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措施

时间:2022-10-09 03:33:05

刍议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措施

摘要:随着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各地城市建设规模日益扩大。施工企业在迎来一个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在新形势下的城市建设中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同时确保质量、安全、进度等方面均达标,成为施工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现状;措施

前言: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的安全使用,因此施工企业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技术措施,注重新技术、新工艺的先进性和适用性是保证工程质量不断提升的必要条件。从工程整体的生存和发展角度出发,科学管理,规范施工,才能推动建筑工程市场的健康良性发展。

一、施工质量控制的总要求

建设工程单位的质量控制目标是通过对施工单位的质量控制,使各个单位都有各自的质量控制,目标是在竣工时达到预期的质量要求。设计单位在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目标是通过提出改变设计的合理化建议来解决施工质量设计变更控制、施工质量的验收和改正施工中所发现的一系列的设计问题,采纳、保证竣工项目的各项施工标准、结果与设计文件中所规定设置的标准政策相一致。施工单位的质量控制目标是施工进行中,对施工现场进行控制,在建筑工程完成时保证建筑的质量要求。监理单位在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目标是运用建筑行业质量标准的文件及对建筑质量的审核工作,全面检测和控制施工单位以及承包单位之间的质量活动,协调施工间的关系,按照各项法律的规定,目的是使竣工的建筑达到设计要求和设计目标。

二、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现状

(一)忽视施工准备工作

施工过程中往往盲目追求节省工期和人员配置开销,从而导致在管理结构体系上遗留下监督某些必要工作进展情况的严重空缺,例如:材料供给速度慢、送试及报告出具不及时、机具未提前检修而故障频繁出现、资金周转余地小、设计变更或技术核定单签字盖章迟缓、必要的安全设施配置不到位而发生矛盾纠纷等。这些都源自于对施工进行前可能出现的问题考虑不全面,从而造成人员、材料、机具、资金的不必要浪费,延误了正常施工进度。可见,加强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是保证建设项目施工质量的前提。

(二)忽视隐蔽工程

一般工地检查质量、评估工程、竣工验收和用户反馈意见等,往往偏重于外露的质量问题,对较隐蔽的质量问题,如钢筋间距均匀性、下料长度、箍筋弯钩角度、搭接绑扎质量、焊接接头质量、当钢筋数量在构件同一截面上密度较大时排放、砼浇筑振捣质量、设备器材调试及管线耐久性等均较容易忽视。由于现场管理人员质量责任意识不强,知识水平较低等因素,造成某些工程表面上看质量不错,实际还存在着砼强度不足、钢筋废料充数、主筋位移导致砼保护层增大或减小、设备启动困难或耐久性差、防水材料不防水或过早老化剥落等问题。因此,必须加强对隐蔽工程质量问题的监督和检查,这需要甲方、施工单位、监理部门做好协调配合隐蔽报检及签字验收、资料整理审查等工作。监理单位应做好监督验收工作,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施工单位整改,并严格管理,把由隐蔽工程不合格引发的质量隐患彻底消灭。

(三)忽视配套设施建设

在政府部门组织的质量审查及竣工验收中,问题整改通知多集中在土建方面,对水、暖、电、智能、电梯、防火、卫生、设备等配套设施的检查力度较小。这些容易被忽视的方面,施工单位往往草草施工,以求蒙混过关,导致后期状况百出,如:水压小而致水供应不足、电线超负荷致使工作寿命短、外窗密封性差漏风漏雨或保温隔声性能不好等,给住户使用带来极大不便。因此,要保证整个工程质量,加强对配套设施专业工程的质量管理也是十分必要的。

(四)环境管理的掌控能力低下。

总体而言,很多环境因素都会影响工程质量,一是工程管理环境,如质量管理制度、质量保证体系等;二是工程技术环境,如工程地质、气象和水文等;三是劳动环境,如施工场所、工作空间等。复杂而多变是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产生影响的主要特点,例如,从气象条件的角度来看,主要表现为温湿度的变化,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都会对工程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再如,施工的前一工序往往可视为后一工序的环境,同理,前一分部工程往往也就是后一分部工程的环境,如果某项施工工程所处区域内地质与水文差异大,不良地质多,或者雨季对施工过程的影响较大,都会给整个施工质量带来不利的影响。

二.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措施

(一)完善工序的质量控制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采取控制措施则需要坚持把工序质量控制当成核心,本着对每项施工工序积极完善的原则,这主要是由于建筑工程是由多个分项工程及多道工序组成,每道工序都会对施工质量造成影响。而各道工序的组成结构都涉及到了人员、设备、材料、方案、环境等等,控制施工质量时也必须要围绕这些因素开展工作,从而准确把握好质量的控制点,结合工程的实际需要来加强影响质量因素的控制。并且参照科学的质量体系、质量检查制度,对不同项目的施工工序给予改善,特别是针对工序中的关键结果与关键位置重点改进。对于存在的不稳定因素,我们必须要预想其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及时判断分析后实施预防措施,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使问题得到解决,维持每个工序之间的持续结合。施工时需保证良好的工序交接,对程序内容及时讲述清楚,从根本上加强质量控制。

(二)切实转变观念,强化成本意识

一是要树立“企业管理以项目管理为中心,项目管理以成本管理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二是要树立集约经营,精耕细作和挖潜增效的观念;三是要树立责任、成本、效益意识,营造企业整体重视,项目部全员参与,施工生产全过程控制成本费用的良好氛围。

(三)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做好施工全程质量控制

为了加强项目施工现场质量控制,明确各地施工阶段质量控制重点,在施工现场质量管理过程中确立事前质量控制,事中质量控制和事后质量控制三个阶段。事前质量控制,是指在正式施工前,以整个项目施工现场为对象而进行的各项施工准备。事中质量控制,是指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的质量控制,即全面控制施工过程。事后质量控制,是指在工程项目完成施工过程形成产品的质量控制。准备竣工验收资料,按规定的质量评定标准,对已完成的分项、分部工程,单位工程进行质量评定。

(四)加大检查力度

鉴于建筑工程施工的复杂性,在施工前期采取必要的准备措施能够保证操作秩序的顺利进行。工程技术、作业人员应该尽早达到施工现场,熟悉周围的环境,仔细研究工程图纸后,结合实际情况做好施工布置准备。而检查工作则是针对违章操作、设计违规、规范缺失等问题的及时发现,一旦检查出存在这类问题必须要及时告知处理,避免给整个建筑施工造成质量损坏的影响。

(五)提高人员素质。要建立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技术强的基建队伍,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对每一位参加施工管理的人员进行学习培训,通过考试后方可上岗,保证每一个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管理人员要勇于实践,开拓进取,总结实践经验和教训,乐于接受新事物。不能让管理人员只是单纯限于验收签证和监视浇捣的狭隘范围,而更应该扩大到参与全面管理,全盘指挥的领域。工程质量的好坏,与施工队伍的施工水平和施工现场的管理水平有很大的关系。

(六)建立规范化、科学化的质量管理体系

要把企业所有的质量管理职能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有职有现有权、互相协调、互相促进的有机整体。形成由线到面,由一面到多面、环环相扣、连结紧密的有机整体。要让质量控制程序和内容随着施工的不同阶段而变化,形成一个有明确任务、职责、权限、相互协调合作、互相促进与监督的工程质量管理有机整体,使建设项目的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科学化、制度化、系统化。

结语:

百年大计,质量为本,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关系着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强化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坚持标本兼治的原则,确保工程质量达到规范的指标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将工程建设施工质量管理引领到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之上,实现高质量的工程管理。只要质量得到了保证,才能实现企业的发展,才能将企业的业务扩展得更广,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论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技术及作用和地位 下一篇:浅析水利施工机械设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