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业务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时间:2022-10-09 05:00:31

探析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业务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摘要】2012年,中国人民银行进行了两次存贷款利率调整,包括1996年实施利率市场化改革以来的首次非对称降息,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逐步加快,这将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和业务结构产生重大影响。本文主要探讨了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传统三大业务的影响,并结合我国现阶段国情提出了应对策略。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 商业银行 净息差 中间业务

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

2012年,中国人民银行进行了两次存贷款利率调整,而且是在一个月内完成的,其中包括我国自1996年实施利率市场化尝试以来的首次非对称降息,这表明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逐步加快。

利率市场化导致商业银行加剧竞争,改变盈利模式与收入结构,进而盈利能力也将受到影响,利息收入占比下降、非息收入占比上升。这是商业银行竞争加剧的一个必然结果,在所有利率市场化的国家中没有例外。总体来看,在短期内,利率市场化将使得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有所下降,但长期来看,利率市场化有助于提升商业银行的竞争力与盈利能力。

二、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各业务的影响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对其业务的带来的变化,商业银行的业务主要包括负债业务(商业银行形成资金来源的业务),资产业务(商业银行运用资金的业务),中间业务(银行不需运用自己的资金,代客户承办支付和其他委托事项而收取手续费的业务)。

我国商业银行同质化竞争比较严重,而利率市场化将会加剧这种竞争,同时净息差波动加大,使得存贷业务的收入下降,中间业务占比越来越大。而中间业务短期内还难以取代存贷业务,从而导致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下降。

(一)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的影响

资产业务是商业银行收入的主要来源,包括贷款业务和投资业务。目前我国贷款利率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贷款利率的上限是放开的,仅有下限限制。

1.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上升。我国的存贷款利率完全放开之后,如果没有实施极其宽松的货币政策,存贷款利率上升是大概率事件。原因在于中国还是一个资本相对稀缺的国家,一旦允许存贷款利率自由浮动,无论是存款利率还是贷款利率相对于政府管制时的官方利率都将显著提高。除非在实现利率市场化后,国内宏观经济环境较差,引致宽松的货币政策,出现流动性严重过剩,那么市场利率可能会向下。

2.商业银行贷款占比上升。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资产结构的影响表现在贷款占比逐步上升,这是由于存款利率上升导致银行经营成本增加,从而迫使商业银行主动进行资产负债管理。在利率风险加大的同时,为何银行业贷款占比反而提升了呢?主要有以下原因:首先,利率市场化引起的存贷款利差提升刺激了银行的放贷热情;其次,贷款利率与融资成本相挂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利率风险;再次,非息业务的快速发展将会抵补了由于不良贷款带来的损失,加剧了银行持有高额贷款的“道德风险”;最后,资产证券化的创新使得该项资产的流动性大大增强。

(二)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的影响

负债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其中存款和派生存款是主要负债,约占80%以上。目前我国存款利率上限为基准利率上浮1.1倍。

1.商业银行存款利率上升,且幅度大于贷款利率上升幅度,净息差缩小。我国利率管制放开后,商业银行会竞争放贷、高息揽存,从而导致存贷利差缩小。尽管国际经验表明,利率市场化之后,存贷差、净息差不一定收窄,只是波动加大。但是在我国贷款利率市场化程度较高而存款利润存在上限的国情下,存款利率上升的幅度会大于贷款利率。

2.商业银行存款占比下降。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负债结构的影响表现在存款占比有所下降:由于利率市场化对利率产生影响,从而对存款、贷款产生影响。理论上,由于利率市场化导致银行竞争激烈,存款成本上升,存款压力加大,商业银行会进行金融创新,积极通过非存款来源(比如发债、借款等)获取资金。因此,存款占负债的比重将下降,而其他资金来源的占比将上升。

(三)利率市场化对银行中间业务的影响

中间业务又称表外业务,其收入不列入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

利率市场化将使得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将迎来发展机会,但短期内难以完全冲销净息差缩窄的冲击。利率市场化将加快银行从依靠净息差盈利的传统模式向“轻资产”型的业务模式转型,中间业务将是未来银行侧重和大力发展的方向。美国、日本、香港等地利率市场化后,中间业务收入占比都出现了提升。中国目前的中间业务发展还相对滞后,利率市场化是中国银行业推进结构调整和战略转型的良好契机。但目前中国银行业的非利息收入占比只有20%左右,想在短时期内靠中间业务收入将净息差缩窄带来的利润冲击全部消化掉是不可能的。

三、商业银行业务对利率市场化的应对措施

(一)建立科学的资金、风险定价体系

在利率市场化进程逐步加快的过程中,商业银行最迫切的需要是建立一套高效的资产定价、传导、反馈体系,以便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及时调整经营策略。

从商业银行自身来看,不仅应进一步实行精细化管理,做好成本与收益的核算,更应该具备基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风险定价能力,从而测算出自己能够承受的利率区间,为最终的存款利率定价提供技术支撑,防止盲目竞争。

(二)加快业务转型,大力发展中间业务

商业银行业务转型总的方向是综合化经营,但转型定位应当差异化。除了不断提高综合化经营程度,积极拓展各项新业务的同时,还可以积极搭建多元化经营平台,涉足各种非银行金融领域,使中间业务收入以及非利息收入占比逐步提高。

“十二五”规划指出,我国将扩大直接融资占比、缩小间接融资占比,融资结构的变化必然反映到商业银行业务模式的变化上。如果我国的混业经营进一步放开,商业银行将会选择扩大投资与交易资产的比例,从而整体来看,中间业务将不断扩大。

(三)积极进行金融创新,提升软硬实力

商业银行竞争的加剧必然迫使金融机构加速金融创新,尽管我们尚不清楚创新的品种或创新的工具,但存款创新、贷款创新、衍生品创新是必经之路,也是提高金融产品核心竞争力的不二之法。比如近年来规模不断扩大的银行理财产品就是一种存款创新。

此外,还要进行相应的服务创新。商业银行是服务性金融机构,要以优质的金融服务来满足客户的需求。具体来说,应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在进行充分和客户沟通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经营,积极采取切实可行的并能高效满足客户需求的金融产品组合[1];二是不断提高员工素质,积极储备人才及开展各项培训工作。

参考文献

[1]李伦一.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商业银行应对策略分析[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2(19).

作者简介:刘明(1987-),男,江苏徐州人,南京大学工程管理学院研究生。

上一篇:会计准则与税法中收入的差异分析 下一篇:中国农业银行地市级分行客户关系管理及其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