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艺术特色教育个案探究

时间:2022-10-09 09:07:42

唐诗艺术特色教育个案探究

摘要:李商隐是晚唐诗坛中最光辉灿烂的一颗晨星,在诗歌技法上自辟蹊径,形成独特的风格。本人在众人研究的基础上归纳整理,认为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工于比兴,妙与象征,想象丰富,构思新巧;其次,运典精工,格律严整。

关键词:李商隐 艺术特色 比兴运典

李商隐是晚唐诗坛中最光辉灿烂的一颗晨星,在诗歌技法上自辟蹊径,形成独特的风格。后人把他这种“寄托深而搓辞婉”的诗体称为“义山体”或“玉体”。其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从古至今研究者各有妙论。

首先,工于比兴,妙与象征,这是李商隐诗最主要的艺术特色。

李商隐诗歌中,古今的兴衰更替和事物的比兴往往溶入神话传说的浪漫境界中,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表达自己的理想追求。这类诗作占了他诗歌的很大比重,是对屈宋“托芳草以怨王孙,借美人以喻君子”的传统比兴寄托手法的进一步运用和发展,并更加富于隐约性、暗示性,也更加耐人涵咏玩索。比如《重过圣女祠》此诗借慨叹“圣女”的“沦谪”遭际,抒发自己的身世之感。但本诗的高明处在于通篇不从正面着笔,也丝毫不出现诗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而是全用一种凄厉神秘的环境气氛进行烘托,曲折婉约地流露出诗人的惆怅迷惘、落寞无奈,更使全诗情味隽永。

同时,诗人运其神思,让美妙的联想和幻想插上翅膀,翱翔今古,搏击天地。寓象征与比兴之中,用诗人那活跃而敏感的心灵,向茫茫的大千世界探索,与宇宙万物融为一体,因而创造出杏渺朦胧的诗境和变幻无端的意象。奇辉异彩,丽情幽思,那广博深微的艺术境界,真使读者目眩神迷,感受到强烈的诗美。诗中的具体事物也都披上了诗人心灵的精光而照临万世。诗中把那亘古的悲哀,似乎是无法言诠的情意,用象征的手法阐释出来,寄兴深微,寓意空灵。在这超秒的诗境中所蕴含的美,象明珠暖玉那样使人抚玩无已。在诗歌的风格美中何尝没有诗人的人格美呢!诗人以眼前所见的景物,寄寓个人的情怀。李商隐作为一个内向兼伤感型的诗人,用来比兴象征的载体大多为纤弱细小的事物,虽然或高洁或美丽,然而共同的是都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如为雨所败、先期零落的国中牡丹;香嫩可口却被剪凌云寸心的幼笋;先苦后荣、在斜阳暮蝉中摇曳的衰柳;身世悠悠、飘荡参差的流莺、孤鸿;暗夜强笑、非时早秀的李花、梅花;“高难饱”、“恨费声”的秋蝉;乃至“无端五十弦”的锦瑟;无一不是诗人身世、命运的一种象征,浸透着身世之感和人生感慨,在艺术上也达到了人、物浑然一体的完美境界。此诗托物寓怀,形象展示了诗人凄苦欲绝的心声和所处环境的冷酷,实为诗人自己悲剧性命运的写照。全篇在将蝉人化的同时也达到了一种人、物一体的“无际传神”的完美境界,令人叹为观止!。又如:“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给客观事物涂上浓厚的主观色彩。使人想象到变成一只黄莺,用它的悲泪洒在最末的一朵小花上,去伤悼永远逝去的青春。唐诗中这种象征手法,发展到李商隐,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其次,运典精工,格律严整,这是李商隐诗艺术上的又一特色。

借古代的事来表现实生活,是文人创作的重要手段。李商隐身处乱世,又是极富艺术敏感的诗人,生活中的风风雨雨、是是非非,无不击打着诗人多愁善感的心灵,使他能够设身处地、体贴入微地揣摩生活和事物,在此基础上借助典故,使得不便言明的得以隐约曲折地表达,也使原本平淡的显得清新且富有诗意,同时又有神无迹,浑然天成,丰富了读者的联想,扩大了诗歌的内蕴,对诗歌艺术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如《梦泽》一诗进一步从现实生活感受的基础上,重笔渲染并揭示出楚灵王的荒淫冷酷及宫女们被害而又自戕的愚昧,给读者以思想上、心灵上的极大震撼。更由于诗人一针见血地揭示出了这种为腐朽世风所左右而又心甘情愿、愚昧盲目地走向坟墓的悲剧的内在本质,概括了与之类似的无数不幸历史和仍在现实生活中继续上演的活生生事例,巧妙的赋予已逝的典故以具体可触的生活实感,从而使得这首小诗不论在典型性上,还是在普遍性上,或是在现实针对性上,都起到了振聋发聩的强烈艺术效果!

另一方面,有些诗涉及爱情问题,于己于人,都有不便明言之处,借典故来表达,可给具体的情事披上一层轻纱,使之更神秘、更美。比如有名的《无题》诗:“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从艺术角度来看,诗歌的语言力求精炼,恰当运用典故,通过暗示唤起读者的联想,就可省掉许多不必要的叙述和说明,是诗歌的内涵更丰富多彩。李商隐是饱读诗书的才子,他有广博深厚的古文化知识,经史罗雨胸中,真叫古人在他的笔底奔命不暇:“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运典使事,精切不移,沉着简练,唱叹有情。

李商隐用典,也不践前人的旧路,而是把典故活用,正点反用,开拓更宽广的途径。如《富平少侯》此诗内容与题面不相涉,所咏与张放的具体行事无关。林外抛弹,用的是韩嫣事迹,已经为张冠李戴,末尾用莫愁佳人,更属后世典故。作者故意错易典实,极尽曲折地隐约迷离地透露出托古寓讽的蛛丝马迹,可谓隐而又隐,煞费苦心!又如他的《任弘农慰献州刺史乞假回京》诗:“黄昏封印典刑徒,愧负荆山入座隅。却羡卞和双刖足,一生无复没阶趋。”诗人因“活狱”而触怒上司,愤而离职。末两句用卞和抱玉璞献给楚王而惨遭酷刑的典故借助类比和联想,使不便明确说出的意思找到恰当的表达形式,丰富了诗歌的构思和表现力。

上一篇:浅谈物理课中的入文精神教育 下一篇:中等卫生学校教学质量考评的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