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要塞铁门关

时间:2022-10-09 07:50:00

丝路要塞―――铁门关,名列中国古代26座名关之末,故被人们称之为“天下最后一关”。因其地势险要,位于新疆库尔勒市北郊8公里处的山间峡谷,扼孔雀河上游峡谷的出口,是沟通南北疆的要道,战略地位非常重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对铁门关我心仪已久,早想前去一睹雄姿。虽曾多次经过库尔勒市,但每次都因时间紧张,一直没能如愿。去年仲夏,我陪同内地来疆旅游的朋友,终于前往铁门关,领略古时关隘的雄伟气势,感受边关将士卫国戍边的壮志豪情。

那天天气晴好,五月的南疆已颇感炎热。我们坐的越野车驶出库尔勒市一直向北,远远地就看见高大山体,壁立千仞,十分险要。稍近,只见怪石嶙峋的山脚下,树木葱茏,生机盎然,孔雀河水奔涌而下,全没古时关隘那种铁血之气。站在将军楼二楼楼台,观赏对面铁门关的城楼及城楼前的阅兵场,倾听奔腾的孔雀河水的阵阵轰鸣,一静一动,让人顿感一份泰然处之的宁静和超然,喧嚣的尘世仿佛不复存在,耳旁似闻鼓角争鸣的金戈铁马。移步下楼,前往铁门关城楼。一路上,左侧是嵯峨山石,山石上有许多古今文人墨客留下的诗文,边走边吟,别有一番韵味。

铁门关横亘着两条山脉,西南有霍拉山,东北有库鲁克山,两条山脉均在库尔勒和塔什店之间完结,故形成了一条10多公里长的大峡谷,孔雀河穿过峡谷向南流经库尔勒市。峡谷的地势极为险要,两面的高山海拔1 200多米,相距仅约50~100米,岩壁陡峭,河南岸紧贴,宽约三四米,仅容一车通过。行人至此,仰望岩壁一线天,真是插翅难飞;而俯视谷底的孔雀河水流速湍急,汹涌澎湃,让人惊心动魄。在库尔勒和塔什店之间的峡谷中设一个关卡,恰似铁门一般,铁门关之意由此而来。

铁门关作为军事要塞历史非常悠久。早在公元前174年,匈奴统治西域时,焉耆僮仆都尉就在这里设守备。这也许是最早在这里屯兵守关的历史记载。古时铁门关城楼在峡谷的中段,其南岸伸出一山头,山高于河岸约100米,站在上面可以鸟瞰下面的古道。真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绝好关隘。我和友人不禁深为第一个选中这里作为关隘的人叫好。

《晋书・西戎传》记,前凉时沙州刺史杨宣进兵西域,其部下张植曾抢先占据这个峡谷而取得胜利,自此遂有兵关之役。《唐书・地理志》中说的“自焉耆西五十里,过铁门关”,即指此地。《明史・西域传》记载更为详细:“有石峡,两岸如斧削,其口有门,色如铁,番人号为铁门关。”近代谢彬在《新疆游记》中充分描述了铁门关作为军事关隘的险要。他说该关“两山夹峙,一线中通。路倚危石,侧临深沟。水流澎湃,日夜有声。湾环曲折,幽邃险阻。时有大风,行者心戒……有一夫当关之势”。可见,古代将士之所以选中这里作为军事关隘,主要因为这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据导游介绍,清光绪十三年(1887)10月,清军一举攻下铁门关,祸乱新疆人民的侵略军头目阿古柏吓得在库尔勒自杀身亡。清军将领刘锦棠为了纪念这次攻下铁门关的胜利,为铁门关题写了“襟山带河”四个大字。第二年5月,喀喇沙尔直隶厅同知杨廷珍派石匠将这四个大字刻在霍拉山3米高的石壁上,至今历历在目。为保护刘锦棠将军题写的这四个字,清廷曾在此处建有栅栏予以保护。而如今,随着岁月的流逝,什么也没有了。

铁门关内的公主岭上有塔依尔和卓赫拉的合葬冢,千百年来向人们娓娓讲述着一对维吾尔族恋人为爱殉情的动人故事:传说古代焉耆国王的公主左赫拉爱上了大臣的儿子塔依尔,后因奸人谄害,这对恋人受尽折磨,最后遂为自由和爱情双双殉情,死后人们把他们合葬在铁门关附近的山上。为纪念他们,后人把这山称之为公主岭。听罢导游讲的这个自古在新疆及中亚伊斯兰教国家和地区广为流传的爱情故事,我们感慨不已。

史载,公元749年,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岑参在赴安西任掌书记途经铁门关时,曾赋《题铁门关楼》一诗:

铁关天西涯,极目少行客。

关内一小吏,终日对石壁。

桥跨千仞危,路旁两岸窄。

试登西楼望,一望头欲白。

时过境迁,当年岑参眺望的铁门关城楼,以及跨越危岩千仞的小桥,都早已不复存在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铁门关城楼的胜景,是1989年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重建的。为了建好城楼,当地政府邀请了国内外有名的仿古建筑师绘制图纸,请最好的建筑师、雕刻家、美术家,共建铁门关城楼。1990年又广邀书画界名流作画题联,并将近百幅碑联题写在霍拉山的石壁上。今日的铁门关,城楼雄踞两山间,南有刘锦棠将军的“襟山带河”题词和100多个中外名流石刻石碑,北有卓赫拉公主之墓,前有铁门关电厂,后有孔雀河拦河大坝,气势比古时更加宏伟,每年来此观光旅游的游人达300余万人。再也不是“极目少行客,一望头欲白”的荒凉之地,而成了新疆笑迎天下客,一望不想走的重要旅游景点。

上一篇:休闲曲线弯又弯 下一篇:阿细人的祭大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