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技术推广为载体多方向发展彭阳县雨养农业

时间:2022-10-09 11:18:39

以技术推广为载体多方向发展彭阳县雨养农业

摘 要 彭阳县以技术推广为载体,多方向发展雨养农业,雨养农业得到了健康快速发展,但还存在很多问题。为此,要进一步加强基本农田建设,加大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加快新技术、新品种推广,推动雨养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 技术推广;发展;雨养农业

中图分类号 S5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121-0228-01

1 基本现状

彭阳总人口26.2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3万人,总土地面积2528.6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00.3万亩(旱地93.1万亩,占92.8%)。全县降水量350 mm-550 mm,且集中在7、8、9三个月,春、夏连旱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近年来,彭阳县以技术推广为载体,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县,夯实农业发展基础、提升土地生产水平,优化农业结构、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提升科技含量、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业生产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2012年,全县种植农作物105万亩,生产粮食18.9万吨,实现农业生产总值9亿元。

2 发展彭阳县雨养农业的经验措施

2.1 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特色优势产业迅速壮大

贯彻落实《关于加快西部地区特色农业发展的意见》和《宁夏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及发展规划》,“稳粮扩经、压夏增秋”,推进优势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建设北部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区和红、茹河流域设施农业示范区,以地膜玉米、马铃薯、瓜菜为主的特色优势产业已成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2012年,全县种植农作物105万亩,其中冬小麦28.6万亩,分别较2005年减少14%和22%,种植以地膜玉米、瓜菜为主的特色优势作物59.9万亩,实现农业总产值9亿元,其中地膜玉米2.07亿元、瓜菜(含水果)4.1亿元、马铃薯1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2.67倍、2.88倍、7.3倍和1.1倍。

2.2 以技术推广为载体,综合生产能力全面提升

以旱作节水农业、测土配方施肥和优良品种推广为关键,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面提升。一是旱作农业稳步推进。2004年以来,我县旱作节水农业得到快速发展,今年全县推广以秋季覆膜为主的旱作节水农业26.2万亩,占地膜玉米播种面积的86%,其中秋季全覆膜15万亩、早春全覆膜9万亩、早春半覆膜2.2万亩。全覆膜技术集膜面集雨、覆盖抑蒸、垄沟种植于一体,最大限度地保蓄了自然降水,将地面蒸发降到了最低,特别对10 mm以下微量降雨实现有效拦截,使其就地入渗于作物根部,集雨、抗旱、增产效果十分显著。据多年试验统计,播期秋季全覆膜比半覆膜0 mm-100 mm土壤含水量高出4.4个百分点;拔节期秋季全覆膜玉米比半膜覆玉米株高高59.9 cm、叶片数多出2.2片;据2010年测产,秋季全覆膜、秋季半覆膜和早春半覆膜玉米亩产分别达到436.9 kg、398.5 kg和372.2 kg,比常规覆膜玉米亩产337.8 kg增产99.1 kg、60.7 kg和34.4 kg,增幅分别达到20%、18%和11%。二是留膜留茬越冬技术效果明显。在抓好旱作节水农业的同时,每年推广留膜留茬越冬技术15万亩左右。留膜留茬越冬技术的推广,不但保证了农作物的按时播种和出苗,且后茬玉米平均每亩增产籽粒48.6kg,增幅8.7%,增产秸秆76.8kg,增幅l0.2%,水分生产效率达到1.24kg/mm,比对照提高了18.1%。三是抗旱品种全面推广。大力推广登海1号、长城706,陇薯3号、宁薯4号,西峰27号、陇育216,亨椒1号等玉米、马铃薯、冬小麦和辣椒优良品种,农作物抗旱增产能力全面提升,粮食作物平均单产水平达到220公斤/亩,比2005年平均单产水平130公斤提高70%左右。四是种薯繁育明显加快。今年,全县投放种薯1710吨,建立三级种薯繁育基地1.18万亩,其中原种基地0.08万亩、一级种薯基地1.11万亩,带动全县种植马铃薯20.7万亩,其中脱毒薯11.8万亩,以青薯168、陇薯3号、新大坪为主的专用薯13.5万亩(菜用型4.2万亩、淀粉型9.3万亩),以“双行靠”、测土配方施肥为主的标准化抗旱增产示范面积14.8万亩,以机播机收为主的机械化作业面积8.8万亩,以统防统治为主的病虫害专业化防治面积4.1万亩,分别占播种面积的57%、66%、72%、43%和20%。五是测土配方施肥迅速推进。以土壤养分构成和作物需肥规律为基础,严把“测土、配方、配肥、供肥、施肥”五个环节,今年完成测土配方施肥应用面积42万亩,其中地膜玉米27万亩、马铃薯15万亩。建立配方肥示范区6万亩,开展田间试验15个,配方施肥技术入户率达到了95%。六是机械化水平全面提升。全县已投放农业机械总动力39.8万千瓦,其中大中型托拉机772台1.7万千瓦,小型托拉机3404台4.2万千瓦,便携式收割机械1.5万台3万千瓦,农田全程机械化作业面积达到53.9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53%,其中地膜玉米播种和牧草收割机械化率分别达到80%以上。

2.3 以农田建设为抓手,土地生产能力大幅提高

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加快基本农田建设、土壤培肥和中低产田改造,土地产出能力大幅提升。一是农田质量全面提高。按照“宽、大、平”的标准和“保水、保土、保肥”的要求,结合土地整理、基本农田建设等项目实施,累计完成机修农田62.1万亩,加上20万亩川、台地,全县“三保”农田面积已达82万亩,加之小流域综合治理和退耕还林草项目的实施,田间径流得到有效控制,土壤蓄水和保水能力提升。二是土壤肥力全面提高。随着沃土工程、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留高茬等技术的推广,全县每年有机肥、化肥的使用量已达30万方和4.5万吨,分别是2005年的1.5倍和1.2倍。据测定,目前全县土壤有机质含量已达10.82g/kg左右,较2005年提高10%,土壤肥力大幅提升,蓄水、供水能力全面增强。今年,全县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42万亩,配方施肥技术入户率达95%。三是补灌面积不断扩大。结合旱作节水农业项目的实施,今年我县新建集雨窖700余眼,推广膜下滴灌技术3000亩,使农田补灌面积达到了7.3万亩。

2.4 以流域治理为关键,生态环境得到全面改善

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做好水土保持生态治理,恢复植被、改土治水,走生态建设的路子。

3 今后工作建议

雨养农业得到了健康快速发展,但还存在土壤瘠薄,生产能力不足;特色优势产业规模较小,带动能力不强;新技术、新品种推广慢,增产空间大等突出问题。为此,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基本农田建设,加大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加快新技术、新品种推广,推动雨养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抢抓中央加大农田水利建设和农村土地整理的机遇,进一步加快以改土治水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农田建设,提高农田蓄水、保水、供水和保肥、供肥能力,有效增加补灌面积,提高土地产出能力。

二是加快特色产业培育。顺应自然规律,发挥资源优势,进一步做大做强以地膜玉米、马铃薯和瓜菜为主的特色产业,提高农业规避自然灾害的能力。力争“十二五”末,全县特色产业达到80万亩,其中地膜玉米35万亩、马铃薯30万亩、瓜菜10万亩。

三是加快新技术推广。以覆膜保墒为关键,加快秋季全覆膜和留膜留茬越冬等覆盖技术的推广,有效降低农田蒸发,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以“一膜两季”、免耕技术、化学除草、增施有机肥和测土配方施肥等实用技术推广为重点,改善土壤结构和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蓄水、保水和供水能力。同时,加快抗旱、高产、稳产品种推广,提高作物抗旱能力。

参考文献

[1]宁夏中部干旱带及南部山区设施农业发展建设规划[M].

[2]固原市设施及旱作节水农业发展规划[M].

上一篇:电力工程的造价管理及控制问题 下一篇:农村电网降损节能技术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