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絮用纤维制品异味的测定》通过审定第一组

时间:2022-10-09 04:26:48

国家标准《絮用纤维制品异味的测定》通过审定第一组

国家标准《絮用纤维制品异味的测定》通过审定

我国强制性国家标准《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絮用纤维制品通用技术要求》和《生态纺织品技术要求》等标准均要求检验异味,种类包括霉味、高沸程石油味(汽油味、煤油味、柴油味等)、鱼腥味、芳香烃味、未洗净动物纤维膻味、臊味等。对于异味这项反映纤维及纤维制品质量的重要技术指标,是以人工感官检验的方法进行检验的。在这类主观性检验中,检验人员对异味种类的正确理解、熟悉程度、对检验方法的掌握以及个体的因素,对检验结果均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尽管标准中对检验人员提出了须经培训的要求,但由于异味检验在国内开展时间不长,检验人员的实践经验相对不足,异味检验存在着一些问题。

《絮用纤维制品异味的测定》国家标准由国家纤维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州市纤维产品检测院、重庆市纤维织品检验所共同完成。调查显示,异味检验的问题主要是同一个样品在同一个实验室检测,不同人员的检测结果不同;同一个样品在不同实验室检测,也会出现不同结果。其原因一是部分检验人员对异味了解不深、辨别不清;二是不同人员对气味的敏感程度不同,对气味强度的掌握上尺度不一;三是对于异味的检验方法尚无详尽的描述,对检测的环境条件也无严格限定,而异味是由纤维及其制品中的某些物质挥发到空气中产生的,不同温度下,物质挥发的程度不同,异味的严重程度也就不同。

据标准主要起草人、国家纤维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周硕介绍,标准对实验室的设备和材料、检测环境、试样准备、检验程序等方面的要求都是感官检验准确性的重要前提。尤其对检测人员进行了详尽的要求,其中包括身体健康,嗅觉正常,不吸烟,不酗酒;检测当天不使用带气味化妆品或护肤品,检测前洗手并用清水漱口去除口腔气味,并且规定了进入检测环境内需要进行2~3次深呼吸,然后静待10秒以适应检测环境。对检测人员的嗅觉校准提出了要求,规定长期从事该项目检测的试验人员一个月进行一次嗅觉校准,试验人员发生变化、疾病或长期未从事该项目检测时应缩短嗅觉校准时间为一周等要求。

《织物氯损强力试验方法》简介

由上海市服装研究所等单位共同起草的FZ/T 01077―2009《织物氯损强力试验方法》日前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于2010年6月1日起实施。该标准规定了织物因氯漂而引起强力潜在损伤的试验方法。标准也适用于织物经氯漂后断裂强力潜在损伤的程度测定。

该标准主要内容包括:规范性引用文件,原理,设备和用具,试剂准备,试样准备,操作程序,结果计算,试验报告,该标准的附录A《次氯酸钠备用液有效氯浓度的测定》是规范性附录。

该标准代替FZ/T 01077―2000《织物氯损强力试验方法》。与前版标准相比,主要修改了以下内容:

1)明确7.1.1中规定水位的数值;

2)调整热压温度为(180±2) ℃;

3)将前版第7章有关计算内容,调整至本版第8章;

4)增加试样调湿处理要求;

5)将前版标准中“氯损强力”改为用“氯损强力下降率”表示;

6)细化附录A 淀粉指示剂滴定方法。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情况为:GB/T 11395―1989、FZ/T 01077―1999、FZ/T 01077―2000。

《丝绸服装缝制起皱五级样照》正式实施

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实物样品研制计划项目,GSB 16-2178―2008《丝绸服装缝制起皱五级样照》和GSB 16-2179―2008《丝绸服装外观疵点样照》已正式批准实施。

《丝绸服装缝制起皱五级样照》包括缝线、口袋、拉链、门襟、下摆,共计25项各部位的皱缩级差,26张样照。

《丝绸服装外观疵点样照》包括线状疵普通,线状疵明显,柳状疵普通,柳状疵明显,块状疵普通,块状疵明显,纬档普通,纬档明显,皱印明显,折皱印普通,折皱印明显,油、锈、色斑普通,油、锈、色斑明显,共计12项疵点,13张样照。

这两项样照都被GB/T 18132《丝绸服装》国家标准所引用,对《丝绸服装》起到了很好的促进和辅助作用,是服装行业产品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丝绸服装缝制起皱五级样照》和《丝绸服装外观疵点样照》适用于纺织品检验机构、纺织院校、工厂企业等产品检验人员、新员工培训、教学等使用。

上一篇:羽绒气味不同检测方法的比较研究 下一篇:新标准GB/T 22799―2009《毛巾产品吸水性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