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备考中的程式化训练策略

时间:2022-10-09 02:26:59

高三化学备考中的程式化训练策略

我们经常提到的“程式”又称“程序”,最早指一组指示计算机或其它具有信息处理能力装置每一步动作的指令,通常用某种程序设计语言编写,运行于某种目标体系结构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式被引申为完成某一任务的、固定了的具体步骤.现在,程式被特别用作完成某一具体任务的标准化步骤.

教学中程式化的训练策略是指在学生掌握系统的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对学生解题能力的一种类似计算机程序工作的模拟训练,即针对不同题型总结不同的解题思路、方法、标准化步骤以及每一步骤的注意事项等等.

笔者尝试在高三化学备考中积极实践程式化的训练策略,经过多年研究理解了其中的一些做法,也得到了一些感悟,现在详述如下,其实我们在高三备考中无非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四点: 第一,构建知识体系;第二,总结解题规律;第三,培养思维能力;第四,反思规范细节.

第一、构建知识体系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不是听不懂一节课堂所讲的内容,而是对这节课堂内容所引用的其它章节的内容或术语感到陌生,或者不会把所学知识联系起来.这时教师就不得不重新花时间来做知识铺垫和引入,实际上这完全是一种教学课时的浪费和知识的无谓反复.因此,教师不应该只考虑自己的课怎么讲,而应该引导启发学生以自已的知识结构为中心加以贯穿联系其它章节内容.

系统构建,分块串联,点点突破,是第一轮复习的基本特点.系统复习不是对学过知识的简单重复,要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敢于打破教材体系,重新组织复习体系.在教学中,可将整个学科知识分解为若干模块进行分块复习.高中化学知识的传授都是以单元为基础,要正确的引导学生构建高中化学的知识体系.首先要使学生学会归纳整理化学课本本身已经存在着的单元知识体系,使学生领悟到归纳这些知识对他们的学习带来的方便,从而养成把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的习惯.这就需要教师有目的地在众多的知识内容中去粗取精,比较知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启发学生去发现、发展知识的内在联系,学会构建单元知识体系.分块复习便于学生在对比、统一的基础上,掌握学习的规律,提高学生学科能力.

学科能力实际上是一种应用能力,是对知识点的具体应用,关键是如何分析、解决问题,实质在于对学科知识点的选择和应用,因而构建学科知识体系是基础.不要过早地使用学科间和学科内综合的训练材料,因为这很容易误导学生忽视科内的知识积累,总的原则是高三第一阶段复习守好学科基础的大门,适当注意在复习中联系相关的知识.高考题不一定考得多深,但考查学生的思维面很宽.因此,平时复习要把教材和复习材料中大量的案例、典型事例根据学科知识内在联系的一般规律加以处理,简化成知识线索,便于选择知识点和方法,便于学生形成程式化的思维惯性,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例如,学完了物质的量等有关内容,笔者要求学生把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一些概念:物质的质量、微粒数目、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常数等概念以网络的形式画出联系图.

(1)物质的量有关概念示意图如下:

(2)学完氧化还原反应后,可以画出如下关系图:

有关概念的相互联系

至于元素化合物的体系就更容易构建了,以钠、铝、铁、铜、碳、硅、氮、磷、氧、硫、氯等为核心构建它们的性质网络图.

通过这样训练,使学生形成“精读课本、系统构建、精讲精练.”的程式化复习思路.

第二、总结解题规律

(一)解题规律可以按照特定知识的体系规律小结,比如:

(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步骤可以浓缩为十六个字:①计算;②称量;③溶解;④转移;⑤洗涤;⑥定容;⑦摇匀;⑧装瓶

(2)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可以小结为六个字:一标二列三求四配五观六查.

(3)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三查:配平、条件、符号;

(4) 焰色反应:洗、烧、蘸、烧、洗;

(5)实验探究题的答题思路:目的、原理、仪器、试剂、操作、现象、结论;

(6)实验探究题的答题注意事项:

①叙述仪器时做到准确性;

②叙述试剂时做到定量性;

③叙述操作时做到条理性;

④叙述现象时做到科学性;

⑤叙述结论时做到严谨性;

(7)等效平衡三句话:

①定T、V,分子数不变,极值等比即等效.

②定T、V,分子数改变,极值等量即等效.

③定T、p,分子数随意,极值等比即等效.

(8)元素周期律:同周期递变性;同主族相似性递变性;位构性三角关系.

(9)原电池:负极氧化、正极还原、阳离子正、阴离子负、电子负正,电流正负.

(10)电解池:阳极氧化、阴极还原、阳离子阴、阴离子阳、电子阳正、电子负阴、电流正负.

(二)解题规律可以按照命题人的设错方式小结

(1)阿伏加德罗常数:状态、条件、结构、水解、电离、(转移)或电子数目、共价键数目;

(2)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合事实、三守恒、巧拆分;

(3)热化学反应方程式:条件、状态、反应热的正负、单位、数值的大小以及与计量数的关系;

(4)离子共存问题:一色、二性、三特殊、四反应;

(三)解题规律可以按照解题方法来小结,如:

(1)化学平衡图像解题方法:

①一看面、二看线、三看点、四看量、五做辅助线;

②定一议二,先拐先平数值大;斜率大,条件高;

③位移上行,条件升高;位移下移,条件降低;速率大在上,为平衡移动方向.

(2)化工流程题解题思路:主线主产品、分支副产品、回头为循环.

(3)化工流程题的常用操作:研磨、粉碎、溶解、浸取、灼烧、煅烧、调节pH、过滤、蒸发浓缩(蒸发结晶)、冷却结晶、重结晶、洗涤、烘干等.

(4)化学反应原理解题方法:

①公式法:如直接运用公式计算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常数、反应物的转化率、平衡体系中各物质的含量等;pH的计算;

②原理(定律)法:如直接运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判断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的标志,判断平衡移动方向、以及绘制图像等有关问题.直接运用盖斯定律、酸碱中和滴定原理、沉淀溶解平衡原理等;

③守恒法:陌生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陌生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盐类水解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氧化还原方程式的书写、陌生电极反应式的书写;粒子浓度大小比较的三大守恒规律等.

(5)有机物的推断与合成解题方法:

①确定官能团的种类、个数、位置以及连接方式;

②有机物分子式确定看不饱和度;

③耗氧量看关系式:C~O2、4H~O2;

④陌生有机物写结构简式:注意碳四键、氮三键、氧两键原则;

⑤陌生有机化学反应方程式一定要用结构简式书写.

以上是列举了化学骨干考点和常考点的程式化的解题规律,下面举例详细分析其中含义.比如实验探究题,学生是最头痛的,如果学生按照以下程式化训练,思路就很容易展开了.

实验探究题的答题思路:目的、原理、仪器、试剂、操作、现象、结论;

对于实验探究题,提醒学生通读试题后,思路可以按这样的程式展开:该试题考查的目的是什么?化学反应原理(或化学方程式)是什么?需要哪些实验仪器?需要哪些实验试剂?应该如何进行操作?会出现什么现象?能够得到什么结论? 而且命题人的设问无非也是这七个方面,当然学生也按照这个思路答题了.

再比如上述所说到的原电池和电解池,这是学生最容易混淆的.

原电池:负极氧化、正极还原、阳离子正、阴离子负、电子负正、电流正负.这句话可以让学生程式化的记住原电池的基本内容,即:原电池中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迁移,电解质溶液中的阴离子向负极迁移,电子经导线由负极流向正极,电流经导线由正极流向负极.

电解池:阳极氧化、阴极还原、阳离子阴、阴离子阳、电子阳正、电子负阴、电流正负.

这句话可以让学生程式化的记住电解池的基本内容,即:电解池中阳极发生氧化反应,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向阴极迁移,电解质溶液中的阴离子向阳极迁移,电子经导线由阳极流向正极,电子经导线由负极流向阴极,电流经导线由正极流向负极.

在构建知识体系,总结解题规律的过程中,就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有上述提及的反思规范细节,这是属于元认知监控和反思训练问题了,可以进行程式化的自我提问训练,提高学生解题的准确性,比如,在解决化学问题时,可以设计如下的自我提问单:

(1)我找到试题中的关键词(句)了吗?

(2)对于试题关键词(句)的寻找,我有多少把握?我为什么有(没有)把握?

(3)我是怎么理解关键词(句)的?我对关键词(句)的理解有多少把握?

(4)我有没有对答案进行检验?我是如何(打算如何)检验答案的?

(5)我对答案有多少把握?或为什么我对答案没有把握?

(6)下次再解同类题时我还要注意什么?

通过这一系列的程式化的知识构建、程式化的总结解题规律、程式化的反思,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高三化学备考的有效性.

上一篇:影响光合作用外界因素“点子”移动突破法 下一篇:银行网络虚拟化技术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