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破冰

时间:2022-10-09 11:40:19

利率市场化破冰

近三年来的首次降息,因为伴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号角,引起国内外市场争论一片。

究其原因,央行在宣布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的同时,同时公布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8倍,市场普遍认为,这是探讨多年的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实质性的一步。

在这个消息公布后的几天里,各家银行的存款利率从观望到调整再到定型,像坐了一趟过山车,渐渐平息之后,呈现出各自不同的形态。

另一方面,银行利差的缩小是本轮降息之后明显的趋势,一位股份制银行市场研究人员称,银行对此已有准备,各行一直在大力推进表外业务,增加中间收入,而且利差收入的减小,会推动创业业务的发展,加速银行转型。

此外,贷款利率大幅下降,也被看做是企业融资成本降低的利好消息,不过,业内人士认为,这样的利好会促进两极分化,“大银行服务大企业,中小银行服务中小企业,或将是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

银行对策

就在利率新规施行当日,多家银行网站纷纷挂出调整利率水平的公告,以一年期存款利率为例,青岛、华兴等城商行及兴业银行率先执行1.1倍利率上限;而以工行为首的五大行及邮储、汇丰等银行上浮存款利率1.08倍,将一年期定存利率维持在3.5%;其他多数股份制银行则按兵不动,执行央行基准利率。

然而时隔一日,这些股份制银行又不约而同地调高了前一日刚刚对外公布的利率,水平紧跟五大行,华夏、深发展更是将一年期利率调至上限3.575%。

“对调整利率的反应源自不同银行的不同存款结构。”中投证券自营部总经理张晓东认为,新的利率政策对于银行间竞争格局来说,似乎对中小银行更为利好,“一般中小银行的各种机制与大银行相比更加灵活,可能对于新利率政策的运用也会更加快捷,以便吸引更多的客户。”

来自汉口某城商行的一位高管则表示,地方城商行的存款大部分源于机构,资金规模较大,对于利率的敏感度也很高,所以城商行率先把利率顶到上限是不得已而为之。此外,由于其依靠的机构资金在省内多家银行间流动便捷,一家银行上调利率之后,对其他银行的存款“威胁”是非常大的,所以其他银行也会立即看齐以保证自己在机构存款方面的竞争力。

“所以一开始城商行必须要做出一个姿态,以跟上整个区域的步伐,但实际上大家仍处于对存款流向进行观察的过程中,要以此为依据再做进一步的调整。”上述高管认为,“长期用高利率维持存款,有些城商行到最后是吃不消的,也许过一段时间就会出现有些银行回调利率的现象。”

相比城商行,股份制银行的存款中保证金或强制性存款的占比更大,同时又包含很多个人客户存款,小额存款对于利率敏感度不及机构,所以银行对于上调利率的冲动也不及城商行,只有兴业银行是个例外。

对此,前述股份制银行市场研究人员分析,兴业银行对同业资金的依赖程度比较高,而同业资金与机构资金的性质类似,微小浮动对收益都会产生影响,所以股份制银行中兴业银行站在存款利率上调的第一梯队也就不足为奇了。

对信托等本来就相对“市场化”的行业来说,本轮调整更是有些不痛不痒,“即使银行把存款利率上浮到顶,在目前形势下,与信托产品的收益率相比仍然没有竞争力。”一位信托公司中层人员告诉记者,短期来看新政不会对信托行业有太大影响,但是假如央行进一步放宽利率市场化政策,银行在揽储压力下对银信合作作出更多限制,就会对信托产生威胁,“不过目前看来,央行短期内应该不会再有进一步放宽利率政策的意向。”

利差缩小

高盛在《大行报告》中表示,减息对内地银行净息差及影响负面,添加了不确定因素,最差情况是对2012-2013年盈利平均有6%及12%影响。

受此利空影响,银行股在新政实施当日集体下跌,截至6月8日收盘时,民生银行领跌3.65%,兴业银行跌3.45%,招商、中信、深发展、浦发、华夏等多家银行跌幅超2%。

一位股份制商业银行高管表示,这轮利率市场化改革中,国有银行所受冲击其实相对较少,“相比别的银行,国有大行中间业务的发展水平和业务体量都有明显优势,同时可以进一步利用的资源相对来说也非常多。”相比之下,反倒是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由于对传统的信贷业务倚重太甚,会面临严峻的盈利压力。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深化,四大行之间可能也会出现分化,他进一步预测,“四大行里,工行中间业务要领先一些,这也使其在改革中居于更有利的位置。”

前述股份制银行市场研究人员则称,利率市场化酝酿多年,银行多少已经有所准备,不再单纯依赖高利差来保持高收益,非利息收入业务如今已经渐成各家核心,“利差收入的减小会在客观上促进银行转型的加速和创新业务的发展”。

对于城商行来说,在本轮改革中可能会比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受到的影响大一些,前述汉口某城商行高管认为,根据银行内部评估,这种影响虽然存在但非常有限,即使抛开中间收入不谈,在目前国家没有放开信贷规模限制的情况下,通过贷款带来的盈利前景仍然可期。

两极分化

新政对贷款的刺激是另一个信号,对于刚刚公布的5月份新增贷款余额7932亿元人民币,分析人士认为虽然好于预期,但是需求仍然较弱,而贷款下限的进一步放宽对企业来说降低了资金成本,客观上会起到刺激企业信贷需求的作用,有利于缓冲经济下滑带来的压力。

长期以来,大型企业等优质资产是各家银行的必争之地,而中小企业又长期面临融资难的困境。

前述股份制银行市场研究人员认为,贷款成本降低后,大量便宜的资金会进一步向大型企业倾斜,而在大客户竞争中不占优势的中小银行,则会趁着各种利好政策的出台,将业务重点转移至中小企业,“大银行服务大企业,中小银行服务中小企业,或将是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

将于明年1月1日起实施的新《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中亦规定,下调小微企业贷款和个人贷款的风险权重,引导商业银行扩大小微企业和个人贷款投放,更有效地服务实体经济。

“这是一个很强的信号,对小微企业风险权重的下调意味着银行将对这部分贷款减少计提拨备,如此一来等于提升了银行对小微企业和个人贷款的盈利空间。”前述股份制银行市场研究人员认为,配合现在贷款利率下浮的政策,“我认为今后中小企业的贷款环境会有所改善。”

然而在记者的采访中,多位城商行人士表示,现在时机未到,目前的经济形势下,区域性城商行在选择贷款客户时对中小企业依然比较谨慎,但是长期来看,等经济形势好转、各种配套政策有序运转、行业进一步分化之后,也不排除城商行专注做中小企业的可能,“这会是一个大的趋势”。

上一篇:外资行增资潮 下一篇:这本来是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