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望得不到满足,孩子就跪在地上,怎么办?

时间:2022-10-09 05:57:09

1~2岁

宝宝1岁4个月了,现在只要不能满足他的意愿,他就会跪或趴到地上,有时甚至用头撞地,我们不理他或者打他,都没能改善。我该怎么办?

1岁多的孩子还不能够准确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跪或趴在地上,用头撞地”等都是孩子通过动作行为来表达情绪的一种方式。父母首先要建立一种认知,就是允许孩子用自己的方式把情绪表达出来,在无条件接纳孩子情绪的基础上,再进行改善和引导。文中宝宝行为,反映出了孩子强烈的焦躁情绪。那么父母不妨观察一下,近一段时期内,孩子生活是否发生了重大变化或者突发事件?孩子有无生病或身体不适,孩子看护人是否有更换,家庭氛围和夫妻关系如何,父母陪伴孩子时间有无调整,孩子作息和运动时间有无变化等等。孩子身边的事情,构建了孩子的秩序感,他据此对周围环境和亲子关系进行安全确认,如果这些发生了变化,就需要向孩子进行解释缘由,让孩子内心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接纳和适应。

排除以上环境因素,父母要反思以往处理孩子需求的情景。父母“不理或打”的方式没有奏效,是因为父母对孩子的情绪缺乏引导,即便这种冷暴力或者体罚的方式暂时取得了效果,也并不是很好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因为“不理”会让孩子感觉到情绪没有得到及时的回应,从而产生焦虑与被忽略的感觉,无形中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体罚的方式,使孩子的身体受到伤害,且容易造成孩子性格抑郁,糟糕的是反而为孩子带来了负面的示范作用,孩子会误把“打”当作解决问题的一种手段。父母不希望孩子使用“趴、跪、用头撞地”等行为来表达情绪,可以使用一些情绪习得技巧,帮助孩子发展积极情绪表达能力。

首先,父母要接纳孩子的情绪,与孩子进行充分的共情。在孩子身上发生父母不希望出现的行为时,父母要过滤掉自己的愤怒或者烦躁情绪,平静下来,慢慢理解和感受孩子的情绪。抱抱孩子,抚触一下,帮助孩子进行情绪表达,比如问问孩子“宝宝,你是不是想要做什么事情?而爸爸妈妈没有让或者陪你做,你心里很难过?不开心了”等等,用这样的言语帮助孩子进行情绪表达,同时也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情绪的理解。这样就为孩子情绪纾解和发泄找到了更好的途径。其次,要对孩子的需求进行分辨。孩子正当合理的需求要给予满足,而不当的行为和需求父母需要加以规范,温和而坚定地加以拒绝,明确告诉孩子不予满足的原因。最后,父母对自己过往处理孩子情绪问题的方式进行反思。接纳孩子的情绪,并不意味着要全部满足孩子的需求。否则孩子可能会以“闹情绪”为工具,对父母施加压力,以此博取父母更多的迁就和溺爱。

上一篇:高校后勤水电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完善对策研究 下一篇:成长路上,让孩子学会悦纳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