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协会”刍议

时间:2022-10-09 05:29:51

“消费者协会”刍议

在商品经济得以大幅度发展的今天,消费者协会也水涨船高,很是红火起来。顾客若不幸买了伪劣产品,不用着急,自有消费者协会为其伸张正义。渐渐地,消费者协会俨然已成了顾客心目中的上帝。大家经得多了,以为这实在是件很正常不过的事。

不是没有疑问。比如,商店销伪劣产品,在坑害了顾客之后,都成了消费者协会必须出面解决的问题,那么,商店经理干什么呢?拿国家资金进了次货,本来就是渎职;再堂而皇之地推销给顾客,更是危害公众。顾客上门论理,又不理不睬,甚或强词夺理,咄咄逼人,就更是毫无职业道德的恶行了。这一错再错,错上加错,店方自然难辞其咎,现在却由消费者协会越俎代庖,为其“排忧解难”了。顾客在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或状告,或登门,总之,时间、精力赔进去不少)之后,最满意的结局也就是将损失的钱补回来,表面上好像不亏不赚,事实上已是大亏了。而商店,不管是服务员还是经理,照样可以悠哉悠哉,过自己的神仙日子。商店经理作为负责人,这费那补贴,更是丝毫不少拿。

曾见一顾客,花30元钱买一双旅游鞋,三日鞋底“张嘴”,找商店,服务员不予理会,忿而去找经理。理论再三,未有结果,顾客气急之下,声称要找消费者协会,该经理慢悠悠吐出一口烟:“请便。”原来,对于某些商店来说,协会已无形中起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剂作用。顾客买了次品,协会出面,交涉后,商店退钱或包换,协会于是大功告成,班师回府。商店呢?次品照卖,劣品照销。反正,不愿为几十元钱费时费力的傻瓜有的是。但是,换一种角度看,情况就会大大不同。消费者如果直接向工商行政部门反映,那么,轻则罚款,情节严重的,公安机关还会对那些责任事故者绳之以法。而这些,作为一个民间团体的消费者协会,是办不到的。即使有心想办,也只能再跟上属机构取得联系。但这都是凭空增加了一个环节,与我们平常所说的政出多门、公章旅行等情况,在其实质上“异曲同工”的。

退一步说,顾客至少也应该向商店的上级主管部门反映。商店出了问题,部门长官自然不能等闲视之,对经理和有关人员的、缺乏职业道德严加申斥,并辅之以相应的行政处分。现在,协会代替他们完成了这一切,商店的上级领导便可以安之若素了。这便是协会引发的弊端之一:由于协会的干预,导致了相当程度的分工不严、职责不明。不能管事的跑断腿勉力去管,能管事而且也应该管事的反倒一身轻松,无事可做。其实,像这类事情,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少见:武警战士去汽车公司学雷锋做好事,扫车厢擦玻璃,忙得不亦乐乎,司乘人员嗑瓜子聊大天,至多将“活雷锋”的称誉赠予战士们便算了事。如此之“各司其职”,只要认真想想,就会发觉其不合理,但人们见得多了,以为很正常、很合理便不再去想。

也许有人以为笔者是无事生非,协会的宗旨就是维护消费者权益:自协会成立以来,为消费者做了大量好事。这些业绩,岂容抹煞。笔者也想说:不错,协会的名号确实是越来越响亮,然而,伪劣产品的销售也同样行情看涨,大有如火如荼之势。如果消费者协会真有无边法力,情况当不致如此。换句话说,正是因为协会不具备行政和法律效力,协会光顾过的商店,以后劣质产品照销不误。相反工商、司法找上门来的商店,即使还想故伎重施,也定会战战兢兢,断乎不敢那般张扬和肆行无忌了。既然如此,我们与其让协会出头露面,不如鼓励消费者在受到欺骗、坑害之后,向工商行政部门投诉,向法院,而法律,正是为保障每一个公民的合法权利存在的。若如此,恐怕前面提到的那位经理,面对忿怒的顾客,也不会那么淡然、坦然了。由此,协会引发的第二个弊端不言自明:使国人本来就很淡漠的法律意识,更其淡漠……

以上看法纯属一己之见,但愿不要真如有些人所言是“无事生非”。

上一篇:笔有尽而意无穷 下一篇:申办奥运会的攻心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