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与散 钱来人往是非皆有问

时间:2022-10-09 04:26:23

“财聚人散,财散人聚”,这句俗语中国人耳熟能详,它像预言、像真理,像人和钱打交道时的一种游戏规则或者说格言,不知曾经让多少人牵肠挂肚。

对财富和分配问题控制过严,一起打江山的弟兄们可能心凉了,人走了。有时,花大价钱挖来一个高人,也可能非但无益于发展大计,还可能把企业搞得面目全非。聚散之中,只要企业家本人还未到“商圣”的境界,此事从来闹心。

古代中国商人中有范蠡“三聚三散”故事不仅为史马迁所推崇,而且至今为人所称道。今天的中国商人,境遇有所不同,一位民营企业家“创富”的能力经过考验后,还要经过“散财”的考验。如果其本人不像一些同行宣称的那样,“身故之后个人财富全部捐给社会”那么,如何避免“曲终人散”的局面就是一大考验。作为一个国企业或者大型股份公司的负责人,企业财富并非完全属于自己,为之贡献多年的事业,到头来总有点不明不白,其中滋味自然也不好受,同样需要通过“散财”这一关。

是人聚财散,还是财散人聚?并非一定要到当事人离开人世之后。当一位企业家由于某种原因不能对企业直接行使控制权时,企业团队围绕财富的“聚与散”而发生的利益之争足以震撼人心。

刚刚过去的2011年,中国商界最精彩的一场大戏是黄光裕和陈晓对国美控制权之争。这场龙虎斗,以陈晓出局而告终。

对于一直在围观、争议这场大戏的社会各界人士来说,剧情并不重要,争斗双方谁应该被同情或者也不重要,重要的是黄、陈之争击中了企业家们内心最脆弱的地方: “你打下的江山究竟属于谁?”

事实上,在中国商人群体中围绕着生前身后事发生的“爱恨情仇”一直在困扰着当事人。

2011年11月2日,联想集团自己宣布已进入全球第二大个人电脑厂商之后,宣布了最新人事变化: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第二次“退隐”,联想集团董事长职务由CEO杨元庆兼任。

同样的一幕,也曾发生在七年前,联想集团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之后,杨元庆接替柳传志担任董事局主席,戴尔前副总裁阿梅里奥担任CEO。

这次颇具“国际化”色彩的高管团队遭遇现实挑战,联想集团随后陷入动荡不安中。于是柳传志复出。此次人事调整,柳传志不仅在联想集团业绩向好的时机再次把杨元庆推向前台,而且为了巩固杨元庆在集团的话语权,从集团股权关系上做出了有利于杨元庆执掌联想的安排。

为了这一天,柳、杨二人花了十年时间来进行“磨合”。

确保企业不会因创始人的退出而失去发展动力,于柳传志是一件难办的事,带领华为纵横全球市场的任正非也颇费心思。一度时期,华为内外曾盛传李一男是其理想的继承人,但随后任、李二人各奔前程使这一美好的猜想落空。近年来,随着任正非的儿子任平进入华为高管团队,由谁来带领华为帝国继续前进,似已再无悬念。

诸如上述,以柳传志、任正非为代表,已经把企业做到巨无霸地位的企业家之所以在企业的人事安排上如此费神,是因为企业能继续发展壮大,说明个人的生命和事业还在延续。如果这个问题处理不好,当年的打拼就等于空忙一场。

也有一些企业家在看够了商场与江湖上的“秋月春风”之后,有了新的选择。王石等人在经商之余,以呼朋唤友登高爬山周游世界等雅事为乐。好利来老板喜欢把自己的摄影作品发表在北京的地铁上。也有人宣称自己离开这个世界后要把所有的钱捐出去。更有人还活着的时候,就以散财和公益事业为乐,有“中国首善”之称的陈光标似乎就是一个代表。不过陈光标近年来醉心于散财的“高调公益”是真是假,已经有了一些媒体上的争议。可见人还活着的时候,可能性往往太多,盖棺定论还是早了一点。

参与公益事业是一种“散财”行为,内心里远离财富生活更是一种“散”。最近,一位浙商中的知名企业家告诉《中国商人》,某饮料大王终年生活在北京的玉泉山中,日常交往多为佛门中人,对于企业中的事似乎已不大过问。此传言是否的确,未经证实。在中国商人群体中,江浙一带的商人多信奉基督教,而其他地方的商人则信仰佛教者居多。其中,信仰虔诚者,在多年商场打拼,财富追求之外,有了另一种比较超越一点的人生追求,这样就不会在财富的“聚与散”上格外闹心,也是自然。

本人曾与如家集团的一位高管同往苏州西园寺。因时值上海世博会期间,苏州宾馆爆满。我们只好驱车去一家洗浴城凑合一晚。到洗浴城已经快凌晨了,房间也小,没有窗户,本人感觉非常困,倒头就睡。没想到一觉醒来,却见这位仁兄早就起床打坐了。一起去西园寺的路上,他的车上播放着佛教的音乐,刚看见济群法师,就极虔诚地跪下叩首,行使弟子礼。后来分别时,他同样以弟子礼拜别。

一种信仰对企业家生活的洗礼,由此可见一斑。

上一篇:斜率趋缓的上升行情挺合理 下一篇:进口车收权整合 南北大众再求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