桦树皮下浓缩的历史

时间:2022-10-09 01:24:56

桦树皮下浓缩的历史

图片/马也

作为北方游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桦树皮不仅是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等族人谋生的手段,还是其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生活在南方的朋友们不知道有没有机会欣赏到北方的雪和北方的桦树林?白茫茫的雪和白白的桦树连成一片,那一种开阔与遥远,不身临其境,很难有所体会。

白桦树不仅优美,还有着诸多好处。干余年来,生活在大小兴安岭原始森林中的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等族人就用它制作了大量的生活用品和装饰品,大到桦皮船,小到针线盒,应有尽有。

几乎所有的鄂温克、鄂伦春族人都是制作桦皮制品的能工巧匠。

每年初夏,桦树的水分正大时,人们就会选取粗壮、挺直而又光滑的桦树,用刀子在树干的上端和下端各划开一圈口子,然后再在上下两口间竖划一刀后,就可用双手顺着刀口慢慢地将桦皮撕下。这样剥完皮的桦树,来年还能生出新的桦皮。

桦树皮具有防水、隔凉、隔热、透气、防腐、杀菌等诸多作用,既可剪裁、缝制,也可精巧地咬合。剥下的桦树皮,在上面雕绘上各种花纹图案后,就可制成各种所需成品了。

比如说,制作桦皮船就是先用松木板做成两头翘起的骨架,然后用大张没有孔洞的桦皮做船底和船帮。全船不用一根铁钉,而是用松木削成钉,用以加固各部位。

桦皮船窄而长,一般宽不到1米,长约5米,可乘坐二三人,非常轻便,一个人即可遇水渡之,上岸负之。桦皮船不怕碰撞,划行时还声音极小,划它出猎,容易接近猎物。

除桦皮船外,鄂伦春人还用他们灵巧的双手将柔软的桦树皮变成日常所需的摇篮、衣箱、水桶、篓、碗、盒等等。

这种以手工生产方式为基础的传统桦树皮制作技艺,对于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等族人来说,不仅是谋生的手段,还是其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内蒙古根河市文化馆的于黎,从上世纪70年代起,就开始跟随一些老猎人学习桦树皮制作技艺。如向猎民巴拉杰依、小玛尼、安道、玛丽雅索老人等学习传统桦树皮针线包、盒、篓、刀鞘、摇篮等手工制作,同时还学会了皮毛制品、民族服装设计、生产生活用具制作等技能。现在,她已能熟练制作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等各种传统桦树皮器皿,使一些面临失传和已经失传的民族民间艺术得到了保护和传承。

由于没有自己的文字,鄂温克、鄂伦春族的传统文化都是以口口相传的方式传承的,很多原始的技艺已经流失。多年以来,于黎一直有意识地收集、整理和跟踪考察鄂温克、鄂伦春人的民间艺术,探索他们原始艺术的发生、发展及演变经过,研究了解北方少数民族早期的历史、文化和生活情况。

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于黎已经收集整理了大量的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等民间艺术图案,其中一些早已失传,成为了一套珍贵的北方狩猎民族艺术发展资料。

在努力抢救、挖掘、收集整理、保护民族文化艺术遗产的同时,于黎还于1998年创办了自己的工作室,办了桦树皮制作技艺学习班,用精湛的桦树皮制作技艺和精美的桦树皮制品展示民族传统文化内涵。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桦树皮文化,于黎正在筹备建立一个陈列狩猎民族桦树皮文化实物私人博物馆,再现少数民族的悠久发展历史。

2006年,桦树皮制作技艺被国家列入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于黎也以其几十年的努力成为了该项技艺的传承人。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于黎受北京市邀请参加了全国的绿色环保原生态展,并在北京植物园做了桦树皮技艺现场表演;2009年2月,于黎参加了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大展,让桦树皮技艺博得了更多人们的注意。目前,内蒙古博物馆、呼伦贝尔博物馆、鄂温克旗博物馆、莫旗萨满博物馆、阿荣旗博物馆等都收藏有于黎的桦树皮制品。

上一篇:漆,也能养生 下一篇:陈天既传统又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