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持垄断还是走向竞争?

时间:2022-10-09 10:21:27

维持垄断还是走向竞争?

[摘 要]演在自然垄断行业中维持垄断具有其价值,但也带来一些问题。在自然垄断中引入竞争有充分的必要性,但不一定需要完全并且充分的竞争。政府规制对自然垄断行业是必要的,但因为政府本身及垄断的特性等,存在政府规制的失效,通常通过引入竞争放松政府规制来解决规制失效的问题。在这样的条件下,自然垄断行业的发展应该是走向有效竞争。文章提出的有效竞争实质是促使竞争、垄断和规制三者之间的有机平衡,以追求垄断企业自身成本和社会交易成本最小化。

[关键词]自然垄断;有效竞争;竞争;政府规制

[眼中图分类号]F27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461(2013)04-0009-07

经济学理论认为,垄断和竞争是两种基本的市场组织结构。在垄断的市场结构中,某些行业需要在一个巨大产量范围和相应的资本设备的生产运行水平下其生产规模效益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以至于只有通过一个企业来生产整个行业的产量才有可能达到较优生产规模。这样的行业通常是自然垄断行业。在经济学的发展和研究中, 最初古典经济学认为自然垄断是稀缺性自然资源占有的自然性垄断,逐步发展到基于竞争性经济的“自然而然”的垄断, 其内涵没有被传统所固化,而是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研究范围在不断被拓展。

一、关于自然垄断的一般理论

自然垄断的经济学解释大致经历以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成本劣加性概念为标志的三个理论发展阶段。因为成本劣加性概念研究的复杂性,目前主流的研究还是建立在规模经济及范围经济基础上的自然垄断理论。

1. 规模经济

一般意义上的自然垄断与规模经济紧密相连。自然垄断研究的起点是人们从单一产品的角度来研究规模经济性开始的。自然垄断的研究,将自然垄断的本质归因于规模经济特征,发现存在着由于生产规模的扩大而导致长期平均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递减的规模经济效益。克拉克森和米勒认为自然垄断的基本特征是,在一定的产出范围内,生产函数呈规模报酬递增状态,即生产规模越大,单位产品的成本就越小,由一个企业大规模生产,要比由几家较小规模企业同时生产更有效率。斯蒂格利茨认为,当一个企业的平均成本在市场可能容纳的产量范围内不断下降时,就存在着规模经济,自然垄断就会出现。保罗·萨缪尔森和威廉·诺德豪斯认为,自然垄断最明显的经济特征是平均成本在其产出规模扩大到整个产业的产量时仍然下降,从而由一个企业垄断经营就会比多个企业提供全部产品更有效率。因此,由于规模经济的存在,单一企业的平均成本会随着产量的增加而持续下降,产量越大成本越低。在技术和市场需求不变的条件下,如果产品的长期平均成本在其产出规模扩大到满足整个市场需求量的时候仍然处于递减状态,那么由一家企业垄断整个行业的经营会比多家企业的竞争性生产更有效率,成本更低。此时,如果任由多个企业同时进行生产,由于单个企业产量较低,平均成本会变得很高,这时应该由政府出面对市场的进入进行干预,让一家企业独家垄断。由此垄断也就成为一种符合自然秩序的市场结构。

2. 范围经济

潘扎尔和威利格最早定义了范围经济,指出范围经济是联合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产品的生产成本低于这些产品单独生产的成本总和。将范围经济引入自然垄断的研究,拓宽了自然垄断理论研究的视野,理论研究从对单一产品生产的研究拓展到多个产品生产的领域。从现实的经济情况中,一个企业通常会提供一系列产品或产品的组合,而不止提供一种产品,这时候由多种产品组成的总成本的决定通常取决于企业所生产的各种产品成本的相互影响,而不仅仅取决于单个产品生产的规模经济效应,这时候就用范围经济来描述。再如,在一些公共设施领域(电网、铁路等),由一家企业提供多种组合的服务更具成本优势,但在这个企业所提供的多种产品中,单个产品的成本可能呈现上升的情况。詹姆斯·邦布认为,对于某些公共设施的服务来说,即使在单位成本上升的情况下,即不存在规模经济时,由一家企业提供全部服务也仍然是最经济的。平狄克,鲁宾费尔德认为范围经济的程度可以通过企业的成本来确定,由一个企业对多种产品的生产比多个企业各自独立生产节约的生产成本的百分比越大,范围经济的程度就越高。在对自然垄断的解释中,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区别在于规模经济从生产一种产品的情况,按照不断下降的平均成本函数来定义自然垄断,即在一定的产出范围内,企业生产一种产品时,生产的规模越大而单位产品的成本越小,就存在自然垄断;而范围经济从一个企业进行多种产品的生产与多个企业进行单一品种产品生产的其总成本对比的角度来定义自然垄断。

3. 成本劣加性

规模经济能够解释自然垄断产生的原因,但有经济学家从经验观察方面对其提出了质疑,认为自然垄断的行业中,有许多行业处于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的状况,即存在规模不经济。鲍莫尔、潘札、威利格和夏基等人引入成本劣加性概念,对传统的自然垄断理论进行了大幅度修正。他们认为,成本劣加性是自然垄断赖以成立的依据,即只要单个企业能比两家或两家以上的企业成本更低地向市场提供同样数量的产品,无论企业是处于规模经济阶段还是规模不经济阶段自然垄断都可以成立。他们证明了成本劣加性是定义自然垄断的关键特征,并认为任意产量水平上存在严格的成本劣加性是自然垄断的充分必要条件。成本劣加性理论认为,企业生产多种产品抑或生产单种产品,只要在产品生产全部产量的范围区间之内成本函数存在劣加性,即只要多个企业的联合生产不及一个单一供给者提供相同产量时便宜,由一个企业来生产的成本总是最低的,这样就会导致自然垄断。成本劣加性理论的出现,从其一般化特征上推进了对自然垄断理论的认识和研究,自然垄断研究的领域也从单产品推进到多产品领域。就成本劣加性与规模经济及范围经济的区别上,成本劣加性理论认为,在单一产品生产中,规模经济只是该产品自然垄断的充分条件,而非必要条件,即一个单一产品企业的生产具有规模经济效应时,其必然具有成本劣加性,而当出现规模不经济时,只要单个企业提品的成本比两个或更多企业来提供时成本更低,也同样具有成本劣加性,此时仍为自然垄断。在多产品联合生产时,某一种产品的规模经济既不是自然垄断的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而范围经济的存在是具有成本劣加性的必要条件,因而其是自然垄断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

二、垄断与竞争:走向竞争的优势

传统理论认为,自然垄断企业维持其垄断地位有充分的合理性,但是理论的研究也证明,垄断地位的维持也存在系列的问题。关于竞争的优势和意义,有关理论做了非常深入的研究。但是,在自然垄断行业引入竞争,是否可行,有没有必要,答案是肯定的,而竞争市场理论为自然垄断行业引入竞争,提供了理论的佐证。

1. 垄断的问题与价值

对自然垄断企业的垄断地位维护有现实的价值。其一,实现经济效益,因为自然垄断企业往往具有规模经济效益和范围经济效益;其二,优化资源的配置,由于自然垄断企业基础网络的垄断性,保持垄断地位能够避免因竞争带来的重复建设,同时由一家企业提品更有效益;其三,对维护经济安全,保障社会生活正常秩序有必要价值。同时,对自然垄断的维护,导致系列负效应。其一,导致社会福利损失。在自然垄断市场结构中,市场价格由垄断企业制定,致使消费者没有具备应有的权力去选择其它企业,即使自然垄断企业受到政府的规制,他们仍然在满足政府强制性的标准条件之下企图降低服务和产品的质量,从而形成社会福利损失。其二,存在X非效率。莱本斯坦于1966年提出X非效率以反映企业内部效率低下的状态。当市场上仅存在一家垄断企业提供满足市场需求的全部产品或服务时,由于没有竞争的压力作用于它身上,往往导致其不能有效利用全部生产要素,垄断企业员工的自由处置行为及垄断管理者与所有者目标不尽一致共同导致了企业内部效率低下的出现。其三,易发政治寻租活动。垄断者着力于限制竞争,维持超额垄断利润的政治寻租活动,其花费的经济资源并不增加任何社会财富,扭曲了社会资源配置。由政治寻租所引致的寻租竞争产生的资源浪费可能远远高于因垄断而造成的产量减少所带来的损失。其四,存在规模过大而引起的不经济效应。体现在规模过大对生产技术提出更高要求,而设备和工人分工的专业化可能跟不上规模扩张,导致规模不经济的产生;市场容量有限性,导致的经营多元化,可能致使交易费用的增加;管理的复杂程度加大,导致管理体系效率下降。

2. 自然垄断引入竞争的必要

从上面的分析中看到,维持垄断地位存在诸多的问题及弊端,将竞争引入到自然垄断当中就应该是一个可能的选择,因此自然垄断引入竞争也是必要的。具体而言其必要性如下:从垄断企业内部分析,引入竞争,在利润动机的作用下,垄断企业将在市场竞争中搜寻到符合效率原则的方法,将复杂的成本测算内化为企业内部问题,实现生产成本最小化。竞争引入后,垄断力量变小,垄断企业在竞争压力之下很可能加强管理和技术的创新,致力于提高生产及分配的效率。从美国、英国等国家的私有化浪潮经验中,充分佐证了竞争的引入是促进自然垄断行业效率提高的有效手段。从产业间替代的角度分析,一个产品的生产其往往存在着能够对其替代的产品,即使是受规制的自然垄断产业,也存在与替代产品之间的竞争,替代产品的存在使得垄断产业的市场力量不可能不受约束地发生的作用,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替代产品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技术革新的迅猛发展,促进了多家企业进行共同竞争以及新来的企业快速进入的技术基础的形成,大幅度地降低了固定资本投资的沉淀性,自然垄断的特点大幅度削弱,致使一些行业自然垄断性质发生根本性变化,这就需要引入竞争,才能够适应新发展的需要。从外部环境分析,国际经济交流的广泛展开及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要求自然垄断行业引入竞争。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带来的市场容量和范围的扩大使自然垄断产业的自然垄断结构取决于该产业内厂商的平均成本曲线和整个产业需求曲线间的关系,使产业具备了多家企业竞争的技术基础;而国际间经济交往加速,要有一个开放、公平、自由竞争的环境与之适应,合理配置资源,从而引入竞争也是必要的。

3. 对竞争引入的支持:可竞争市场理论

夏基和鲍莫尔等人在重新定义自然垄断的基础上,提出了可竞争市场理论。该理论认为,只要保持市场进入的自由,不存在特别的进出市场的沉没成本,就算没有众多竞争企业的存在,即使是寡头市场,甚至是独家垄断市场,潜在竞争的压力就会迫使任何市场结构条件下的企业采取竞争行为,良好的生产和技术效率在传统的哈佛学派理想的市场结构以外仍然是可以实现的,包括自然垄断在内的高集中度的市场结构仍然是可以和效率并存的。该理论表明,如果市场是可竞争性的,潜在进入的竞争威胁就能阻止垄断行为的产生,那么在位企业的定价将由于潜在企业进入的威胁而保持一个合理的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垄断企业不会赚取任何经济利润而只是得到弥补投人成本的正常利润,垄断者会制定一种可维持价格以获得平均利润,而不是制定垄断高价,从而促使自然垄断企业很好地为客户服务。可竞争市场理论,是对新古典完全竞争市场的扩展,将规模经济状态一般化,扩大了“看不见的手”作用范围。该理论把产业组织的理想化标准模型由完全竞争市场转变成完全可竞争市场,并且引入了沉淀成本概念,深入审视市场自由进出力量,使传统微观分析一般化。该理论为利用市场手段,以市场竞争来改革自然垄断产业,在自然垄断产业构建一个可竞争市场,以潜在竞争者的进入威胁迫使自然垄断产业按竞争市场的规律和行为行事,最终形成既有利于维护竞争又有利于发挥规模经济作用的有效竞争格局构建可竞争市场的理论基础。

三、政府规制的放松:走向竞争的必然

由于自然垄断行业的经济特征,政府的规制是必要的。但是政府的规制也是有成本的,并且由于政府及垄断的原因,政府的规制可能存在失效。政府的失效的出现应该用引入竞争的办法加以解决,即政府应该放松规制。放松规制是自然垄断行业走向竞争的必然,西方掀起的规制放松浪潮是有力的佐证。

1. 政府规制的必要

政府的规制的出现总体上是为了弥补市场失灵,约束企业行为,抑制垄断,实现更高程度的资源优化配置,保护公众利益。它是政府动用行政手段,并依托于其所拥有的法定的规则及权利,管理和干预市场行为主体的权益、行为和资格。政府对自然垄断产业进行规制,具体而言必要性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由于自然垄断产业实行独家企业垄断或少数几家企业寡头垄断在资源配置上可达到更高效率,国家政府倾向于赋予垄断供给权,通过限制其他企业进入来维持垄断性结构,以免整个产业由于进入过度而使供给能力过剩,保证较优资源配置效率。其二,自然垄断行业一般都具有普遍服务性特征,处于自然垄断状态的产业的产品、服务价格和有效供给量往往不是市场竞争的结果,垄断企业又追求利润和效益,如不对其进行适当规制,容易导致自然垄断企业凭借垄断地位谋取垄断利益,其可能为了取得高额的垄断利润,采用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定价方法掠夺大量消费者剩余,损害消费者利益,规制的缺失也可能致使自然垄断企业更容易滋长产生供给不足、产品及服务的质量低下、缺乏技术创新的动力等行为损害社会福利。其三,自然垄断具有一定程度的不可维持性,在平均成本上升但属于成本劣加性范围内时,如果垄断者的利润大于零,新企业只要把价格定在垄断企业的价格之下,就可能夺走垄断者的大部分市场份额。因此需要政府对行业进行规制,保证自然垄断的可维持性。其四,由于自然垄断行业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广泛存在。相对于垄断生产者,消费者在消费和购买中不能自主进行选择,在信息交换中处于劣势地位,而位于垄断地位的生产者就很难有动力向消费者发送真实的信息。政府的规制,倾向于使信息传递更加透明。

2. 政府规制失灵需要放松规制引入竞争

施蒂格勒的“规制失效”理论认为,政府为提高生产与市场效率,保护消费者利益和维护社会福利,对企业进行规制,其初衷是善意的。但是,但因为规制失效的存在,最终将造成规制程序和结果偏离了规制的初衷。20世纪 80年代在西方世界快速发动了政府规制放松的运动,通过运动放松了相当多的对于传统自然垄断行业的各种规制,其主要做法认为只要市场机制能够发挥作用的行业就对其市场进入和价格的规制要求进行削减,让企业拥有更多的自。可以佐证,导致放松规制运动的原因主要就是政府规制的失效。导致规制的失效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因为,其一,由于历史与科技动态的发展致使静态的规制逐步失效。其二,受规制的自然垄断企业缺少外在的竞争压力,规制者与垄断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成本高企,造成规制者难以掌握垄断企业产品成本,从而对产品定价困难,此时垄断企业往往利用降低单位产品的质量来抵消政府对企业产品的低价格规制,因为信息的约束限制了规制机构控制产业的效率,致使规制失灵。其三,受规制自然垄断行业费率核算的复杂性,加大了政府相关部门对企业成本测定的难度,导致政府规制失灵。其四,规制可能导致受规制者对规制者的寻租行为,寻租的结果往往是规制者最终被特殊的利益集团所俘虏。利益集团为了寻求垄断地位并获得垄断租金而收买管制政策制定者。规制者被俘获后可能运用手中的规制权为这个特殊利益集团服务,导致规制失去其自身的公正性与合理性,造成无谓损失,致使规制失效。自然垄断与政府规制应该是市场竞争的结果。为了矫正“市场失效”,需要政府对微观主体的活动进行规制,为了避免“规制失效”,也要求经济的运行以市场竞争为基础。因此,政府规制与市场竞争并非完全相互排斥,将竞争的机制引入政府规制中从现实上是必要也是可取的。现实经济形态的实践证明,政府规制与市场竞争并存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两者的合理结合决定着一个经济体的效率和福利水平。在自然垄断行业中,应该从效率优先的角度去比较市场竞争引入的竞争政策同维持独家垄断结构的规制政策制定的优劣,并着重的去考虑规制失效的程度和重复建设的成本。从整体经济发展的情况上去考察选择引入竞争还是加强规制,可以参照经济发展的水平做判断:其一,当经济处于贫穷阶段时,为了避免重复建设、节约资金,应以保持规制为宜;其二,处于发展中阶段,在这阶段需要对竞争与规制的成本和收益进行仔细的分析和对比;其三,处于发达阶段,这个阶段应更多地选择竞争。

3. 政府规制放松的浪潮与实践

随着自然垄断理论和规制理论的发展,以及可竞争市场理论的出现,对自然垄断行业进行严格规制的逻辑出现更多的漏洞。因此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掀起了政府规制放松的浪潮,美、英、日等发达国家持续的对自然垄断产业进行放松规制改革。目前,从国际上看,自然垄断产业放松规制改革的趋势仍在发展当中。总体而言规制放松的方式是政府弱化对产业的限制,把一些原来属于自然垄断的服务部门和领域,诸如运输、能源、电讯、金融等产业,重新纳入市场化轨道。在英国,撒切尔政府将一些部门用经济规制代替政府所有制,进行自由化改革,建立了新的规制机构和制度,采用了新的规制方法。在电信业改革中,英国采取典型的扶持新进人者的开放政策。在1981年英国分开了邮政业务和电信业务,接着英国政府开放电信增值业务市场,并彻底开放整个电信市场。英国电力体制改革从1987年开始酝酿,1988年通过《电力私营化法案》,自1990年以来,对电力工业从根本上进行了结构改组,在运营方式上也进行了全面改革,将原来发电、输电、配电统一经营的中央电力局进行了分拆。20世纪90年代初,英国政府除了宣布对铁路公司实行私有化外,还同时降低了国有企业局的地位和作用。这些规制改革客观上降低了价格,提高了效率并促进服务的多样化。规制机制转变为依赖积极鼓励竞争性进入来实现其政策目标。美国也放松了对电信、航空、铁路等产业的规制。在电信业,美国一方面采取分拆法方式,迅速形成寡头竞争格局。竞争带给美国电信市场极大的繁荣,并给消费者带来实惠,通话价格到20世纪80年代末已下降了40%。另一方面不断开放市场,大力培育竞争者。市场放开后,新兴电信运营商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通信市场出现了激烈竞争。美国自然垄断行业放松规制改革提升了消费者福利,使得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企业通过创新提高了企业效率、增强了客户反应敏捷度,对美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其到积极作用。在日本,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政府不断放松规制,已取得了初步成效。政府规制的放松扩大了民间企业的发展机会,促进了国有企业民营化及经营机制的转换,适应了经济、社会新形势变化的要求,推动了日本经济的国际化。

四、转向有效竞争:自然垄断行业发展的必然方向

自然垄断引入竞争是必要的,但垄断也有其本身的价值,政府规制是必要的,但过于严格的政府规制企图限制竞争,被实践证明其也是存在一定的问题,于是就应该将竞争、垄断和政府规制三者联系起来,以期能够找到它们互相协同的焦点与角度,有效竞争的概念就试图从融合三者的角度去提出解决自然垄断发展的方向的问题。

1. 有效竞争的内涵与标准

有效竞争理论起源于马歇尔冲突,即自由竞争与规模经济之间的矛盾。1940年,克拉克在总结前人的观点基础上,提出了有效竞争的概念。他认为有效竞争就是指将竞争活力及规模经济合理、有效地进行协调,以促成长期均衡竞争格局的形成,并认为如果存在一种竞争在经济上是有益的,且根据市场的现实条件又是可实现的,那么这种竞争就是有效竞争。索斯尼克认为有效竞争是一个揭示市场实际运作状态的概念,如果产业市场的一些特定的、可得到的竞争性特征是为了满足合理的公共利益的要求所必须且充分的,并且这些特征更好的实现代表了更大的公共利益,如果说该产业市场的这些特征得到了最大程度实现,那么可以认为该产业是处于有效竞争状态的。索斯尼克认为的有效竞争是导致经济效率最高的竞争格局。笔者认为有效竞争的基本含义是基于效率展开的竞争,既不是过度竞争和竞争结构严重失衡,也不是保护垄断,而是强调竞争、垄断和规制三者之间的有机平衡,以追求总社会交易成本最小。梅森对有效竞争的条件和标准问题进行了研究,将有效竞争归结为市场结构标准和市场绩效标准。后来的经济学家发展成了三分法标准,即市场结构标准、市场行为标准、市场绩效标准。王俊豪认为,通过3个方面来体现有效竞争:一是竞争成本不超过竞争收益,这是有效竞争的最基本要求;二是作为一种适度竞争,既不能竞争过度也不能竞争不足;三是应符合规模经济要求。

2. 自然垄断行业有效竞争的实质

自然垄断的有效竞争实质是促使竞争、垄断和规制三者之间的有机平衡,以追求垄断企业自身成本和社会交易成本最小化。从竞争与体现垄断特征的规模经济上。规模经济要求企业规模随着产量的扩大而单位产品成本逐步降低,从而使企业收益增加。竞争表现为利用价格机制、供求机制作用,通过市场机制优化社会资源配置,从而提高经济效率。规模经济与竞争都能够实现社会资源优化使用,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手段和途径。但是,竞争与规模经济又存在着相对性的矛盾,因为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就会引起生产集中,而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就走到垄断。很明显垄断则是对市场竞争的否定,它会扼杀竞争的经济活力。有效竞争是在竞争活力及规模经济之间寻找的合理的度量,以让两者能够达到相互协调的一种比较理想的状态。从竞争与规制者的关系上,相对于竞争,规制的作用是弥补市场的失灵,政府运用行政手段,对市场行为主体资格、行为、权益的干预和管理,从而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而在自然垄断行业竞争的引入,是由于政府规制存在的失效性,及其带来的一系列因为规制失效而导致的低效率和社会福利的损失。规制与竞争是从针对对方各自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解决方式,从而它们具有针锋相对性。在自然垄断行业实行不受规制的完全竞争是具有很大成本的,同时完全放弃竞争因素的引入在自然垄断行业实行高度的规制,被实践所证明也是存在很大的问题和缺陷的。因此,有效竞争就是在自然垄断企业中根据成本和效率的要求,合理适度地引入竞争机制,放松规制,在竞争和规制的相互协同中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达到交易成本和垄断企业自身成本的最优化。

3. 自然垄断行业转向有效竞争的必然

在自然垄断实行有效竞争是自然垄断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理论上,自然垄断行业维持其垄断性有其合理的要求,垄断的维持能够实现规模经济效益和范围经济效益,有助于优化资源的配置,并维护社会和经济安全。但是,垄断的维持也存在损害社会福利、效率低下、引发政治寻租活动和由于其规模的过大而引起的不经济等问题。因此,维持自然垄断企业的高度垄断地位并非是一种最优的选择。对于竞争的引入,一方面,从垄断企业内部,竞争加大了企业在竞争环境中改进效率的动力,优化了成本条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另一方面,适应了产品间替代及技术革新带来的挑战压力,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等外部环境的发展要求。再则,从经济学研究的理论上,鲍莫尔及夏基等的可竞争市场理论,为在自然垄断行业引入竞争机制提供了理论的佐证。因此,竞争引入自然垄断行业对行业的发展具有优化功能。从而在垄断与竞争的维度上,找到能够促使其有机平衡的度量,即有效竞争是一种优化的选择。从垄断与政府的规制上,垄断的特性及其对存在的问题解决带来了政府规制的必要。但是,政府规制由于技术进步、信息不对称、规制企业的复杂性及政治寻租活动带来的损失等导致的规制的失效。由此可以推论出,维持高强度的政府规制并非自然垄断行业发展的合理导向,那就必然需要寻求对政府规制规则的改革,在高度实行政府规制的部位上,实行规制的放松。这样,寻求竞争引入和政府规制协同与有机平衡的有效竞争就成为了实现优化的一种合理的选择。在现实的经济发展中,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出现了政府规制放松及国有企业私有化浪潮的。以美国、英国、日本等代表的发达国家在运输、能源、电信、电力等诸多自然垄断的服务部门和产业领域进行了以弱化政府限制的规制放松,将其纳入市场化轨道。西方世界的这场运动给与当事国在之后的多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的相当正面的影响,优化了社会及经济资源的配置。政府在自然垄断行业用竞争机制的引入放松规制,从事实上优化了垄断企业的发展,提升其效率减低其成本,是自然垄断行业转向有效竞争有力实证。

五、有效竞争的实现:思路与对策

有效竞争的实现应该从对政府规制的优化,自然垄断业务与非自然垄断业务分离及两种业务的规模性与竞争性的协同当中去寻找解题的对策与思路。

1. 优化政府对自然垄断行业的规制

自然垄断产业规制改革的目标是构建可竞争市场,形成有效竞争。技术创新促使自然垄断中的一些行业的垄断性质有了根本的改变,这就要求在该行业中引入竞争以适应其发展,由此,建立在传统模式上的政府对自然垄断行业的规制措施、方法和手段都应该适应这样的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整。政府规制的优化,从准入的规制上,需要对政府行政审批规制进行改革,削减行政审批机构的权力。政府放松准入规制,应该趋向于有选择的对自然垄断的业务减低准入的门槛,将竞争机制引入到自然垄断行业,以竞争机制优化垄断企业的选择及其进入和退出。从价格规制上,政府规制的优化应该促进自然垄断行业的规制价格以合理成为基础,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2. 实现自然垄断业务与非自然垄断业务的分离

自然垄断行业中,有的属于自然垄断性业务,有些属于非自然垄断性业务。根据自然垄断的性质,属于固定网络性的操作业务是自然垄断行业的自然垄断性业务,例如电信行业中的有线通讯网络业务和铁路运输行业中的铁轨网络业务,而网络生产以外的环节不属于自然垄断业务。自然垄断性质的固定网络业务和其他的非自然垄断业务联系紧密,传统上将两者结合一起在该产业中进行捆绑式发展。不容忽视的是,将非自然垄断的部分与自然垄断部分混合在一起,容易产生交叉补贴行为,同时助长自然垄断企业借助自然垄断业务的垄断性强行推销某些非自然垄断业务,损害消费者利益。要通过对自然垄断性业务和非自然垄断性业务的区分,并实行区别对待的规制政策,促进有效竞争在行业内的实现。对于自然垄断性业务,投资巨大并形成巨量的沉淀成本,如果由多家企业进行重复投资,会产生资源的浪费,其应该由进行政府规制严格控制新企业进入这些企业领域。对于非自然垄断性业务,政府应该放松规制,降低甚至取消进入壁垒,发挥竞争机制的作用,允许多家新企业进人竞争,但仍要控制进人企业数量,以达到能够满足最小经济规模的要求,防止低水平竞争和过度竞争的出现。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政府应对经营自然垄断性业务和经营非自然垄性业务这两类业务实行企业经营权的分离。当然,如果自然垄断性业务与非自然垄断性业务之间范围经济性相当显著,若对这两类业务实行经营权分离,就会增加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此时政府可允许企业实行垂直一体化经营,但要求企业对自然垄断性业务和非自然垄断性业务分别实行财务上的独立化。

3. 实现自然垄断企业业务规模性和竞争性的协调

在传统上,自然垄断行业中通过独家垄断的格局能够较好地致使平均成本维持相对而言较低的状态,但是,如果需求足够大,超过成本劣加性的区间生产,就应该允许两家或两家以上企业共同经营,实行直接竞争。同时,替代技术的出现使固定网络业务之间出现竞争。从自然垄断行业的固定网络本身来看其业务性质是自然垄断性质的,但是固定网络系统可能在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中被新的技术生产出来的新产品和创造的新生产方式所替代,这样在自然垄断业务中就产生了竞争性。虽然自然垄断性业务随着时代的发展展现出了一定的竞争性,但是作为固定网络业务等自然垄断性业务,其仍具有强的自然垄断性,从而保证其规模经济效应是其最主要的任务。因此,总体上,就自然垄断业务而言,对于竞争活力和规模经济的关系处理中,应该把有效竞争的打造建立在倾向于维护规模经济的基础之上,并在此基础之上实现行业与具体企业在竞争性和规模性的有效协调。

非自然垄断业务与自然垄断业务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其仍然具有基础产业的特征,其生产往往需要通过网络型的自然垄断业务来帮助实现,其所生产的产品也具有一定的公共产品属性,如果对这类业务实行完全的放任方式发展,不对规模进行必要的限制,这样过度竞争的情况将由于企业对利润的追逐而出现,这可能引致较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的产生,从而对生产该类业务的企业维持适度规模对于资源合理配置更加有利。然而,非自然垄断业务已不具有自然垄断性,其产品在市场上呈现可竞争的状况,在市场上可以找到相当多的与之同类或相似的竞争性产品,从事该类业务的企业也处于有限竞争的状态。因此,从总体上,对于非自然垄断业务而言,在对于其竞争活力和规模经济的关系处理中,应该把有效竞争的打造建立在倾向于维护竞争活力的基础之上,并在此基础之上实现行业与具体企业在竞争性和规模性的有效协调。

[参考文献]

[1] 侯杰.自然垄断理论研究综述[J].财务与金融,2009(3):77-80.

[2] 胡德宝.经济转轨背景下改革的路径和模式选择:以中国自然垄断行业为例[J].兰州学刊,2010(1):44-49.

[3] 李春海.规制改革与竞争:自然垄断产业的治理[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3(6):13-16.

[4] 吕荣,胜骆毅,陈剑,姚颖.可竞争市场理论与我国自然垄断行业规制[J].经济学动态,2009(9):49-52.

[5] 王俊豪.论自然垄断产业的有效竞争[J].经济研究,1998(8):42-46.

[6] 杨波.自然垄断行业的管制与竞争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7.

[7] 于良春.论自然垄断与自然垄断产业的政府规制[J].中国工业经济,2004(2):27-33.

[8] 余化良.自然垄断产业的规制变迁与有效竞争:以电力工业为例[D].武汉:武汉大学,2005.

[9] 张晖,曲延芬.经济转轨中自然垄断行业规制改革:竞争、所有制与激励机制选择[J].财经科学,2006(9):44-51.

onopoly; effective competition; competition; government regulation

上一篇:中国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学会及时跟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