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出你的“光飞机”

时间:2022-10-09 08:21:58

变出你的“光飞机”

玩镜子是幼儿喜欢的游戏,在阳光下玩镜子更是新奇、有趣,还有很大的活动拓展空间。

午后的阳光暖暖地照在阳台上,我请小朋友取出早已准备好的小镜子,提示道:“今天我们一起来玩镜子,玩的时候可以在活动室,也可以在阳台上或院子里,看看你们能发现有关镜子的什么秘密。”

……在发现一些小朋友用镜子在墙壁上投射光点时,我说:“快看,我们班的墙壁上有了很多小亮点。”一位小朋友说:“那是我变出来的。”他一边说,一边“指挥”着那个亮点在墙壁上“走动”。“慢点,让我看清楚一点,让我摸一下。咦,小亮点怎么跑到我手上了?”

此时,这位小朋友一边娴熟地操纵着亮点移动,一边笑着说:“这是一个调皮的小亮点。”我说:“那让我跟你学学好吗?”这位小朋友走到我跟前,却发现亮点不见了:“奇怪,这里变不出来。我再到刚才的地方试一试。”

点评:在玩的过程中幼儿发现,有的地方可以轻易地变出小亮点,有的地方却无论如何也变不出来。我试图让孩子们通过自由探索,体验小亮点的出现与自己所处的位置是否有阳光、镜面的角度和自己的动作的关系。

在这个环节中我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与幼儿共同游戏、对话,成为他们的忠实玩伴,在互动中分享他们的疑惑、兴奋与快乐。

新发现

在孩子们玩了大约10分钟后,我开始提高活动的难度,按照预设的环节逐步引导孩子变换玩的方式,引发孩子的思考。

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特制”镜面,在墙上投射出了一个三角形的亮点:“你们看,墙上有一个三角形的小亮点!”一个聪明的小朋友说:“这一定是三角形的小镜子变出来的。”

我问:“那你们也能变出三角形的小亮点吗?”一个小朋友想了想说:“那我用纸剪一个三角形贴镜子上好了。”我赞同道:“好啊,咱们去试一试吧。”

于是,小朋友们开始在活动室内寻找材料,有的找了卡纸和剪刀,有的找了胶水、彩笔、蜡笔棒等,急切地动起手来,颇具创意地剪出了各种图形。一个幼儿把剪出的图形贴在镜子上拿到太阳底下,说:“我变出了一个三角形!”

我说:“真的……咦,这个怎么看上去不是三角形的小亮点,而是小黑点呢?”

幼儿一脸迷惑地看着我,又想了想说:“我知道了,不能用纸贴,得用彩笔画!”幼儿重新画了一个,但发现这一个还是不会发光。

点评:这是一个预设的环节,我期望幼儿由不规则的小亮点逐渐变出各种形状的小亮点,从而最终过渡到“飞机”。

但意外的情况出现了,孩子们变出的几乎都是“黑三角”,而不是“亮三角”。预设活动时我没有预料到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但我很快意识到这正是孩子们学习的一个契机。也许,告诉孩子们答案会更容易些,但这样会剥夺孩子自己寻找、探索答案的机会,而孩子的自我成长与经验建构是无法替代的。所以,让孩子主动学习更有价值。

于是我观察、欣赏孩子们的尝试与探索,耐心等待他们的发现,让幼儿在师幼互动中、与材料的对话中积累有效的经验。在互动的过程中,我真诚地支持每一个孩子的想法,鼓励他们自己动手操作,使互动中的激疑气氛不断引领他们进行思考和探索。

在这个环节中,孩子们展示了自己的操作过程、成果及疑惑,孩子们探索与解决问题的积极性被激发了。

变出“光飞机”

有了将小亮点变成几何形状的经验,我期望孩子能将已有经验迁移到具体的任务中。于是,我向他们提出了新难度的要求:“如果想让墙上出现一架‘光飞机’,你们会怎么办呢?”

“剪一架飞机贴在镜子上就可以了。”我说:“等等……这种方法变成的飞机会是什么样呢?”小朋友说:“还是黑的。”我说:“那请你试一试吧。”

……

“果真如此,这是为什么呢?”另一位小朋友说:“因为纸遮住了镜子!”又有一位小朋友站出来说:“不对,是遮住了阳光,所以变不出来亮的!”

我问:“怎样才能将黑的部分变亮呢?”一个小朋友说:“让飞机的地方露出来。”我说:“那我们赶快试一试吧。”

于是,我和小朋友一起制作了一架镂空的飞机,并把它粘贴在镜面上。对着阳光一照,果真亮亮的“光飞机”出现在了墙面上,孩子们开心极了。

点评:有了上一环节的经验积累,孩子们很容易联想到“光飞机”与飞机的平面造型有关,但“亮”与“黑”也是活动的关键和难点所在。在与幼儿的互动中,我引导幼儿思考“这是为什么”,激发他们对经验的回顾与梳理――原来被遮挡的镜面部分与露出来的镜面部分在阳关下投射出的效果是相反的。

同时,我鼓励幼儿的不同想法,支持幼儿的各种尝试,最终让幼儿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孩子的成功与快乐也是对教师最大的鼓励。

总结:

活动结束了,一部分孩子带着成功的喜悦,显得兴奋、快乐;另一部分孩子因为始终做出的都是“黑飞机”,而显得疑惑、沮丧。我则始终坚持让他们利用一切机会,采取多种方式寻找自己的答案。

教学过程中无论孩子获得了怎样的体验,都是属于他们自己的独特经验。孩子与孩子不同,同样的活动背景下会有不同的收获,这是正常的。存在这样的差异是因为孩子与孩子之间的原有经验不同,思考问题的方式不同,所以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同。重要的是教师在与孩子的互动过程中要真切地体会孩子的感受,尊重每个孩子的发展权利,允许孩子在原有水平上有差异地进行发展。

对于幼儿来说,他们通过自己感官获得的直接经验的价值要远远大于通过间接经验所获得的,而自我成长、自我发现、自我建构是孩子发展权利的体现。孩子对科学的兴趣、对求真的热情容易受老师一举一动的影响。所以,师幼互动的过程中老师应尽量站在孩子的身后,而不是在前台代替孩子的成长。精彩的师幼互动在于教师读懂孩子每时每刻的心理发展需要,适时予以引导,而不是替代。

(作者单位:河南省实验幼儿园)

(责编 叮 咛)

上一篇:艺术化的高级订制 下一篇:红芪多糖HPS1―D的化学结构和抗补体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