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深挖 不如种花

时间:2022-10-09 06:59:13

亲生的母女,一回回毒舌相向;

把年迈的外婆送到遥远的乡下,让她孤独终老……

亲情之间,没有和美,只有怨恨。

又响起了吵闹声,这熟悉的声音,隔几天,就会听到一次。两个女人的声音,像爆竹一样,又响又尖,此起彼伏。

那是一对母女。母亲六十出头,女儿三十来岁。据说是老太太早年离异,一直独自带着这个独生女儿,女儿则一直没有嫁人,心情不愉快,工作也辞了。

按理说两人相依为命,母女情深,也能享受到一番天伦之乐。偏偏这对母女像冤家一样,隔三岔五地就会大闹一场。

开始只在家里吵,后来索性不再避嫌,不管认识,还是不认识,只要见到人就大声控诉。头天听到她们吵架,转天下楼时,我得先将头伸出去,看了又看,确定无人再路过她家门口。偏偏经过了一夜,满腹的委屈,发酵沉淀,正以更大的力量等待着喷发。听见有脚步声从门口路过,唰的一声,门就被拉开了。第一个冲出来的,是一脸愤怒的老太太。

“你见过这样的女儿没有?”这常常是她的第一句话,“你也是做女儿的,你来替我评评理。”

哪个女人不曾是做女儿的呢?凭什么要我评理。可是要走已经不可能了,手被她紧紧攥住,人也被拉到了一边。眼见是要扯开场子,长篇大论了。

“做人老妈,真是没有意思啊,养大了她,她就拿你不当回事了,没有一句话肯听,不能说她半句不好,还总是埋怨我,反正做父母,没有一样是对的。”

老太太嘴里不识好歹的她,正是女儿。她说她没有良心,这么辛苦拉扯她,却对她百般挑剔,脾气坏到如此,活该嫁不出去。

话音未落,女儿也冲了出来。原来也在家里,下午四点多钟,却蓬头垢面,还未洗漱。到底年轻一些,中气比母亲足百倍千倍,声音尖利得让人直想躲开。

“我嫁不出去怎样了,有事没事就拿这个来说,嫁不出去是犯罪,还是绝症,要你这样痛心?你就是找借口,想赶我出门,从小嫌弃我,看我不顺眼,完了还给我安不孝顺的罪名!”

“自己没有本事,就赖到老妈头上。你让人评评理,你这个样子孝顺吗?”

话说至此,别人已经很难话了。剩下的,就是母女俩火药味十足的抢白。

女儿大声质问:“我不孝顺,你也得忍着。到底是谁让我嫁不出去的?一出去约会,就要限定时间,还把人家叫来家里,又是警告又是辱骂的。现在好了,又说我脾气差,我脾气差,那谁又能容忍你的脾气?”

既然说到了从前,接下来的部分,就都和往事有关了。

母亲唠叨女儿不听她的话,如果当初她念书肯用功,考取一个好学校,毕业后能找份好工作,就有条件再找个好男人嫁掉,她也就不必再为女儿操碎心、存老本,自己也可以像其他老人一样,四处旅游,尽享清福。

女儿则撇嘴冷笑,说自己单亲家庭里长大,父母没有给她应得的爱,能走到今天,已是阿弥陀佛。她不嫁,只是因为父母的婚姻,没有给她做出任何榜样。

“嫁了又能怎样,还不是一样要离?”

每次吵架,原因不同,可最后的结论常常都是一样。从当下,引向过去,从今天,说到昨天甚至前天。

母女积怨已深,难怪一点点小事,也会变成爆炸的导火索。买菜,喝茶,擦地,看电视,都会引发“战争”,一旦开始,就会扯到多少年前的旧事去。

更不堪的故事,还有。

某友的外婆,八十多岁了,百病缠身,孤独地住在乡下,因为只有他母亲一个女儿,所以身边再无一儿半女。他付钱,找亲戚照看。

他和妹妹,却好多年都不肯回去一次。乡下的亲戚说,自己也有老人要照顾,累了倦了,无论给多少钱,都不想再替他们兄妹尽孝了。

我问他,为什么不接到自己身边,或找个疗养院,周末也可以去看看她。毕竟是自己的外婆,活到这个年龄,多不容易。

他摇头,说正是因为不想见到外婆,才特意送到远远的乡下去。他付钱找人看她,已是良心之举。想要再多,门都没有。

为什么会这样?

原来,某友的母亲,在他11岁的那个夏天自杀了。自杀时,重病在身,情绪消沉。他的父亲开长途货车,没法守在家里,走之前已察觉到妻子情绪异常,便交代与他们同住的外婆,叮咛她好好看护。

但那晚,外婆却打麻将去了。

趁身边无人,母亲撕开被单,上吊自尽。

某友和妹妹,从此再也不能原谅外婆。而且一直认为,是外婆害他们小小年纪就失去了母亲。

“她只顾自己玩耍,哪里还想到女儿的生死。迷恋麻将不是一天两天,那时母亲病重,父亲出车不在家,她为了打牌,饭都不给我和妹妹做,我们放学回到家,肚子饿得直喊疼,妈妈躺在床上,看着我们唉声叹气,也流眼泪。一想起这些,我就特别恨她,如果,她能有一点责任心,我妈妈走的时候心里不会那么牵挂吧。她的今天,是她自找的。”

“可是你的母亲也是她的女儿啊。失去女儿,她难道不是一样痛苦?”

“痛苦还去打麻将?”

某友一说起这个就气得脸色铁青,五官都变了形状。30年过去,还沉浸在受伤的痛楚中,无法做到设身处地、宽容大度。

电影《唐山大地震》,讲述的也是这样一个亲情之痛的故事。

母亲面对灾难,先救出了弟弟,受地震和亲情双重伤害的女孩,从此心生怨恨,怎么也想不明白,母亲为什么当初会做出放弃她的决定。

成年以后,她和母亲的关系一直不好。用叛逆、反抗、自伤、甚至仇恨,演绎着母女之情。

亲情之伤,常常比其他任何的情感,都来得猛烈、纠缠、如火如荼,不是一句两句劝解就能化解开的,非得要双方拿出极大的诚意和耐心,而且,还要有时间参与教化,才能让心田渐渐安适。

可是却很少有人能做到这些。

往往同住屋檐下,或恶语相向,或冷若冰霜。因为哀伤,因为怨恨,因为后悔,因为没有勇气去面对,便沉浸在伤心往事中,只给亲人交付硬邦邦的一副心肠。

这,多么愚蠢。

天赐之爱,常常也会在不知善用的情况下不断粉碎,衍生出烦恼和痛苦。它像一根粗大的绳子,死结一旦出现,不是毁了别人,就是要勒死自己。侥幸存活的,转而却开始恨这人世,为什么,偏偏他这么倒霉,遇见如此的父母、兄弟姐妹,吃不尽的苦头,过不完的烦心日子?

于是,一次次将土层扒开,朝岁月深挖,掘出的全是久不愈合、业已溃烂的伤口,流着脓、发出腐烂的味道。

旧情总要植入现实的泥土,才能够萌发、开花、结果。感情,是需要共鸣、呼应的,才能深入彼此。

与其苦苦深挖,摊一地的烂泥,不如将曾经的一切,倒入枯井,添埋新的土层之后,再一起播撒亲情之种。

待到秋后,一家人聚在一起,品尝丰满的果实,那份甜美,该能多么抚慰曾被过度折腾的灵魂呢。

上一篇:楠茜,贩卖梦想 环游世界 下一篇:亚洲激励天后王琳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