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人民币升值机遇防范风险提高应变力

时间:2022-10-09 02:57:11

把握人民币升值机遇防范风险提高应变力

2007年,基于市场流动性过剩和通货预期,央行坚持贯彻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为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物价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央行累计6次加息,10次上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年初的6.12%上调至年底的7.47%,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由年初的9%上调到14.5%。在这种背景下,企业的融资成本不断上升,融资规模受限,融资难度增加。加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由年初的7.808 7降低到年末的7.304 6,年升值幅度达到6.9%,出口型企业同时也面临着较大的汇率风险。总之,2007年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资金紧张流动性风险都在考验企业的应变能力。

株洲冶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株冶集团”)针对人民币不断升值的实际情况,公司主管领导审时度势,年初即制定了“规避汇率风险,降低财务费用”的目标,并成立了外汇管理小组,定期在月度资金协调会上汇报讨论当月情况,研究布置下月应对方案。强化风险意识,完善内部管理,加大对相关部门的考核和激励。财务部领导积极筹划、精心安排,遵循“调整债务结构、控制债务规模”的原则,采取一系列措施规避了汇率风险、利率风险和资金流动性风险。

一、应对汇率风险

(一)2006年9月,国家取消锌合金、铅的出口退税,异型锌锭出口退税率由8%下降为5%,银和锌出口退税率下

降为5%。在这种情况下,公司从效益优先出发,一方面适时减少产品的出口,增加内销;另一方面积极开拓国外原料供应市场,在质优价廉的情况下,加大原料进口,适量减少国内原料的采购。2007年原料进口金额比2006年增加约9 100万美元,由此带来了对美元需求的增长。美元贷款利率低于同期人民币贷款利率1%以上,增加美元贷款,既降低了贷款利息的支出,也取得了人民币升值的收益。在保持债务总规模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和各家银行沟通协商,提前归还人民币贷款,转而借入美元贷款用于满足进口原料所需资金,调整了债务结构。2007年外币债务占总债务规模的比例较2006年增加了20.60%,享受到了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好处,累计产生汇兑净收益约2 394万元人民币。

(二)加强与各家银行的联系,保持与省、市外管局的沟通,及时掌握汇率变化,合理运用避险工具和金融衍生产品(进口押汇――海外代付、货币掉期、内保外贷等),以较低贷款利率取得美元融资,降低了融资成本,减少了利息支出100万美元。

1.内保外贷。“内保外贷”业务的尝试,创下了湖南省内银行向上市公司开放“内保外贷”业务的先河。首先,该项业务可以解决内地驻港公司的融资需要。株冶集团驻港子公司不具备独立在香港银行直接取得融资授信的条件,但通过“内保外贷”方式,解决了驻港子公司的融资需要。其次,该方式简便快捷。通过担保方式来支持的融资申请,境内外公司都可在同一家银行办理业务,额度审批快捷,操作简便。最后,可以打破地域限制。结合内地分行和香港分行的合作优势,在两地共同服务于两地的集团公司。

2.海外代付融资。在人民币持续升值,国内外汇贷款大幅增加,外汇存款却显著下降,外汇流动性趋紧的情况下,境内外汇融资价格也水涨船高。加上境内银行信贷规模普遍压缩,人民币升值预期使企业远期购汇意愿强烈等因素,株冶集团积极与银行协商,通过推动“海外代付”业务的发展,主动把控境内外资金成本差异,谋求拓展海外融资途径。另外,国家外管局明确规定:90天以内的“海外代付”业务不再占用代付申请行的短期外债额度。这意味着90天以内“海外代付”业务规模可以无限放大,而在此期限之上的业务规模也将因此而放宽,亦有助于银企开展上述业务。

3.适时运用金融衍生产品。例如:通过进口汇利达、付汇理财通(全额人民币存单质押+进口融资+远期购汇),以人民币存单质押办理外币融资进行即期对外付款,以远期售汇交割归还融资的套餐组合。降低了企业付汇成本,累计减少财务费用支出约150万元。

另外,由于公司比较准确地预测到了美元贬值和欧元、日元升值的趋势,因此,针对进口设备所需的欧元和日元,公司实行币种和利率的双掉期,将债务全部转换为美元,欧元、日元的升值及时规避了汇率变化风险,并且取得约300万元人民币风险控制收益。

(三)强化出口货物管理,缩短出口产品收款期,加快收汇速度,通过出口发票商业贴现实现了从商业信用到银行信用、由到期收汇至提前收汇的转变;采用以收抵支的方法,用出口收回的美元来支付进口的原材料,有效地抵消了汇率波动的影响,降低和规避了汇率风险。

二、应对资金紧张流动性风险

在货币政策紧缩、信贷规模从紧的情况下,加强与中小股份制银行、外资银行的沟通协作,拓宽了融资渠道。利用各家银行自身的优势,引入良性竞争机制,通过比较和筛选,采用适合公司的理财产品及方案(开立法人透支户),保证公司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的同时,实现了银行和企业的双赢。

人民币汇率的波动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利润,成为影响企业业绩的一个重要因素。面对汇率波动带来的汇兑损失风险,以及因人民币升值导致的企业国际竞争力减弱的威胁,株冶集团也和其他出口型企业一样,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一)货币政策从紧下,企业所需美元融资困难,融资成本日益增高。在人民币持续升值的情况下,美元成为众多企业追逐的需求对象。美元短缺、融资成本高成为各企业共同的问题。

(二)国家外汇管制严格,强制结售汇制度(2008年8月6日宣布取消此项规定)、实需交易原则、资本交易的管制等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汇供求,交易集中于商业用途,金融和资本易较少。而在国际外汇市场中金融易一般占70%,因而我们的市场流动性不足,交易不够活跃。虽然外汇管制进一步放宽,但银行和客户还不能完全按自由买卖外汇,外汇供求有一定的扭曲,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受到影响。

(三)国内外汇市场缺陷阻碍了风险规避。国内规避风险的工具较少,企业规避风险的要求不能充分得到满足,导致企业规避风险力不从心,经营风险较大。由于国内银行系统在交易规模、避险手段等方面的局限性,致使外汇衍生品市场参与者有限,流动性远低于国际市场。大多数企业实力还很单薄,运用金融避险产品意识还待加强,企业和银行间的合作空间大。

三、应对利率风险

因为公司的信用等级良好,所以,取得了各家银行在基准利率下浮5%~10%的优惠贷款利率,并且争取到了在贷款合同期限内贷款利率固定的有利条款,锁定了融资成本,防范了利率上升的风险。同时,公司适时调整长、短期贷款的比例,降低了融资费用。全年减少利息支出约520万元人民币。

进入2008年,人民币持续升值的情况放缓,出现了汇率起伏波动的新变化,对出口型企业的风险防范和应对力提出了新的考验。株冶集团将继续强化风险意识,完善内部管理,贯彻“把握人民币升值机遇,防范风险提高应变力”的公司目标,调整债务结构,降低财务费用。

链接:

湖南株冶火炬金属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5月更名为株洲冶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12月,其前身是株洲冶炼厂。2004年8月公司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发行,股票名称“株冶火炬”,代码600961。2007年3月通过非公开发行整体上市,股票名称变更为“株冶集团”。2007年株冶集团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37.45亿元,实现利税9.15亿元。

株冶集团的技术装备水平和各类技术经济指标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铅、锌年生产能力50万吨,其中铅10万吨,锌40万吨。株冶集团是国家512家重点企业之一,是国家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锌产量连续多年居全国第1,铅、锌出口占全国出口总量的10%以上,是中国主要的铅锌生产和出口基地之一。“火炬”牌锌锭等系列产品在国内外具有良好的市场形象、品牌优势和商誉效应。株冶集团“火炬”牌产品品质优良稳定,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信誉,其中锌及锌合金、铅及铅合金、铟等主导产品获湖南省名牌产品称号。“火炬”牌锌锭、铅锭先后于1991年、1992年在伦敦金属交易所(LME)注册,银锭于1999年在伦敦金银协会(LBMA)、伦敦金属交易所(LME)注册,成为我国唯一锌、铅、银3种产品均获国际认可的企业。

株冶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湖南株冶火炬金属进出口有限公司拥有进出口经营权,全权株冶集团的进出口业务,并在香港设立有子公司。出口创汇长期位居全国锌行业和湖南省前茅,在全国锌行业内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被国家海关总署授予“红名单企业”称号。2007年实现出口总值1.01亿美元,进口总值1.25亿美元。

上一篇:人民币升值与企业竞争力调研报告 下一篇:国际承包工程财务管理的特点和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