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真善美三个维度看马克思主义自由观

时间:2022-10-09 06:00:58

摘 要: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在一定程度可以说是一部追求自由的发展史。马克思在继承哲学先辈的基础上,探索人自由和发展的道路,立足唯物史观,创立了科学的自由观。

关键词:自由;西方自由;真善美

中图分类号:B0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9-0000-01

一、 西方自由回溯

(一) 古希腊罗马时期对自由的探索

1.必然中的自由

古希腊哲学家们是在追问世界本原的过程中提出了自由的思想,从每个哲学家对世界本原的不同看法中可以得出人与世界的关系归根结底是命运为必然所规定的,自由就是必然中的自由。正如赫拉克利特所说,“宇宙并非人类创造,也不是上帝所创造的,它是一团永远活生生的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①他的“火”和分寸就道出了一切服从命运和必然,“逻各斯”②就是宇宙的普遍规律。德谟克利特是著名的原子论者,他提出原子和虚空是世界的本原,原子在无限的虚空中运动,不断地发生碰撞。

2.主体意识和自由

随着城邦的发展,古希腊公民的主体意识逐渐觉醒,自由是主体对自身的反思。普罗泰戈拉作为智者学派的代表,他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③这个伟大的命题将当时人们对神的关注转向关注于自身,人才是万物的尺度。但是这个命题也有其内在的缺陷,普罗泰戈拉陷入了相对主义的泥淖。苏格拉底批判了普罗泰戈拉的相对主义,指出“人必须通过他自己而达到真理”④,由此可见人的理性具有自身的规定性,人要按照自己的理性规定做事,这就是“善”。

(二) 中世纪基督教的自由

“理念”是柏拉图哲学中最为奥古斯丁推重的范畴,但“理念”在柏拉图那里作为一种理境并不系属于某个一直,奥古斯丁却把这理境归诸于神的心灵。⑤基督教强调人有“原罪”,无法摆脱自身的有限性,人只有信仰上帝,灵魂才能得到解脱达到自由。

(三) 理性的启蒙――近代对自由的探索

资产阶级思想家打破了中世纪以“神”为主体的自由观,确立了以维护资本主义的以“人”为主体的自由精神。霍布斯认为所有身体上不受任何束缚的人都可以被视为自由的,“自由指的是没有阻碍”“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和理性做任何事情”,⑥但是他忽略了人在现实中的社会差异。

纵观近代哲学中的自由思想,自由都是人的主体活动,但是他们对于自由的把握都只局限于抽象的概念上的,不能真正把握自由的本质内涵。马克思的自由观是在继承哲学先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此基础上马克思辩证唯物地解决了自由问题,创建了科学的历史唯物主义自由观。

二、 马克思自由思想――真善美的三性融合

马克思的自由体现着真、善、美三个维度的统一,说它真,是指它是根据对必然性的认识去改造世界的;说它善,是因为这种改造是以人的目的为准绳的;说它美,是因为它实现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和谐统一。⑦这三个价值标准表现了人的生命活动的“自由”的三个不同的取向,这三者不是独立,而是相互融合的,自由是真善美的三性融合。

(一) 真――对必然的认识

古希腊哲学家在对世界本原的探讨追问中提出,一切个体的自由都是由普遍的必然性所决定的,个人只有顺从这个普遍的必然性才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这种自由观是主客体分离的。马克思也承认必然性的存在,马克思肯定了黑格尔的关于自由与必然的关系的认识,即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

马克思认为,客观规律性存在于事物之中,人们要获得自由就首先要认识客观规律性,也就是必然性。正确的认识必然性,为获得自由提供了理论上的可能性。但是自由并不是纯粹理论上的思考,最终还是要在实践中反映出来。

(二) 善――自由的根本

“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⑧人是一种类存在物,人和动物相区别的点就是人可以自由自觉地参加实践活动,人的类特性就是表现在“普遍性”和“自由性”,人可以自由地实现自己的理想,这就是人的内在的价值。列宁在《哲学笔记》中写道:“‘善’是‘外部现实性的要求’,这就是说,‘善’被理解为人的实践=要求和外部现实性。”⑨列宁在这里所说的善,明确地引入了实践的概念,是指通过人的实践实现主体内部的要求和外部现实性的统一,我把善的要求理解成通过实践活动实现主体人的目的。客体的客观属性和主体内在的需要之间的价值关系,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关系,人类的实践活动并不仅仅只是单纯为了求真,实践活动最终还是要以满足人自身的需要为目的,体现的是作为实践主体人的内在价值,这也是善的要求,善是自由的根本。

自由是人自身在历史活动中的价值取向,自由是一种终极价值。人在进行改造客观世界的创造活动的同时,实现着自己的存在,创造着自己的自由。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受着各种社会关系的制约,但是人是能动的主体,“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作为人的类特性,人可以通过实践创造着适合自身的社会关系,人的实践活动都是以自身的发展为目的的,人的自我实现就是自由的实现。自由是善的自由,一方面体现在人对于动物本能性的超越,另一方面就体现在人在实践中活动中实现自我的自由,自由就是自我实现的活动。

(三)美――主客体的和谐

在马克思看来,自由包含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一方面,自由是一个克服障碍和阻碍的过程,特别是人通过其活动而摆脱社会统治和自然必然性的外在强制性而获得的自由的过程,就这种意义而言,自由就是“从……中得到的自由”。另外一方面是人通过制定可能性并循此而行,从而自由地“实现自身”。⑩马克思认为自由的这两个方面是结合在一起的,“真”和“善”的融合就才是真正的自由,这也就是“美”的内涵。自由是美的,自由的实现显现出美,这是一种和谐的状态。

人在其现实性上既是自然性的存在,又是对象性的存在,因此在生命活动中,人始终要受到各种外在因素和内在条件的限制。首先,“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

“真”、“善”、“美”统一于人的自由活动中,在人的实践活动中,人们获得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自由,以及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的自由,自由体现着真善美,真善美统一于自由,这样的自由才是真实、具体的自由,对这种自由的追求是人的生命的根本要求,也是人的终极价值和终极追求。

参考文献

[1] 《西方哲学原著选读》.[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2] 《古希腊罗马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

[3] 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2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注解:

① 赫拉克利特:《赫拉克利特著作残篇》,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② 赫拉克利特最早将这个概念引入哲学,在他的著作残片中,这个词有多种含义,但主要是用来说明万物的生灭变化具有一定的尺度,虽然他变幻无常,但人们能够把握它。

③ 《古希腊罗马哲学》,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133页。

④ 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二卷,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41页。

⑤ 张剑抒:《马克思自由思想的真蕴及当代境遇》,群言出版社,2008年版,第18页。

⑥ 霍布斯:《利维坦》刘胜军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03、337页。

⑧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53页。

⑨ 张剑抒:《马克思自由思想的真蕴及其当代境遇》,群言出版社,2008年版,第129页。

⑩ 张剑抒:《马克思自由思想的真蕴及其当代境遇》,群言出版社,2008年版,第132页。

上一篇:浅析二维技术在动画片中的应用 下一篇:非政府组织理论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