣传阵地,构建专业的宣传平台,取得显著的成效。

然而,受观念和机制的障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少儿频道、少儿节目却常常受制于播出内容的困扰,大量的时间段不知用什么节目来填充,煞费苦心制作的节目小观众并不领情,少儿节目说的不是孩子的话。所谓以儿童为本,用儿童视角解读主旋律,理解尊重儿童,充分反映儿童的需求等口号及努力方向总难以落到实处,未成年人宣传的现状没有完全做到让孩子开心、家长放心、学校称心,改革创新之路任重道远。

事实上,当前未成年人节目、栏目的真正挑战正是来自未成年人本身,拓宽渠道、想方设法让他们积极参与节目,形成良性互动是当今未成年人宣传走出困惑,走向成功的关键。对此,央视少儿频道的日播新闻栏目《新闻袋袋裤》就可资借鉴。此栏目由儿童采写、儿童制作、儿童播报,通过儿童写儿童,让孩子们以自己的视角发现身边的新闻线索,采写新闻故事,贴近实际,有利于帮助未成年人逐步树立健康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就此次《新闻袋袋裤》2名12岁的小记者季家希、李恺悦来说,他们承担的每天15分钟的《新闻袋袋裤“十七大”特别报道》节目,受到小观众的喜爱,特别是季家希就减负与青少年睡眠问题提问教育部部长周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央视国际网站还为参加十七大报道的6名小记者开通了博客,让他们及时与全国的少年儿童交流。据不完全统计,他们的博客开通不到5天,就发表文章54篇,参与评论三百多人次,访问量85万多人次。此外,我们也希望在一些成熟的品牌栏目中更多地欣赏到诸如2005年“六一”期间,央视《今日说法》推出的以“启蒙说法,宝贝当家”为主题的说法护法训练营特别节目;更多地读到类似2004年10月中国记协《中华小记者》16岁的小记者李晶在克里姆林宫采访普京总统的新闻。

小记者采访党的十七大是一个响亮的信号,是一个新的契机,我们热切盼望能以此为新的起点,重新审视、理性思考当前未成年人宣传的各种问题。从引领成长,塑造未来,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高度,积极创新,锐意改革,真正地从未成年人出发,不断提高未成年人宣传的艺术与水平。只要我们能激扬他们的热情,宽容他们的幼稚,创造更多的条件,充分地相信他们,默默地帮助他们,他们一定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意外与惊喜。

注释:①袁文丽.《终身背景下的媒介素养教育》.《光明日报》.2005年5月25日第五版

②《媒体与未成年人――上海宣言》.《中国青年报》.2004年12月20日A4版

(作者单位:赣州市广播电视网络中心)

上一篇:民生新闻价值的转型与质量的提升 下一篇:城市电视台形象包装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