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兰县实现林地和森林面积保有量探析

时间:2022-10-09 08:41:47

东兰县实现林地和森林面积保有量探析

摘要:文章阐述东兰县自然经济条件和林业发展状况,分析了1999年以来林地和森林面积的变化及林地转入转出情况,并根据东兰县林地和森林面积保有量目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林地;森林面积;保有量;措施;东兰县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3)-01-0144-2

1 基本概况

1.1 自然地理概况

东兰县位于广西西北部,地处东经107°05'07"~107°43'47",北纬24°13'02"~24°51'01"。地势由北向南倾斜,地形复杂,岭谷相间。县域内北部以土山为主,石山穿插其间,是东兰县用材林和经济林的重点发展区域;南部有都阳山,以石山为主,溶岩发达,是生态公益林主要分布区域。全县岩溶地貌广为分布,占全县总面积的49.3%。

该县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20.2℃,1月份平均气温11.1℃,7月份平均气温27.2℃,极端最高温39.2℃,极端最低温-2.4℃;年均无霜期351天;年均日照总时数1526.7小时,全年降雨量1196.6~1689.1mm。

红水河自西北至东南贯穿全境,流程92km。境内集水面积5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7条,5~50km2的河沟有22条。河流总长度约361.1km,最终流入红水河或红水河的一级支流。这些河流两岸大都陡峻深切,河床比降较大,多年平均流量17.3亿m3。

成土母岩有浅灰色砂岩、粉砂岩夹页岩、钙质页岩、砂质泥岩、泥岩、黄棕色页岩、含隧石灰岩、白云质石灰岩,石灰夹硅质页岩以及第四纪红土母质等,发育成红壤、黄壤、石灰土、冲积土等4个土类。

属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植被区,植物资源丰富。但由于长期人为活动的影响,原生植被很多已不复存在。现有的天然林为次生中龄林和灌木林,有的已演替成为灌丛、草坡。现有的人工林主要有杉木、马尾松、油茶、油桐、板栗、八角、丛生竹类等。天然乔木林主要有荷木、红锥、枫香、酸枣、喜树、山乌桕、八角枫等;灌木主要有野牡丹、桃金娘、山芝麻等;草本有五节芒、铁芒萁、黄茅草、蔓生莠竹、东方乌毛蕨等。

1.2 社会经济概况

全县行政区域土地总面积2415km2,2011年末全县总人口30.2万人,国内生产总值180527万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8447元。其中,第一产业50486万元,第二产业59999万元,第三产业70043万元,地方财政收入1306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67元。

1.3 林业发展概况

多年来,东兰县以森林分类经营为契机,通过加大植树造林、封山育林等营造林工作力度,加快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特色经济林建设工程和沼气建设工程等林业工程建设上取得了明显成效;初步形成了生态公益林体系和林业产业体系,森林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2009年森林资源调查结果表明,全县有林地面积18.84万hm2,其中森林面积17.81万hm2,森林覆盖率73.42%。活立木总蓄积量333.63万m3。

目前县域内林地以生态公益林为主,已划定的生态公益林地面积13.07万hm2,占林地总面积的69.42%,对维护区域生态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全县通过营造板栗、油茶等特色经济树种基地,大力开展杉木、马尾松等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增加了林产品和木材供给。“十一五”期间年限额生产商品材5.6万m3;经济林果木产品产量24322.4t,年林业总产值6122万元。

东兰县虽然在森林资源保护、生态公益林建设和特色经济林发展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也存在较多的问题有待破解,一是林业经济增长方式仍较粗放,林地生产率偏低;二是林地结构优化有待加强,保护与开发、保护与利用的矛盾日益剧烈。

2 林地和森林面积变化分析

2.1 林地和森林面积变化

东兰县集体林区范围内,通过2009年和1999年的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两次对比分析,在规划调查区域241500hm2的土地范围内,林地面积、森林面积、森林覆盖率均呈上升趋势。详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从1999年到2009年,林地面积和森林面积大幅增加,主要原因一是调查间隔期内,当地政府和林业部门开展了退耕还林工程、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珠防林工程等林业工程项目,致使大量的非林地、未利用地转化为林地;二是大量农村劳力外出务工,使原来开垦的大量坡耕地转为林地;三是很多农民在原来开垦的坡耕地上种植了经济效益高的速生桉,坡耕地转为乔木林地。宜林地和无立木林地面积增加,主要原因是调查间隔期内,2008年发生了雨雪冰冻灾害,使部分森林受灾后死亡,变为无立木林地,同时还有部分林木采伐后,林地纠纷没有解决,无法造林,变为宜林地。

2.2 林地转入与转出

从表1可以看出,从1999年到2009年林地面积上升了39776.4hm2,林地面积大幅上升。通过进一步调查,但进一步分析表明,由于期间退耕地还林地转入面积约有9000hm2,那么,说明调查间隔期内至少有9000hm2转化为非林地。为此,通过以1999年调查范围和林地划分标准为基础,将两期调查小班面图相互叠加,利用GIS计算出林地与非林地发生转换而相交部分的面积(小班界线勾绘误差除外)。可以看出,调查间隔期内,转化为林地面积中的非林地主要来源于石漠化地区的石山裸地,通过封山育林将相对难于造林的宜林石漠化地转化为林地。通过以上说明,要使林地和森林面积保持稳定和增长,就必须加大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石漠化综合治理的实施力度。

3 林地和森林面积保有量目标分析

根据广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下达给东兰县行政区域林地保有量目标在2015年和2020年分别是189728.8hm2、190905.5hm2,森林面积保有量目标在2015年和2020年分别是180735.9hm2、182047.0hm2。详见表2。

上一篇:道德资本介入中国市场经济机制的研究 下一篇:徐矿银行票据集中管理实践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