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岁作家的“窦蔻”年华

时间:2022-10-09 07:26:59

7岁作家的“窦蔻”年华

夹杂在一群几乎比自己高出一头的大孩子中间,在南京一所民营学校念小学五年级的7岁男孩窦蔻越发显得比实际年龄小。置身于一群对他而言几乎是巨人的同学中间,7岁男孩窦蔻的脸上有着和他那个年龄不相称的孤傲。面对他,我很惊讶,我的惊讶不是来自于他能置身于一群比自己年纪大五六岁的孩子中间和他们一起读书,我所惊讶的是在一个7岁男孩的脸上已经生长出了忧郁――一个不属于他那个年龄应该有的神情。

人们说,这个7岁男孩是个神童,几个月前,他写的一本12万字的小说童话刚刚出版。

流浪生涯读书始

这个7岁男孩有个很好听的名字:窦蔻,揣摩父母当初给他取这个名字的想法,大概就是希望自己这个孩子以后能有个美好的豆蔻年华。但这有着好听名字的男孩并没有生在一个名门或是富豪的家中。在他才7个月大的时候,就已经不得不跟着父母外出打工,到他7岁前,他足迹已遍及兰州、西安、深圳等祖国的30多个城市。从这个角度看,我不知道这段旅行对小窦蔻来说到底是幸还是不幸。然而这段不知算幸还是不幸的经历给了他极好的人生素材,让他在7岁那年,仅仅用了5个月写下了一本名为《窦蔻流浪记》的书。

现在,还是让我们跟随这个7岁男孩去看看他所曾经历过的“豆蔻年华”。

1994年10月20日,男孩窦蔻出生在江苏镇江丹徒农村一户普通人家。7个月后,男孩开始跟随父母四处流浪。贫家孩子多早熟,男孩窦蔻却早慧,9个月就学会说话,能把简单的词语说得很清楚。等到了一岁多就已经能识五六百个字,会简单的加减法。

早慧的男孩窦蔻没有同龄孩子的幸运,在其他孩子还在父母怀中撒娇的年龄,男孩窦蔻却已经站在大街上学习成人生存的本领。1996年7月初,还不满两周岁的男孩窦蔻永远也不会忘记那时的一些日子。

傍晚,在友好商场门口的广场上灯火在男孩窦蔻的眼前闪烁,四周地摊一个接一个。让男孩兴奋的是穿着各种民族服饰的男女老少,汉族的、回族的、维吾尔族的、蒙古族的、俄罗斯族的……在他面前来来往往,川流不息。

“半价书,半价书――全部新书,只卖半价――”在一个书摊后,男孩窦蔻奶声奶气地吆喝着,他那童声稚气的模样吸引了不少人围观。不远处,窦蔻的父母悄悄看着孩子的一举一动。

每当男孩吆喝,总会有许多的人停下来,十分好奇地观看。“半价书,新书只卖半价……”两岁男孩娇声细气的吆喝声在喧闹的街市中尤其显得特别。有人问男孩:“你几岁啦?你的爸爸妈妈呢?”又有人问:“谁让你来的?谁教你摆摊的啊?”

两岁男孩一点儿也不胆怯,奶声奶气地回答:“我两岁啦,我的爸妈都在后面呢,没人教,是我自学的,……”围着男孩看的众人见男孩没有丝毫胆怯的模样,全都觉得稀奇。大家议论纷纷,有人伸大拇指,有人摇头感叹,大家的脸上都笑个不停。

围观者中有人问价,男孩一本正经地卖起书来。就这样,男孩地摊上的书刊一天比一天少了。男孩的父亲不由感慨,同样摆地摊,做父亲的不如当母亲的,而母亲和男孩窦蔻一比却又不如了许多。其实,男孩父母的原意只是希望孩子“体验生活”,“感受生存艰难”的。而现在男孩的表现远远超过爸妈的意料,看上去很有做生意的天赋,做父亲的自然高兴。做父亲的一高兴,就要奖赏孩子,不过说到奖励,也就只是吃烤羊肉,玩碰碰车。

地摊卖书只是小窦蔻的人生小插曲。小小年纪的他更多的时间还是在演绎奇迹,关于一个神童的奇迹。

来自农村的窦蔻父母原本文化程度也不高,但他们却希望自己的孩子打小开始学习,不要像自己。从两岁半起,小窦蔻父母就为他专门制订了学习计划。

但一开始,小窦蔻对认字并不十分感兴趣,后来父母发现窦蔻有涂鸦的爱好,于是就想到可以利用他这个爱好来教孩子。比如有一回小窦蔻闹脾气,不高兴哭了。窦蔻的妈妈灵机一动,就用象形的方式画成眼睛的形状,教他认“哭”字。这个办法还真管用。又比如窦蔻学到“门”字的时候,窦蔻的爸爸就把写着拼音“Men”的纸片贴在门上,于是每回小窦蔻开门就念一次,这让他觉得非常有趣。字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

另外,窦蔻还爱听故事,爸爸就动脑筋编识字故事。为了教孩子识字,窦蔻的爸爸在家里的桌椅、门、墙上写上字,每认一个字,爸爸就讲一个故事。窦蔻3岁那年,小小的他竟已会自己查字典。厚厚的字典在窦蔻的小手下显得像一块又大又沉的砖头,当同龄孩子还在玩“过家家”的游戏时,男孩窦蔻却迷上了这块“砖头”。

由于白天父母要上班,这段时间小窦蔻就被锁在家中。独自关在家中的小窦蔻没什么好玩的,看书识字画画就成了他的主要兴趣。到了窦蔻4岁时,窦蔻的父亲窦玉明决定开始照小学课本教儿子。同时此时的窦蔻对阅读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他已能自行到图书馆看儿童读物。而在父母颇费心思的引导下,没上过幼儿园和小学的窦蔻6岁便认识了四五千字,而这已达到小学五年级的平均水平。与此同时,为了能教好儿子,原本文化程度不高的父母也通过自学拿到了大专文凭。

尽管窦蔻的父母是打工的,没什么钱,可他们仍是倾尽所有买书。在窦蔻的家中你几乎找不到什么家具,但他家却有超过2000册的藏书。在小窦蔻那个家徒四壁的家中,这2000册的藏书却犹如一座金矿。而为了这2000多册藏书,几乎耗尽了一家人打工的收入。

只要一有时间,窦蔻和父母三人就聚在一块儿读书。除了家中的藏书,去图书馆看书也是他们一家三口的爱好。几乎每个周末,窦蔻都和父母在图书馆里面“泡”上一整天。而书店也是他们一家亲近书的好去处。许多次,因为没钱买书就在书店里看书,看得时间太长了甚至被店主赶出来。

4岁半开始“作家生涯”

4岁半时,男孩窦蔻开始独立写日记。这是窦蔻写作的开端。

每天,4岁半男孩窦蔻把爸妈讲的故事记下来,这也为他日后写小说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如果遇到不会写的字,小窦蔻就会去查《辞海》等工具书,早在一年多前他就学会用工具书自学。平时窦蔻非常爱听故事,父母总是努力满足他。小窦蔻就像贪婪的海绵,吸收着父母教给他的一切,直到后来他们把自己所知道的故事都讲完了。“听光”了父母的故事后,窦蔻又迷上了《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和四大名著儿童版等。

故事听多了,看多了,男孩窦蔻也想自己写。于是跟父母说,看了许多书但都是别人写的,他觉得自己也会写,也想自己创作。父母没觉得孩子的话“狂”,反而鼓励他。于是,一个5岁不到的孩子的第一篇童话《我给老鼠换了胃》诞生了。

窦蔻在写童话故事时,主要还是以自己的生活为基础,同时再加上大胆想象写成。就像他的第一篇童话便是因切身体验而写出的。当时窦蔻的家中正闹鼠患。老鼠十分猖狂,不仅偷吃一切可吃的东西,有次还意外地咬破了窦蔻妈妈的手。小窦蔻起先见老鼠毛茸茸的,挺好玩的,可恨老鼠咬妈妈,恨老鼠偷东西吃,于是他用自己的笔去改变,让老鼠换个专吃青草的胃,这样老鼠既不会咬人偷吃东西,还能帮农民除草,老鼠就由害变益了。切身的感受触发了他写第一篇童话《我给老鼠换个胃》。

不过,窦蔻的父母当初绝对没有想到儿子会有后来的种种出息。窦蔻父母说,窦蔻生性顽皮,两岁多时从楼梯上跳下来,摔折了腿,但自从迷上写作后,他经常一坐就是五六小时。人的改变有时难,有时却很容易。很显然,对文字所怀有的天然敏感,使这个男孩很擅长驾驭手中的笔。从5岁开始,窦蔻的作品开始见诸报端刊物,许多儿童杂志如《东方娃娃》、《小天使报》、《小朋友》等杂志刊物纷纷向一个从没上过学的孩子约稿。在短短的时间里,窦蔻接连发表了10多篇童话、散文,20多幅绘画作品。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从头一次写东西开始到之后的短短两年时间内,还没有到读书识字年龄的男孩窦蔻写了1000多篇日记和60多篇童话,算起来他竟然已经写了十几万字的作品。一切看起来真的难以置信,这本身就好像是童话。男孩窦蔻仍在演绎属于他的奇迹。

有一回窦蔻向父母提出要写书。习惯了儿子时常冒出的意想不到的想法,父母没有感到奇怪。窦蔻萌生出书的念头是在2001年的年初。当看了南京13岁的赵东阳写的自传体小说《雪球滚太阳》、山东10岁的赵瑞东写的童话《奇奇》这些大部头的书之后,窦蔻觉得这些东西自己也能写。于是就有了出书的想法。刚开始,父亲窦玉明反对儿子写书,主要担心他坚持不下来。但男孩蔻有点“狂”,他对父亲说:“我肯定能写出来。”

这年元旦后,有点“狂”的男孩窦蔻开始构思,从2月开始,窦蔻动笔,前后一直写了5个月,7万字的长篇小说渐渐从窦蔻的笔端流出。男孩窦蔻没有食言。

在写书期间,有时窦蔻只写了个把小时就不想写了。父亲也不勉强儿子,相反建议他出去玩。而一旦灵感来了的话,还是顽皮孩子的窦蔻竟能一坐就是五六个小时。有时窦蔻沉湎于写作连饭也忘了吃。终于,男孩窦蔻的小说写成了,他给自己的小说取了个美丽的名字――《小天使和一万个梦》。的确,这确实是男孩窦蔻的一个梦。去年10月,江苏少儿出版社出版了窦蔻的小说,小说的名字被出版社改成了《窦蔻流浪记》。窦蔻的书由三部分组成,其中小说7万字、童话和日记各2万多字。6岁半的江苏丹徒男孩窦蔻创下了国内少儿作家年龄的最低纪录。

面对制造了奇迹的儿子,窦蔻的父母欢喜之余却更多了些担忧。他们当初让孩子早点识字看书,原本打算主要是想让他静下来,从来没有想让他当作家。然而,由于窦蔻的学识水平大大超越同龄的小朋友,他的入学反而成了问题。所幸的是,事情很快有了转机。去年9月,南京东方中英文学校了解到窦蔻的情况后,校长亲自登门邀请窦蔻去上学,最后,根据窦蔻的语文水平,把他放在五年级。然而,在一群五年级小学生中,缺了两颗大门牙、身高1.2米的窦蔻更像个乳臭未干的小顽童。事实上,和十二三岁的孩子在一起,窦蔻确实有点麻烦。由于窦蔻比他的同学要小上五六岁,这使他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在日常行为上都显得“与众不同”。所以,入学才一个月,6岁半的窦蔻就在学校“惹了不少麻烦”。比如上课时窦蔻常憋不住尿要上厕所,要不然就是在课堂上从没上过学的窦蔻因为不懂课堂规矩不举手就随便打断老师的话……

窦蔻还有些烦恼显然是来自班上那些比他大许多的同学们。窦蔻的同学不懂什么“娃娃作家”,大家只把他当作班上的“小不点”。让窦蔻心烦的还有班里几个大个子男生总叫他“小窦窦”、“缺牙巴”。更有个别的说“神童,就是神经病儿童。”遇上这种情况,窦蔻没有忿忿不平,他的反应有着与自己年纪有些不相称的“老茄”:“我比他们小,却比他们聪明,他们忌妒我,我听了这些话要忍一忍,等我书出版了,再写下一本的时候,把他们写进去,看他们怎么办?”他的语气充满了不屑一顾,一旁看着他那一本三正经的模样,不免令人忍俊不禁。在窦蔻的老师眼里,有时也觉得对他感到有些无从下手。虽然年龄最小,可某些地方他比十二三岁的孩子还老练。但他对人好象有着天生的戒心,平时课余同学都爱围着老师亲热,而窦蔻却保持着距离。

考虑到窦蔻的特殊情况,学校里对窦蔻也特别照顾,为他安排一个人住单间。不过,他不觉得孤单,相反,一个人独住的窦蔻似乎不怎么欢迎同学上他宿舍。由于年纪的因素,再加上其成长环境比较特殊,窦蔻对身边的同学仍存着戒备心。在班上他基本上没有好朋友。不过,最近他在学校新结识了一位好朋友。这是个让人高兴的变化。

面对眼前这个7岁的小学五年级学生,我忽然就忘记了那些有关他的奇迹,真实的只是眼前的男孩窦蔻。偶尔,他脸上会现出一抹寂寞无聊的神情,那神情完全超过了他的年龄。

上一篇:毕那一家人 下一篇:遭遇女兵的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