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眼更新改良及栽培管理技术

时间:2022-10-09 03:24:18

龙眼更新改良及栽培管理技术

摘要:本文立足生产实践,围绕如何提高龙眼品质、产量和效益,改善品种结构,总结出可操作性强的龙眼更新改良及栽培管理关键技术。

关键词:龙眼;更新改良;栽培管理

龙眼是泉州名优的传统特产,营养丰富、风味独特,产品即可鲜食、焙干品,又可浸酒、冲泡饮用等用途,深受消费者喜爱。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龙眼质量要求、种类选择、供应期拉长提出更高目标。南安市素称“中国龙眼之乡”,龙眼生产面积大,但品种结构不尽合理,影响到龙眼产业的整体效益和果农的生产积极性。如何从品种优化选育和结构调整入手,有选择性进行新品种改良更新,以适应市场需求提高效益,成为当前技术推广重点。本文作者经过多年实践,总结出一套龙眼更新改良及栽培管理的具体操作技术。

1 龙眼砧木复壮

龙眼树管理不到位或生长势差的树体,应先进行复壮后嫁接改良,否则即使嫁接成活,枝梢细黄、长势呆滞,果实品质差。在改良复壮基础上结合造型修剪,常以开中心造型,每株选择留取3-5枝分布均衡枝干作嫁接主枝。园地除草、深翻松土,然后根据树体长势合理施用以有机肥为主结合无机肥,为嫁接培养健壮砧木。

2 接穗品种选择

1)适应本地气候条件、土壤质地生长,特别是栽培成功的优质品种、特色品质、市场认可品种:“福眼”“东壁”“凤梨穗”等。

2)稳产高产、抗逆性强,砧木与接穗亲和力较好,管理粗放、抗病虫害较强的品种:“松风本”、“乌龙玲”等。

3)依据龙眼品种成熟期数量比例及销售量的实际情况,选择早熟或晚熟搭配品种:“八一早”、“立冬本”、“冬宝9号”等。

3 嫁接技术要点

3.1 嫁接时期 南安地区阳历以2-3月气温稳定在15-25℃间嫁接为最佳时期。提前嫁接温度低,植株生理新陈代谢、体液流动量少、根系和枝梢等处于半休眠状态。延后嫁接,接穗内因抽梢消耗大量养分且受天气高温烤焖,适宜砧木与接穗愈合时间不够而影响成活。

3.2 嫁接前准备 提前2-3天进行造型修剪,特别是旺盛树其根系输水系统强,提前锯树可以使多余水分排出。嫁接口以下留2-3枝长势较弱的“平衡枝”,以疏导树体水分流动,促进砧木接穗愈合。

3.3 接穗选择 确定优质有特色具有代表性的母树,为采集接穗的对象,剪取树冠中上部生长健壮、腋芽饱满、无病虫害、去年抽发的夏秋梢为接穗。剪下的枝梢及时去除叶片,并整理好穗条,按一定数量收集保湿管理,宜随采随接,最迟不宜超过一周。

3.4 嫁接枝高度 矮化低位嫁接有利嫁接操作、方便田间管理、增进通风透气和速生快长等优点。根据树龄砧木大小及径粗多少考量,通常5年树龄以下在主干或主枝离地30-40㎝嫁接,5-10年树龄在主枝或副主枝离地60-80㎝嫁接,10-20年嫁接口离地高度约100㎝-150㎝进行短裁,20年以上或胸径粗25㎝以上可适当提高些,实行多头嫁接以快速形成树冠。

3.5 嫁接方法 操作顺序:树体造型定型—裁切砧木—销修接穗—插放穗芽—扎绑薄膜等步骤进行。嫁接时应选择砧木和接穗各有平直销面,保证插接穗能插紧。销接芽在芽眼下方销成45°角的斜面,反面直销成为3-4㎝长、深达形成层或略带木质部的笔直平面,然后从芽眼上方约1㎝处剪断。插放应将接芽向下插紧,长直削面向内(木质部)与砧木形成层对准,大小不一要对准一侧。扎绑时薄膜由下往上将接芽与砧木交接部位全封闭包扎,芽眼处单层拉紧薄而不破,接穗萌芽顺利透膜而出。

4 管理要素

4.1 及时补接 正常接后25-35天接穗开始吐芽,可检查成活情况,若发现接穗干枯或变黑色未能萌芽。说明嫁接成活失败,需及时补接,注意遮阴防护。遇到高温、雨天、接穗嫁接人员等不能嫁接情况下,可砧木上留取2-3个健壮芽梢待明春补接。

4.2 定期抹除砧木不定芽 经修剪造型高接换种的砧木枝干易萌发不定芽。若没有及时抹除,其生长势比接穗强,与接穗梢争夺树体养分,占据生长空间,直接影响到嫁接成活率和生长势。因此砧木从萌芽后一星期抹除一次不定芽及“平衡枝”的不定芽。

4.3 锯除“平衡枝” 接穗抽梢后位置在“平衡枝”上端位置可等到二次梢老化后锯除,若“平衡枝”与接穗新梢有争夺养分、空间之嫌,在第一次新梢老熟即可锯除。砧木主干需“平衡枝”遮阴才能避免太阳暴晒,待到接穗植株能独立保护枝干再锯除,但应抹除其砧木芽,减少养分消耗。

4.4 新梢养护与修剪 砧木与接穗虽然已经愈合形成新树冠,但第一年接触部位仍然脆弱不够牢固,应用竹条或木棍扎绑支撑固定,以防台风雨和人、蓄的危害。嫁接成活后生长快、萌芽多且有徒长趋势,因此应根据抽梢情况和树形搭配要求进行合理整形修剪。

4.5 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虫有:叶斑病、鬼手病、尖细娥、尺蠖、木虱、荔枝蝽蟓、白娥蜡蝉等。可选用40%毒死蜱800-1000倍、(或敌杀死900-1000倍)+50%多菌灵800倍;10%高效灭百可2500倍+70%甲基托布津900倍等防治。

4.6 肥水管理 嫁接后第一年开始酌情施肥,一般以少施勤施促进新梢健壮生长。以水肥为主,略加施用速效肥结合根外追肥。第二年逐步增加施肥量,并加大磷、钾肥数量,以促进花芽分化,为次年投产打好基础。同时加强园地的灌溉与排涝,秋天遇长期干旱,应注意灌溉保湿度,以满足树体生长需要。

上一篇:建宁县杂交水稻种子产业发展制约因素与对策研... 下一篇:七叶树的栽培管理及园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