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中举》“非指示性”教学设计

时间:2022-10-09 10:55:22

《范进中举》“非指示性”教学设计

【设计特点】

本篇运用“非指示性”教学设计中“基于自主探究”的样式设计。该设计主要用于小说类文本。自主探究,笔者此处界定为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索推究传统小说的主题、人物、情节、环境等,从中获得文学的享受和人生的感悟。该教学设计的标志性环节为“四探究”:一探究主题,二探究人物,三探究情节,四探究环境。即先探究主题,后探究表现主题的形式和技巧——人物、情节和环境。在探究主题中,获得人生的感悟;在探究形式和技巧中,获得文学的享受。但也可以先学习探究最基本的环境和情节,为后面的学习探究奠定基础,再学习探究最精彩的人物描写,最后水到渠成地学习探究最深刻的主题。本设计运用后者的方式来设计。

【设计展开】

一、教师激趣导入

看到这个喜庆的标题,我们都会为范进感到高兴。因为他“中举”了。请问“中举”是什么意思?(让每人独立思考,然后一起开口说说)是“考中举人”。(以问询的方式继续,让学生的兴趣跟上来)为什么考中举人值得高兴?因为他的命运要改变了,有荣华富贵了。范进中举容易吗?不容易,请看课文标题下面方框里边的话:“主人公范进从二十岁开始应考,年年进考场,直到五十四岁才中秀才,紧接着中了举人。”这一突如其来的命运变化,却引出了一幕幕令人啼笑皆非的悲喜剧。让我们走进现场,看看范进中举的前前后后。

二、初读课文,交流感受

学生先打开书本,自主诵读,读出真切的体验和细腻的感受,并用一句话说说自己的初读感受,先在备用纸上写下来;要求真诚、细腻、个性化(三个要求逐级提升)。

每人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相互感染,并相互评判,说说达到了三级要求中的哪一级;之后由每组推出一位真诚、细腻、个性化的代表向全班介绍,并现场互评。

最后教师也说说自己的感受:读完这篇小说,我感到莫大的滑稽,也感到莫大的悲哀,人生的丑态、世态的炎凉,在范进中举的现场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三、讨论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

先讨论本文作为小说,哪些方面需要学习。让每人围绕小说的文体特点来思考,在备用纸上写下四个以上的关键词;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形成基本共识;之后教师随机抽点几个小组的代表向全班介绍。

接着教师也说说自己的基本理解,与学生交流,继续促进共识的形成:我们都知道小说有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再加上另一个关键词:主题。这四个一个都不能少。因此,一篇传统意义上的小说,有四个方面需要学习:人物、情节、环境和主题。

再说说本文的四个方面,哪方面最精彩,哪方面最深刻,哪些方面最基本,是学习前两者的基础。每人思考片刻后,参与小组内交流,形成基本共识。之后教师也说说自己的理解,继续促进共识的形成:这篇课文,人物描写方面最精彩,主题方面最深刻,而环境和情节两个方面都是最基本的,是理解精彩的人物描写和深刻的主题的必要基础。

之后建议学生用由浅入深的方式确定学习顺序:先学习探究最基本的环境和情节,为后面的学习探究奠定基础,再学习探究最精彩的人物描写,最后水到渠成地学习探究最深刻的主题。

最后再讨论学习方法,让学生形成基本共识:语文学习不能被动听讲,而应自主实践;作为小说,最有效的自主实践体现为自主诵读、自主品析和自主探究。

这一步的设计意在体现“把人当人、自主成长”的“非指示性”教育理念,唤醒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以下按四个方面来预先设计。课堂实施时可能会根据学生的意见随机做些调整。如有选择其它个性化的学习内容的,要求在同样的时间内取得同样的学习效果;并在交流的时候,积极发言,给人启发。

四、一探究环境

共同探究范进中举的故事发生在怎样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下。

每人先独立探究,根据课文的文字及注释,分别用一个简洁的词语来概括,然后引用书上的语句作为佐证,适当展开解释。该问题比较简单,不必在小组内讨论,教师随机点几人起来说说即可。

之后教师补充介绍(根据课堂学习情况随机决定介绍的内容和重点)——

范进中举的故事发生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可以分别用两个四字格的词来概括:科举制度;一贫如洗。下面适当展开说说。关于科举制度,课文注解不是很详细,但从范进中举前后命运的变化就可以知道:考取秀才只是“功名”的起点,并不会有命运上的改变,所以他的丈人胡屠户虽然“拿着一副大肠和一瓶酒”来贺喜,但却是满口的挖苦和讽刺,说他是“现世宝”,范进也只能“唯唯连声”。而一旦考取了举人,就不一样了,光“报录人”就有先后三批,老丈人来贺喜是“跟着一个烧汤的二汉,提着七八斤肉,四五千钱”。还有张乡绅这个资深的举人也前来给他送钱送房子。可见他中举之后,身份有质的改变了,算是迎来人生的春天了。关于家庭环境,范进家的“一贫如洗”在文中有多次体现。先是他的老丈人胡屠户数落他:“历年以来,不知累了我多少。”可见他家一直靠着丈人救济;再是“出榜”那天,“家里没有早饭米”,母亲吩咐他把家里生蛋的母鸡拿到集市上去卖,“买几升米来煮餐粥吃”,他母亲“已是饿的两眼都看不见了”;还有最后张乡绅静斋举人来家里贺喜,“四面将眼睛望了一望,说道:‘世先生果是清贫。’”范进中举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特定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下。

最后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在这个特定的环境下,这篇小说精彩的人物描写、深刻的主题,就有了表现的基础。

五、二探究情节

共同探究范进中举故事发生的全过程。

每人先独立探究,概括出故事情节发展的全过程,参照教师提供的“序幕”样例,将其余段落(共12段)切分成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并依次概括内容,概括的语言要简洁、准确、全面(三个要求逐级提升)。

样例如下:序幕(1):范进考中秀才,丈人胡屠户前来贺喜,却对范进挖苦教训了一通。

每人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相互启发,并以三级要求为基准,相互评判,相互完善,形成基本共识;然后教师随机点两三个小组代表向全班介绍,边介绍边自评和互评,让每人都受到启发。

最后教师也说说自己的基本概括(根据课堂学习情况随机决定说与不说)——

开端(2):范进为去省城参加乡试向丈人借钱,反遭辱骂,他不甘心,瞒着丈人前往应试。发展(3—4):出榜之日范进家里断炊,奉母命上集卖鸡;中举喜报忽到,邻居去集上拉回范进。高潮(5—9):范进见到喜报,喜极而疯,披头散发走上集市;丈人一巴掌把他打醒,带回了家。结局(10—12):范进刚回到家,张乡绅来访,送钱又送房,亲如一家。

最后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探究范进中举故事情节的过程,也是逐渐认识到人物描写的精彩和主题的深刻的过程,是在为后两者的学习奠定基础。

六、三探究人物

共同探究范进中举前后的众生相(范进的表现、别人的表现)。

先一起确定要探究的人物:范进、胡屠户、张乡绅、众乡邻;然后每人独立探究。探究方式是:找出典型的语句,对其做出简要的点评,写在备用纸上,点评语先总后分(先写一句总评,再稍作展开)。要求简洁、准确、深刻(三个要求逐级提升)。

四个人物探究完一个交流一个。每次交流,教师也随后介绍自己的探究心得,相互启发,相互促进。

以下是教师的基本准备——

人物一:范进

典型语句:邻居道:“范相公,快些回去!你恭喜中了举人,报喜人挤了一屋里。”范进道是哄他,只装不听见,低着头往前走。邻居见他不理,走上来,就要夺他手里的鸡。范进道:“你夺我的鸡怎的?你又不买。”邻居道:“你中了举了,叫你家去打发报子哩。”范进道:“高邻,你晓得我今日没有米,要卖这鸡去救命,为甚么拿这话来混我?我又不同你顽,你自回去罢,莫误了我卖鸡。”邻居见他不信,劈手把鸡夺了,掼在地下,一把拉了回来。

点评:够反常的表现!邻居先后两次告诉他“中了举”,他都不理,只当邻居在哄他、捉弄他,直到邻居“动武”制服他,才被迫回家。为什么会如此反常?因为他对失败的体验深入心髓了,从二十岁考到五十四岁,不断地应试,又不断地失败,除了周围人们的蔑视和嘲弄外,他什么也没有得到,所以这次他才不信邻居说的真话。

典型语句: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

点评:更反常的表现!自己日思夜想的愿望终于实现了,怎么会发疯呢?因为太痴想了,因为太兴奋了,心里一下子承受不住了,于是垮了,于是疯了。为什么会往外飞跑?因为他本能里要向外面的人宣布喜讯。

典型语句:(范进被丈人一巴掌打醒后)范进说道:“是了,我也记得是中的第七名。”

点评:反常中的正常!人再疯,都能记得中举的名次,对功名的追求异常清醒,毫不糊涂,令人惊讶,让人敬佩。

典型语句:(中举前对丈人说的话)“岳父见教的是。”(中举后对丈人说的话)“方才费老爹的心。”(众邻居称呼胡屠户也是“胡老爹”。)

点评:正常中的反常!中举前对丈人的称呼恭敬庄重,中举后对丈人的称呼戏狎随意。

人物二:胡屠户

典型语句:(范进中举前)胡屠户道:“我自倒运,把个女儿嫁与你这现世宝……如今不知因我积了甚么德,带挈你中了个相公,我所以带个酒来贺你。”“你如今既中了相公,凡事要立起个体统来。……你怎敢在我们面前装大?……你是个烂忠厚没用的人……”/范进因没有盘费,走去同丈人商议,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道:“不要失了你的时了!你自己只觉得中了一个相公,就‘癞蛤蟆想吃起天鹅肉’来!……这些中老爷的都是天上的‘文曲星’!……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抛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趁早收了这心……”

点评:好自大的丈人!在他眼里女婿范进根本不是个东西,想怎么骂就怎么骂,想怎么侮辱就怎么侮辱。

典型语句:(范进中举后)胡屠户作难道:“虽然是我女婿,如今却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不想胡屠户虽然大着胆子打了一下,心里到底还是怕的,那手早颤起来,不敢打到第二下。/胡屠户站在一边,不觉那只手隐隐的疼将起来;自己看时,把个巴掌仰着,再也弯不过来。……想一想,更疼的狠了。/“我那里还杀猪!有我这贤婿,还怕后半世靠不着也怎的?我每常说,我的这个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头那张府、周府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我小老这一双眼睛,却是认得人的。想着先年,我小女在家里长到三十多岁,多少有钱的富户要和我结亲,我自己觉得女儿像有些福气的,毕竟要嫁与个老爷,今日果然不错!”/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头替他扯了几十回。

点评:好渺小的丈人!在他眼里女婿范进突然成了文曲星,成了相貌明星。不是胡屠户的眼神变了,而是女婿的身份变了。

人物三:张乡绅

典型语句:(范进中举前)“世先生同在桑梓,一向有失亲近。”(范进中举后)“我和你是亲近的世弟兄。”/(送钱又送房时)范进再三推辞,张乡绅急了,道:“你我年谊世好,就如至亲骨肉一般;若要如此,就是见外了。”

点评:好机灵的张举人!范进中举前不相往来,范进中举后就是至亲骨肉。

人物四:众乡邻

典型语句:(范进中举前)没有描写,但可以推知,范进去省城应试,家里饿了两三天;出榜那天早晨家里断炊,范进只好去集上卖鸡换米。范进家境如此艰难,并无一乡邻过问。(范进中举后)当下众邻居有拿鸡蛋来的,有拿白酒来的,也有背了斗米来的,也有捉两只鸡来的。

点评:好务实的邻居!范进中举前漠不关心,范进中举后慷慨热心。

最后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探究人物的精彩描写的同时,也就一步步明白了小说的主题。

七、四探究主题

共同探究范进中举的故事揭露了什么主题。

在前面认真探究环境、情节、人物的基础上,让学生水到渠成地探究小说的主题,边探究边在备用纸上写下关键词句,要求简洁、深刻、全面(三个要求逐级提升)。

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并相互评判,形成本组的最佳答案;之后由小组长向全班介绍本组的答案,看看哪些小组达到了三级要求。

之后教师也说说自己的基本结论(边说边介绍方法和理由):揭露科举制度对人性的异化和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核心词是科举制度,前半句是对范进自身的概括,后半句是对众人对待范进态度的概括。

最后引导学生现场讨论以下两个问题。

问题1:范进中举,喜极而疯,是悲剧还是喜剧?说说你的理解,欢迎各抒己见,但要自圆其说。

学生独立完成后,可以分为两个不同的观点展开辩论。

之后教师也说说自己的基本理解(根据现场学习情况随机调整)——

可以说是喜剧,也可以说是悲剧;但更可以说是悲喜双重剧。范进中举就意味着做官,做官就有权,有权就有钱。清代有句谚语,这句谚语《儒林外史》中也写道:“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因此是喜剧。但是,在漫长的整整35年的科举追求中,范进的人性已经扭曲,以致于看着喜报,脆弱的心理已经无法承受巨大的欢喜,喜极而疯,失去人样,这当然是悲剧。

问题2:范进面临着科举考试,我们也面临着中考、高考等人生大考。学习本文后,你获得哪些新的有益的认识?鼓励不拘一格,自由畅谈。

每人独立完成,然后先随机发言三五人,再自主发言三五人。随机发言,可以听到真实的;自主发言,可以听到精彩的。

之后教师也说说自己的基本观点(根据现场学习情况随机调整)——

学习本文后,我们要从中获得有益于人生的启发,而不是消极的结论:不用参加中考、高考了,不能像范进那样了,应该潇洒活一回。范进中举,喜极而疯,从中我们可以认识到,一旦把考试看得“重于泰山”,心理就容易出问题,甚至人性也跟着扭曲。因此我们在中考、高考面前,既要积极进取,又要心态平和,把中考、高考作为培养自己良好心理素质的难得契机,越考试,自己的心理素质越好,精神风貌越健康向上,在百炼中成钢,让自己成为一个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人。这就是我们应该获得的新的有益的认识。

八、探究其它问题

学习小说的环境、情节、人物、主题后,每人再提出一两个有价值的问题,并自主探究,推寻答案。基本要求是“四有”:第一,有疑而问,即提出的问题是值得质疑的真问题;第二,有启发而问,即提出的问题对自己、对同学有启发,能借此深化课文的学习;第三,有本探究,即结合文本展开探究,不离开文本想当然地猜测;第四,有效探究,即探究出的答案有一定的深度或新意。

每人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评判。然后每组推选出“四有”典型代表向全班介绍。

最后教师也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现场探究:范进中举,喜极而疯,是否不真实?请简洁、全面地阐述你的理由。

教师准备的基本理解:我认为是真实的,这可以从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两方面来阐述。从艺术真实来说,因中举而发疯,是夸张手法的自然运用和讽刺手法的合理构设。从生活真实来说,范进热衷科举,孜孜以求,从20岁开始应试,经过35年的失败煎熬,突然成功,心理承受不住,自然就垮了疯了,所以鲁迅说这是“会有的实情”。

九、了解作者及作品

教师综合相关资料,现成介绍给学生,让学生了解作者及作品,深化学习,提升认识。(作者简介、背景介绍具体见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

十、积累新鲜字词

聚焦新鲜字词,边读边积累,因人而异,不求统一。每人独立积累后,同桌间相互检测。最后教师也列出一些字词现场检测。

十一、品读典型语段

每人选出三四处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细节或场景,用心品读,体会其中的感情,并能用一两句话说说品读感受,可以是印象式的泛泛而谈,也可以进行逻辑论证。

最后教师引导全班齐读最后一段,感受胡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骂这死砍头短命的奴才”的可笑言行,在齐读中充分感受课文的讽刺艺术,把课堂学习气氛推向高潮。

十二、总结学习收获或启示

下课前,每人说一句结束语,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或学习启示。要求总结收获准确、全面,总结启示深刻、独到。

每人先在纸上写下来,然后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并相互评判。之后每组推出一位代表向全班介绍。

最后教师也说说自己的总结,继续激励学生的学习:这篇精彩的小说,既让我们感受到了人物描写语言的精彩,又让我们体会到了科举制度下的读书人精神的压抑。这就是经典的力量,它能让我们在语言和精神两方面共同获得成长。

十三、教师推荐课外阅读篇目

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同时“得益于课外”,需要课外阅读。我向各位推荐两类文章,一是研究专家评论《范进中举》的,二是吴敬梓《儒林外史》中关于范进的后续故事。已经粘贴在班级语文学习博客上,请直接打开阅读,每篇读完后留下你的一句话感想或评论,同学间相互交流,相互促进。

上一篇:给牢骚穿一件隐形衣 下一篇:“中国古代爱情诗”专题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