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兼职权的防护措施

时间:2022-10-09 05:19:02

大学生兼职权的防护措施

作者:尧国庆 单位: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一、调查目的

在当今这个多元化的社会,各种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就连大学生兼职期间权益也遭受到了侵害。通过大学生做兼职受侵害的现状以及他们是否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来透析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在此基础上运用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知识来剖析大学生兼职期间权益受侵害现象解释,同时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法,在社会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能够让大学生兼职期间权益受侵害这种现象得以改善。

二、调查对象和调查方法

调查采用抽样调查方法进行调查,用问卷法对调查收集资料。通过做兼职的同学去认识更多做兼职的同学为滚雪球抽样方法。本次调查采取问卷法和个案访谈法收集资料,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调查对象,共抽取吉林大学的部分大学生构成本次调查的样本。实际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6份,有效回收率为95.3%。(1)样本规模:样本规模确定为300人;(2)抽样方法:具体抽样方法为滚雪球抽样的调查方法和分层抽样的方法;(3)步骤:抽样人群;(4)性别分类;本次调查抽取男生135名,占有效总人数47%,抽取女生151人,占有效总人数53%。男女人数基本持平。年级方面,大一同学抽取97名,占人数的34%;大二抽取76人,占总人数76%;大三抽取72,占总人数25%;大四抽取人数41,占总人数14%

三、大学生兼职现状

(一)做兼职的种类据调查统计结果显示,被调查者中有86%在大学期间从事过兼职工作。其中分别有76%和9%的大学生在大一、大二就开始兼职,4%的学生是大三以后开始兼职。他们从事的兼职工作主要是一些知识、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行业。比如有24%的学生选择做家教,选择做礼仪的人数是9%,7%的同学选择做餐饮服务,23%投递、发放传单,做校园,20%选择做商品促销,14%选择做学校的勤工助学工作,只有3%的学生选择其它兼职,这包括如管理、设计等对智力要求较高的兼职工作。

(二)大学生做兼职受侵害现象大学生在兼职期间受侵害的现象是屡见不鲜的。在对大学做兼职权益受侵害的种类的调查中看,35%的同学四被中介收取了过多的费用;12%的学生被扣留过证件,如省份证或学生证等其它证件;16%的同学在兼职中被提供劳动高强度大、时间长、工作环境恶劣的工作;19%的同学被变相增加工作量;13%的同学在兼职中被拖欠或克扣薪水;还有5%要求做工作本质以外的其它工作。大学生在兼职过程中受到的侵害现象真是普遍存在。

(三)发生权利受侵害后所采取的行动在权益收到侵害后,大学生的表现却很让我们担忧。调查发现,大学生在找工作时对中介公司和用人单位的警惕性不高,在遭遇侵权之后的维权意识不足。这表现为与中介签订合同或和用人单位建立劳务关系前,只有14%的同学会对其合法性进行确认,依法进行维权。在权利遭受侵害之后,有51%的大学生自认倒霉,选择自己承受损失,19%的同学选择私下与雇主一起解决,只有16%的同学会向有关部门投诉或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而在对选择自己承受损失的同学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同学曾经想过要依靠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但是面对高昂的诉讼费用、繁杂的诉讼程序和手里仅有的一点证据,他们没有把握能讨回公道,况且他们的损失都不算太大,这样折算一下,还是自己承受损失比较合算。同时,还有小部分同学不知道该向哪个部门反映情况。

四、兼职大学生权益受侵的原因分析

(一)大学生兼职权益受侵害的内因分析1.对校外兼职的盲目信任,缺少基本的鉴别能力和警惕性在对校外兼职信任程度的调查中,34.6%的同学对校外的兼职很信任;58.4%对校外兼职的信任程度是一般,10.5%的同学对校外的兼职表示不信任。可见大学生对校外的兼职了解不够,存在一些盲目信任的现象。这是因为大学生对相关的兼职法律知识了解不够造成的。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这是因为盲目信任属于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心理反映。认知性及情感性的元素同时存在于人际信任之中,盲目信任是指只有情感而没有理性认知。一些同学由于对校外兼职的盲目信任而使自己的权益遭受侵害。2.缺乏社会经验,思想上过于单纯大学生属于劳动群体中的弱势群体,非常容易被高薪等虚假信息所引诱,上当受骗,在遭受侵权后往往选择消极的退缩态度。社会中的托马斯指出,任何一个自我决定的活动,在其开始决定以前,都有一个考察和检验的阶段。我们可以把这个阶段称为“情景定义”。人在多数情况下会首先审视和考虑来自外部世界的信息或定义这些信息,进而根据自己的定义来理解和对待他们。大学生们由于思想上过于单纯,没有形成良好的情景定义,加上自身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因而往往容易遭到社会上不合法企业的侵害。3.缺乏相关的法律知识大学生兼职期间权益受侵害主要是由于法律知识的欠缺,对法律的不了解。在权益收到侵害后不知道如何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对大学生兼职法律知识的了解的调查中,有将近50%的学生表示不了解大学生兼职法律知识,有同学甚至惊讶的询问大学生做兼职也有法律法规;27.6%的学生表示对大学生做兼职有关法律知识有一定了解;只有11.2%的同学对大学生做兼职有关法律知识有基本了解;8%的同学对大学生做兼职有关法律知识很了解,而这些同学当中,大部分来自法学院的学生。大学生法律方面知识的匮乏,为他们的兼职之路埋下了种种隐患,也为用人单位将他们当成廉价劳动力提供了机会。在权益受到侵害以后,兼职大学生又缺乏勇气和精力通过合法途径来保护自己,进而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二)兼职大学生权益受侵害的外因分析总体而言,法制不健全、学校的引导力度不够、相关司法部门监管乏力是兼职大学生权益频繁受到侵害的主要外因。1.相关法律法规法制不健全我国《宪法》第4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劳动合同法》是保障劳动者的主要立法,但是并没有将兼职大学生纳入《劳动合同法》的保障范围。招用劳动者或兼职人员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或其他团体、组织利用《劳动合同法的漏洞》在有意无意规避《劳动合同法》。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2.学校的帮助、引导力度不够。大学生获得兼职的信息一般来自中介公司和校园散步的一些小广告,这些小广告给那些不法分子得以利用。兼职大学生权益受到侵害后通过仲裁或诉讼救济将是一条最为无奈的选择。虽然高校有专门成立的大学生勤工助学中心,但学校提供的勤工助学岗位有限,难以满足同学们对兼职工作的需求。如今校园内的小广告成了学校的一道风景线,这主要是因为学校的帮组和引导力度不够造成的。3.相关工商司法部门的保护不到位公民的权益遭受侵害后本应该向相关工商司法部门进行投诉。但是,劳动工商部门的职责主要不在于保护大学生权益,而是侧重于那些在正式单位注册、有合法执照的企业里的员工,对于大学生的权益侵害保护关注度低,投入力度小,认为这只是很小的事情,不值得花费过多的精力。这种现象导致大学兼职期间权益受害呈现出边缘化现象。

五、大学生兼职权益保障措施

(一)大学生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提高大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是预防和解决大学生在兼职过程中遭受侵权问题最行之有效、也是最重要的方法。首先,要培养法律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大学生必须对法律有一定的了解,特别是对合同法和劳动法的熟悉和运用。其次,要加强自身的法律修养,好好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在权益遭受侵害时敢于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要对用人单位保持警惕性,避免从众心态。从众是指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面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在做兼职期间,不要人云亦云,看到别人做某项工作权益遭受侵害后自认倒霉,就放弃要回自己的合法权益。做之前要调查清楚该工作,以防止上当受骗。

(二)立法机关应当完善相关法律体系国家应当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定对用人单位规范化管理的方针。大学生在兼职过程中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现象时有发生,这显示了大学生兼职群体在社会中的弱势性,所以应当将大学生纳入劳动法的调整范围。大学生是法理学意义上的劳动者,是享有宪法保障的劳动权的主体。因此,在宪法框架下法律要保障大学生劳动的权益,体现大学生劳动的价值。

(三)学校应加强对大学生兼职的帮助教育工作学生们对法律知识的了解太少,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会运用法律知识来保护自己。学校可以通过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教育来提高大学生的维权意识。例如,可以多开设一些法学专业发面的必修和选修课,同时经常举办一些法学只是方面的辅导系列讲座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兼职态度和观念,加强对社会的认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还有就是要发挥学校勤工助学中心的作用。通过对同学的采访,我们发现虽然绝大多数学生是通过中介介绍和校园海报寻找兼职,但是面对高额的中介费和虚假信息,多数学生更希望通过安全免费的途径得到兼职。这就需要学校勤工助学中心积极发挥作用。

六、总结

社会学中,涂尔干最早提出的社会事实指出:一切行为方式,不论它是固定点还是不固定的,凡是能从外部给予个人以约束的,或者换句话说,普遍存在于该社会各处并具有其固有存在的,不管其在个人身上的表现如何,都叫做社会事实。大学生兼职期间权益受侵害现象也可以称作一种社会事实,面对这种给予大学生以个人约束的社会事实,需要大学生自身和社会力量的共同努力才能得以改善。相信通过社会各界的努力,这种社会秩序的混乱能够步入正常轨道,朝着更加进步文明有序的方向发展。

上一篇:农业机械化与电气化 下一篇:排灌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