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情境中小班化教学“路线图”初探

时间:2022-10-09 10:33:51

“语用”情境中小班化教学“路线图”初探

[摘要]高中语文小班化教学是以小型学习团队为单位,以问题为载体,通过多情境、多途径的创设来使学生获得言语实践的教学组织形态。源于高中不同学段特点的层递性,它在实践中依托衔接、渐进、稳进和精进4个阶段循序渐进地致力于学生完整语用能力体系的建构,以期唤醒学生的表达意识,养成表达习惯,最终丰富语用素养的积累,提高言语表现的能力。

[关键词]小班化;高中语文;学习团队;层递性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16)06008705浙江师范大学潘涌教授从语用学视角重新审视中国语文教育,倡导以积极语用为核心概念的新观念,将语文教育目标重新确立为:“唤醒学生的表达意识、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养成学生的表达习惯、优化学生的表达品质、满足学生的表达需要、享受心灵的表达快乐。”[1]这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的“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2]完全契合,不仅立足于每个学生基于接受的言语表达力的培养,更致力于基于规范表达且超越其上的言语表现力的提升,注重发挥高中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有创造性的语用能力。

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认为:语言能力是在语言信息和心理信息同时传递、同时加工的真实交际过程中形成的。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习得母语才符合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才能真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教学组织形式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现实环节与落脚点,教学理念的更新必然引导其作出相应的改革,高中语文小班化教学正是为每个学生提供个体语用的新型教学组织形态。

语用能力包括“语言感受体悟能力、语言分析纠错能力和语言评价鉴赏能力”[3]。从知识的掌握到能力的形成,实现从“准确表达”“得体表达”至“艺术表达”的逐层提升,都要符合认知规律。由于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变化迅速,高中语文小班化教学组织形态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活动时间长(从课前到课后)、知识范围广(从课内到课外)、语用跨度大(由“输入”到“输出”)、实践要求高(由表达到表现)。但是,无论是国外的研究,还是我国部分地区开展的实验探索,关于小班化教学的研究大多把小学阶段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过程中尽管有触及到课堂互动问题,如教学环境、课堂气氛、师生关系等,但大部分都基于教学论,多集中于论证班级规模与学生成就的关系上,属于小班化教学实验的经验性总结。针对高中的小班化教育研究尚不多见,有关高中语文小班化语用教学实践的研究更少之又少,结合具体情境和学段特点的行动研究几乎没有,更别提小班化教学实践的静态提炼了。因此完全有必要探索和构建一套高中大班额(教育部规定的班额标准:中小学校每班46~55人为“大班额”,56~65人为“超大班额”,66人以上为“特大班额”)及以上班额前提下的语文小班化语用教学的实施策略。

“小班化”教学如果流于形式,建构学生完整语用能力只能依然是水月镜花,更遑论怡养语用主体积极的生命表达动机和言语表现的个性活力。要想真正落实学生作为活动主体的地位,实现教学中的多向交流、多维互动,提高学生综合语文素养,可调动学生所有的动态因素,建构和形成一个语文学习共同体――学习团队,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自我表现与发展空间,使关注每一个学生成为可能。采用团队学习模式,使言语实践的时间及频率相应倍增,为每个学生的言语实践提供了保障,为教师提供了更多与学生互动的空间,以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吸纳与建构。

在实践中,“语用”情境下高中语文小班化教学必须切合高中不同学段特点和学生实际语用能力,以小型学习团队为单位,以问题为载体,通过多情境、多途径的创设渗透来分阶段实施。学生在螺旋推进的衔接、渐进、稳进、精进4个阶段中不断摸索、探求、借鉴和吸收,经由言语实践量的强化来实现质的飞跃,释放出可持续、能再生、有发展的表达欲望和热情,产生源源不断的语用动力,从而循序渐进地发展语用能力。

第6期李袁“语用”情境中小班化教学“路线图”初探

教学研究2016

1衔接阶段:培养团队学习意识

衔接阶段是一个特殊的学段,整w上表现为一种过渡性特点:面临着初、高中知识结构的过渡,面临着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的转换。所以该阶段的语文教学旨在保证学生语文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通过团队学习保持和强化学生已有的良好的语文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进一步发展符合高中语文学习要求的学习方法和良好习惯,最终建立符合高中语文学习规律的学习机制,关注学生情感,唤起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内在的积极性能发挥出来。针对该阶段学情,小班化教学的初尝期着重于团队意识的培养。

1.1学习团队的巧妙组合

团队学习有效进行的关键是队员的组成。教师调配形成5人组合,照顾到各队员的语用能力、组织能力及学习成绩等差异,尽量让每个团队中都有强、中、弱3个层次,这样在学习过程中才能取长补短、有效协调,逐步培养团队学习的意识。为保护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尊心,这项工作最好在开学初安排座位的同时悄然进行。

1.2学习侧重点的合理确定

团队学习首先侧重于对基础知识的补缺、补漏,对语文系统知识体系的重组。其中语法教学就是一个薄弱项,由于初中语文淡化语法教学,因此学生的语法知识往往参差不齐。团队学习的介入能发挥团队的优势,能通过相互切磋、合作互助来提高学习的效率。在衔接阶段,学生如能明白高中语文的知识框架和内容体系,既有利于原有知识框架的更新,又有利于全局性语文观念的形成。

1.3学习环节的整体指导

学习团队组成后,教师从预习、上课、作业、复习、考试、课外学习、活动课7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指导,提出注意事项:先计划后学习;先预习后听讲;先独立思考与质疑后请教别人;先认真倾听后踊跃表达;先复习后作业;先打好基础后灵活思维;能总结会积累。由于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学习自控能力上还相对较弱,教师要在整个过程中不断观察,进行指导。针对存在的学生团队意识差、沟通交流困难等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指导帮带,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直言无忌,营造主动配合、和谐默契的氛围,帮助学生掌握团队学习技能,充分发挥好每个学生的潜能,提高团队学习活动的质量。如积累习惯的培养。由于在积累的方式、方法、来源渠道等方面存在各种问题,学生进行积累的效果大都不尽如人意。学习团队的介入使教师能结合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原先的阅读经验分阶段进行针对性指导,倡导多元化的阅读积累,实现量的积累到质的提升。同时学习团队内的表达与交流增强了学生的语文体验,在相互砥砺中兼收并蓄地为个性表达打下良好的基础。

2渐进阶段:熟悉团队学习的流程

渐进阶段的教材教学目标更高更难,知识点要求更深更繁,语文学习的难度明显有了很大的提升。阅读教学上,能力层次已由一般的理解层次提升到应用、鉴赏的高度,特别要求重视“文本对话”,还新增了诗词、小说、话剧等文本阅读,着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思维品质,促进个性发展、健全人格的形成;写作上,重点要求获取和处理信息,较好地掌握议论文的写作;口语方面,重视口语交际能力上的强化与提高;重视积累、感悟、熏陶以及语感培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良好的语文研究性学习习惯。渐进阶段是语文小班化教学持续向深度推进的关键时期,如何有效指导学生尽快熟悉团队学习流程成为当务之急。

2.1团队学习的内容和方式的同步转换

小班化教学是提升学生语用能力的一种工具,具体的学习内容是一种载体。教师依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3个维度编排教学内容,注意各教学模块间读写结合的“系统性”“整体性”,以精讲“教读课”为例,举一反三,指导“自读课”,促使学生形成探求能力,侧重学生全语用能力的全程培养。教师先在班级中明确要求,然后让学生通过团队学习活动自己感悟学习方法,教师再就团队学习中的共性问题促成集体反思讨论,这样一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要作用就是“点拨”,逐渐实现由“扶”向“导”的转化,最终让学生回归本位,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2.2团队学习评价方式的相应转变

为避免小班化教学中部分学生被“边缘化”“观众化”,团队学习评价方式需作出相应的转变。比如编制“小班化语文团队学习质量测评表”,记录学生在团队学习中的表现(见表1)。及时进行有关个人和学习团队的反思,有利于教师对学生学情的动态把握。团队学习评价方式向过程性评价、量化评价倾斜,采用课堂测试、口语交际、活动汇报、学习访谈等多种方式,让评价成为学生语用能力前进的动力。表1小班化语文团队学习质量测评表

小班化语文团队学习测评项学习时间姓名所属团队学习内容自评/他评完成出色基本做到还需提高准备阶段自主 在团队交流汇报前完整地完成了研读任务合作在团队交流汇报前完成了负责角色的准备工作参与

程度广度在团队活动中时常向他人提问,很好地参与了讨论在团队活动中时常清楚回答他人问题深度在团队活动中思考、解决问题的层次水平在团队活动中鼓励并尊重他人的意见,很好地参与了活动在团队活动中与他人保持友善、友好的交流达成

目标知识对有关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能力综合语用能力的提升程度,即“五要”

达成程度:研读、倾听、商讨、深思、抒写情感

态度学习自信和兴趣的增强程度2.3团队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发展

渐进阶段的小班化语用教学以模块教学为“面”,以读写实践为“点”,“点面结合”拓展小班化教学思路,侧重学生语用能力的全程培养,努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使学生形成探求能力。教师要善于开展多种形式的小班化教学活动,如体现综合性与创造性的言语实践活动――课本剧的读、思、编、演。每个课本剧的表演都是糅合了言语的“输入”能力(通过各种感官理解、感悟、思考文本的深刻内涵)、“输出”能力(变被动写作为主动创作的文本改编)以及良好表达沟通能力的一份团队结晶与智慧展示。在人的认知结构中,输入、输出语用能力就是一个互相依存的整体。团队学习给予了每个学生更多的锻炼机会与真切体验,进一步拓展了其他能力的发展,这种能力训练更贴近实际,更有实效。

3稳进阶段:落实言语实践的目标

升入高中二年级,尤其是上学期,面对选课重组、班主任变更、班上授课教师变动,学生心理易动荡、迷茫。学生需要时间适应新的W习环境和新教师的授课方式。语文小班化教学在这个特殊阶段的推进必须讲究稳进:先适应后推进,先巩固后拓展。尤其是对基础和能力相对薄弱的学生,必须有效挽救他们正在逐渐消退甚至丧失的语文兴趣,解放他们的想象和创造能力。在实践中,小班化语文教学需做出如下相应调整。

3.1学习团队的组合优化

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能够理智对待情绪、情感、性格特征与成绩的关系,学习团队不再需要教师的调配组合。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语用学情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召集人的语用能力、组织能力及学习成绩等各方面因素,从强、中、弱3个层次指定召集人,每个召集人遵守学生间双向选择的原则来负责学习团队的组建,便于各种形式活动的开展,同时形成定时按需重组学习团队的机制。这样,同属一个学习团队的学生语用能力大都在相近层次之间,权威因素的干扰较少,从而保障每一个学生的语用实践时间。

3.2学习过程的有效掌控

一方面实施凸显目标分解、施教分层、作业分级的差异性教学,给予每个学生更多锻炼机会与真切体验。学生相互启发、吸收、补充、纠正,不仅使个体知识不断地完善和深化,而且使学生群体智慧也得到充分的发挥;另一方面加强团队学习深层技巧的指导,良好的团队学习技巧是团队学习顺利进行的必要保证。根据高中语文教学的特点,在增强沟通的有效性和解决矛盾冲突的能力上对学习团队予以指导,强调接受信息的正确性和表达交流的有效性。

3.3学习评价的积极调整

教师可利用现有的以考试为主导的教学评价体系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充分挖掘“评价”对学生的能动作用。

为达到激励学生的目的,教学中既要多鼓励学生个体的良性竞争,又要把个体间的竞争提升为学习团队之间的竞争,强化学习团队的激励,着眼于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努力程度和进步水平,体现“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理念,同时也将之作为学生评价的尺度和最终目标。小班化教学更强调绝对评价,引导学生关注自身能力的提高,淡化横向差异,提倡将惯用的横向比较向学生自身的纵向比较转变。将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有机结合起来,使评价渗透到语文的各个学习环节中,把学生在学习团队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态度纳入评价的组成部分。

教应正视学生的客观差异,把常模参照评价改为标准参照评价来肯定学生的进步,从而利用“评价”工具促成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兴趣与态度的形成,使学生在考试中体会到语文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力争使整个评价体系成为一个动态的、开放的系统,最终成为增强学生发展动力的“发动机”。

4精进阶段:提升言语表达的能力

全面、深入、综合是小班化教学精进阶段的特点。在这一阶段,学生陆续完成了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习自觉性有所增强。教师应抓住这个契机,激发学生潜能,在更广的范围内创造出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机会,使学生的语文学习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学生通过团队学习不仅输入和输出的全能力得到培养,而且还获得了情感上的自信和信任,找到自己在团队中的定位,肯定了自我的价值。

4.1学习团队的稳健组合

经过前3个阶段的磨合与学习,教师依据学生兴趣、能力、分组意愿等组建持续时间更长、更加稳定的学习团队,构建一个培养自主参与语文实践兴趣的环境,为彼此的学习提供长期的支持。围坐成开口的半月形,有分有合,宜分宜合,便于解决更复杂的问题时与其他学习团队的协作,有利于语用实践目标与任务的细化,从而激化语用实践动机。

4.2运作流程的自主设定

团队学习的一般流程:选择内容自学寻疑――选取团队学习方式互相质疑――学习释疑评价。本阶段学习团队可根据活动的总目标自主制订本队的目标以及计划或方案,然后明确个人在学习团队中承担的任务和职责,选择适宜的团队学习活动形式,完成对文本的整理、分析、内化。如课本剧的编演,学生必须解决字词才能弄懂整个故事,进而认识人物。需要了解戏剧的有关知识,虽然苏教版必修上有一篇戏剧文本《雷雨》,可惜所在专题是侧重对人性的探讨与分析,学生需要另外查阅相关戏剧知识,进行课外戏剧作品的阅读补充。写剧本需要把叙事文言改编为剧本台词,补充简要的舞台说明,通过对话反映人物性格,这对语用能力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演出课本剧时,学习团队不仅需要各扬其长,演员、导演、音效、美工、道具等相互配合,还要处理平时排演中的许多琐碎事务等。学生在实践中发现不足,在探究中不断提高。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每个学生自主探究、集思广益、相互启发,实现信息交流、思维漏洞互补,完成对已有知识或技能积累的迁移运用,平衡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同时与其他队员协作完成任务并分享成果,使不同层次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语用能力得到一定的发展和提高。

4.3团队学习内容难度的提升

小班化教学精进阶段的团队学习内容侧重于深层次的研究性学习,是对语言文字理解、分析、体会、吸收全过程的高度浓缩。学生通过团队学习,完成对文本的分析、整理、内化,完成已有知识或技能积累的迁移运用,这是整合大量知识技能的过程,是经验积累的过程。学生通过认真倾听,了解其他队员的意思,对团队成员的分析叙述予以理解,为之后的团队活动作准备。将接收到的信息内化为自己的认知,再与自己以前积累的认知进行分析比较整理,脑海里反复理清思路,以便更全面深入地认识学习内容。在团队讨论的过程中,每个学生用清晰流畅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意见,使其他组员接受自己的意见,通过轮流表述取长补短,学习他人的表达方式,整理改进自己的言语内容。

比如突破传统文言教学的《史记选读》教学,小班化教学中团队学习的内容就是选择适宜的活动形式,以研究性学习为突破口,紧紧抓住文言的“言”(实词、虚词、句式),扣住文言的“文”(文采、文学、文化),努力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文言文教学活动,来平衡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引导学生在互动中探究文本所包含的语言、文化等内容,在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水平的同时激发学习文言的兴趣,达到培养研究意识、提高言语综合能力、提升思维能力的目的。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人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没有这种自我肯定的体验,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的真正的兴趣。”[4]高中小班化语用教学的这4个层递性阶段,用自然、自主和自由的开放型学习组织形式,逐渐引发内在隐性的学习情调、言说氛围、心灵感受的深度转变,彻底解构过度预制和过度封闭的授受型课程与教学范式,有效释放了学习者积极语用的主动精神和创造才华,完成了学生完整语用能力体系的建构。

参考文献

[1] 潘涌.母语教育沉思录[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高中版,2011(12):777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 赵枫.语用教学观指导下的语文教学[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

[4] 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230231.

Preliminary study on "road map" of

middle and small class teaching of "pragmatic"

Li Yuan

(Wuxi Sixth Senior High School,Wuxi,Jiangsu214000,China)

AbstractSmall class teaching of high school chinese is a new teaching format which is studentsoriented and uses different types of group study activities.Due to the different characters of climax and anticlimax,in practice it can be divided into cohesion,progress and stability and diligence four stages to enable students to complet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ragmatic competence system step by step,to develop a good learning habit,enlarge their pragmatic accomplishment accumulation and enhance their verbal expression ability.

Key wordssmall class teaching;high school chinese;teaching practice;climax and anticlimax

上一篇:胆囊结石对妊娠的危害不可小觑 下一篇: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与林业的可持续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