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隆县京冀水源合作造林模式初探

时间:2022-10-09 06:28:56

兴隆县京冀水源合作造林模式初探

摘 要:随着京津冀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发展,区域化合作日趋紧密,北京市与周边区县林业合作得到了充分发展,通过对兴隆县与北京合作造林模式的探讨,总结出了兴隆县京冀水源合作造林适宜模式。

关键词:京冀水源合作;造林模式;初探

中图分类号 S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03-04-111-02

首都北京是个严重缺水的城市,人均水资源量不足300m3。密云水库是供给北京市生产、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兴隆县是该水库的重要集水区,由于人类活动强度的逐步加大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地表水入库径流量逐年减少,北京市用水问题日益突出。为了保护首都生产生活用水水质量,2012年开始,北京市投入了大量资金与河北省积极合作,在密云水库上游和北京周边地区植树造林,为北京涵养和保护水源、构筑绿色生态屏障。通过近几年的造林探索积累的成功经验,总结出适合兴隆县的京冀水源造林模式为:采用人工植苗,多措并举,造管并重,管造并进的造林模式。

1 立地类型区划

通过实地调查,结合项目区地形、地貌特点、成土母质和影响林木生长的主要立地因子(土壤、坡度、土层厚度等),兴隆县共划分3个立地类型,即类型Ⅰ:山地阳坡薄层土;类型Ⅱ:山地阴坡薄层土;类型Ⅲ:梯田、沟谷、河滩和水平阶地。

2 造林模型设计

遵循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按照造林技术规程要求,在划分立地类型的基础上,根据林种和各树种造林技术要求,结合项目区多年林业生产经验,确定了3种造林模型。

2.1 模型Ⅰ 阳坡侧柏、山杏生态水源混交林,造林密度110株/667m2,混交比例为7∶3。

2.2 模型Ⅱ 阴坡油松、刺槐生态水源混交林,造林密度110株/667m2,混交比例为7∶3。

2.3 模型Ⅲ 生态经济复合林,造林树种为杨树、板栗、苹果、山楂、核桃,造林密度56株/667m2。既有经济效益,又兼生态功能。

3 造林技术措施

3.1 造林方式的选择 采用人工植苗的造林方式。

3.2 造林地块的选择 为了充分体现京冀生态水源保护林工程实施的意义,本着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在项目区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和宜林地立地条件调查评价的基础上,采取分别治理、相对集中连片,按整体流域、沟域的思路进行工程总体布局,项目区地块选定在我县潮河流域两岸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荒山、荒地。

3.3 林种选择 坚持以水源保护林生态效益为主,兼顾社会、经济效益的原则,确定本项目的林种为生态水源林、生态经济复合林。

3.4 树种选择 本着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充分考虑所选择树种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与造林立地条件的统一性,选择具有根系发达、再生能力强、涵水功能持久等特点的树种,主要造林树种有油松、侧柏、山杏、刺槐和杨树、板栗、苹果、山楂、核桃等。

3.5 苗木设计 造林所使用的苗木应为根系发达、干形通直、色泽正常、充分木质化、无机械损伤、无病虫害、符合GB6000―1999《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一级苗木标准,提倡使用当地良种壮苗(见表1)。

3.6 整地施工技术设计

3.6.1 整地 整地是人工造林的第一环节。合理的整地时间、适宜的整地方式和规格、适用的整地技术是提高造林成效的重要措施。京冀生态水源保护林的整地应保护造林地已有植被,采用小破土面整地方式,以减少原有植被破坏,保护生物多样性。

3.6.2 整地时间 根据项目实施的目的和要求,结合项目区规划造林地立地条件特点,确定本项目整地时间,油松、侧柏、山杏、文冠果安排在雨季之前;山楂、核桃、苹果、刺槐在秋季进行。

3.6.3 整地方式、方法 根据项目区立地条件和所选择的造林树种的特性,确定采用穴状整地方式,呈“品”字型布设。穴状整地规格为80cm×80cm×60cm、鱼鳞坑整地规格为50cm×40cm×30cm。整地时表土和心土分开。回填时,先填表土,后填心土,活土层深度大坑35~55cm、小坑25cm,外埂高10cm,宽10cm,外高里低。要求坑内无杂草、石块、灌木根等杂物。

3.7 苗木栽植技术设计

3.7.1 苗木运输和保护 起苗前3d浇透水,起苗后按照规定苗木标准进行分级。容器苗从出圃运到造林地点使用周转箱运输,单层摆放并适当喷水保湿,保证苗木栽植前不散坨,并做好喷水保湿、遮阴工作;裸根苗打捆沾浆包装后运输,并做好假植工作。

3.7.2 栽植时间 根据项目建设树种、项目区立地条件和土壤墒情确定栽植时间。容器苗为雨季栽植,裸根苗为春、秋季栽植。

3.7.3 栽植方法 根据苗木种类、苗龄、整地状况等因素确定苗木栽植方法。(1)容器苗栽植:在经过整地的造林地上挖穴,穴深大于容器苗土坨高度,穴宽大于容器苗土坨直径。容器苗靠坑外侧栽植,栽植时将容器底部撕开或去掉,埋土要超过原土印2cm左右,周围填土踩实,不要损坏容器苗土坨。根据土壤墒情状况,采取抗旱措施。(2)裸根苗栽植:在造林地内挖好的坑内栽植,首先应在坑内回填20cm的活土层,然后将苗木放入坑内培土、扶正、踩实,做到“三埋两踩一提苗”,埋土要超过原土印5cm,果树苗木栽植埋土与原土印持平,周围填土踩实,修好水盆。根据土壤墒情状况浇水或采取其它抗旱保湿措施。

4 造林辅助措施

(1)在工程设计中贯彻“节能、节水”原则,在输水管线布置上,尽量缩短管线长度,减少个别环节的能量和水资源的损耗。

(2)在配套设备选择上,优先考虑选用节能型产品。

(3)尽量选择耐旱树种,采取抗旱栽植措施,使用植树袋、保水剂、抗蒸腾剂、生根粉等抗旱材料,减少水分蒸发,提高土壤含水量。

5 造林抚育、管护措施

5.1 造林抚育 造林后要随时进行检查,及时进行补植和抚育,设计抚育3次/a,主要进行割灌、除草、扩穴等,连续抚育3a。

5.2 安排专职护林员 设计每66.67hm2安排专职护林员3人,主要在造林区进行巡护,禁止一切放牧、打柴、采矿、采药、采石、采砂等破坏造林地的活动,同时禁止野外用火。与专职护林员签定管护合同,明确管护责任。

(责编:徐焕斗)

上一篇:黄淮地区小麦吸浆虫的调查与预报技术探讨 下一篇:皖北地区夏玉米病虫草害综合防控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