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子反哺,倾家荡产为干爸挡死神

时间:2022-10-09 02:31:20

40多年前,退伍老兵刘远理临终前立下遗愿,把对自己有过救命之恩老战友王永福托付给了膝下的三个儿子。刘远理的妻子改嫁时,带走了小儿子刘文友,将另外两个孩子过继给了王永福。兄弟三人成家立业后,王永福不幸患上了肺癌。他亲手带大的两个孩子均弃老人于不顾户,重情重义的刘文友独自承担起了照顾王永福的重担,倾其所有为王永福治病。亲友的不理解、妻子的离去、巨额的债务……这一切都没有改变刘文友赡养王永福的决心,他用一颗感天动地的爱心和孝心创造了一个医学都无法解释的奇迹!

善良老兵,

含辛茹苦带大战友的两个孩子

刘远理是抗日老兵,不仅参加过四保临扛、平津和淮海等多场战役,还两次立下了战功。艰苦的抗战期间,刘远理与战友王永福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在平津战役中,刘远理所在的连队受命冲锋,当时敌人的炮火很猛烈,子弹如密雨般“嗖嗖”地从身边划过,在距敌人阵前百米远的地方,他被一颗子弹击中,匍匐在一旁的王永福冒着生命危险将他救起。全连战士都在那场冲锋中牺牲了,只有他们俩侥幸活了下来。

战争胜利后,刘远理与王永福一起复员,刘远理感激王永福的救命之恩,总想报答他,便将孤儿出身的王永福接到了自己的家中。

1958年夏火,刘远理结婚,相继生下刘文学、刘文义、刘文友三个孩子。其间,王永福也谈了几次对象,但都没有结果,所以,一直和刘远理一家生活在一起。他们相处得很愉快,三个孩子都亲切地称王永福为“干爸”,王永福对孩子们也很疼爱。 1969年9月,刘远理不幸身染重疾。临终前,刘远理将三个孩子叫到身边,“干爸不仅救过我的命,对咱家也有恩,你们长大以后要像对待我,样来对待干爸,不可忘恩负义……爸死也就瞑目了!”三兄弟依偎在父亲床前泣不成声,郑重地答应用了父亲的遗托。王永福紧紧握着刘远理的手,也郑重地答应他,他把三个孩子抚养子成人。

刘远理病故后,他的妻子带着三个孩子也不好改嫁,便听从了王永福的建议,于1924年6月将刘文学、刘文义过继给了王永福,她则带着小儿子刘文友改嫁去了邻村。刘文友平素就和干爸特别亲,每隔一段时间,他就会偷偷跑回来看干爸。

王永福为了能把两个孩子抚养成人,可谓是吃尽了苦头。那年月,分派口粮都是按工分计算,全家人只出一个劳力却要养活三张嘴,艰难可想而知。为了不让孩子挨饿,每次王永福熬一锅稀饭,把干的都分给兄弟俩,他自己只喝点汤。

1981年3月6日的夜晚,王永福起来给孩子盖被时,发现刘文义浑身冒虚汗,还低声个不停。随手一摸孩子的额头,一惊,不好,这么烫!王永福赶忙用被子裹起刘文义就往镇医院跑。十几里的路,怎么也得走一个来小时,可那天,王永福只用了半小时就到了。医院急诊室门口,王永福的心像被火烤似的,焦灼得要命。十分钟后,急诊室的门终于开了:“幸亏送来得及时,孩子没事了!”听医生这么一说,王永福一颗悬着的心才算落了地。

其间,又有好多人给王永福介绍过对象,但都被他婉言谢绝了。王永福说:“这事儿我不是没想过,可孩子没了爹,妈又不在身边,我决不能为了自己的幸福给他们找个后妈!”

1988年,在王永福的精心抚养下,刘文学、刘文义两兄相继成了家。大儿子刘文学买了一台面包车搞出租,二儿子刘文义在小镇上开了一家小饭馆儿。一家人的生活,总算有了起色。

1995年春天,随母亲生活的刘文友也有了结婚的打算,却苦于拿不出女方父母要求的5000元彩礼钱。无奈,刘文友只好到干爸那儿求助。王永福二活没说,当即拿出了自己辛苦攒下的5000元钱塞到刘文友的手中,“友儿,你就是不来,干爸也早想给你送去了。这么多年了,干爸也没咋顾得上你……”刘文友鼻子酸得要命,他深深感受到,尽管没和干爸生活在一起,但干爸的心里始终装着他。

养子不孝,

义子收留孤苦老人

2000年9月,79岁的王永福在吃完晚饭后突然感觉浑身酸软,胸部肿痛,并伴有高烧。在镇医院住院治疗了一个多月也没见好转。刘文学、刘文义两兄弟商量后,又将老人送到了市中心医院。专家确诊为肺癌,建议立即手术仅仅几天,哥俩凑来的一万元钱住院费就所剩无几,当医院再次催款时,哥俩决定把干爸带回家静养。

听到这个消息后,刘文友放下手中的农活心急如焚地赶了过来。他强压着心中的怒火质问道:“大哥、二哥,这么说,干爸的病你们就不治了?”刘文学叹了口气说:“你不知道啊,治癌症可要花很多钱的,我们就是把家底都拿出来恐怕也不够。再说,能不能治好都难说!”刘文友怒不可遏,冲着两个哥愤愤地说:“虽然你们不是干爸亲生的,可却是干爸含辛茹苦养大的,你们可不能没有良心啊!再说,爸临终前,咱们不是立过誓要赡养干爸吗,难道你们忘了?”刘文义嬉皮笑脸地说:“友弟,我看你记错了吧,我咋不记得在咱爸临终前许过什么诺言?”一句话把刘文友气得暴跳如雷,他咆哮着说:“就算你不记得了,那你总谢记得干爸是怎么一把屎一把尿把你拉扯大的吧?”刘文义接着话茬说:“就算是又怎么样!你算哪份儿的?这是我们家的事还轮不到你管!”刘文友实在听不下去了,猛地一拳打过去说:“干爸的事就是我的事,我偏要管!连畜生都不如的东西,亏得干爸养你一回!”刘文义没有想到平时老实憨厚的刘文友会发这么大的脾气,再加上本来就理亏,他没有还手,而是捂着红肿的嘴唇退到了一边。

此时站在一旁的刘文学赶忙过来打圆场说:“友弟,你误会了,我们没说不管干爸,只是最近手头有些紧!你也知道,最近两个小侄子刚考上了大学,一下子我就把家底拿出去了;二弟虽然有些钱,可前阵子扩大店面里外装修了一把,也花了不少钱的……”

刘文友语气缓和了些说:“那你们打算什么时候治?”“哦,等缓过了这阵子,我们马上筹钱给干爸治病!”听文学这么一说,刘文友部颗悬着的心才落了下来,“大哥,我手头也有些积蓄,等给干爸手术的时候,你去我那儿取就行!”

2001年1月,刘文义兑掉了饭店举家搬到了外地。刚搬过去一个多月他就接到大哥刘文学的电话,说干爸最近病情加剧了,经常咳血,再不治恐怕熬不过这个冬天,让他马上回来一趟。然而,刘文义却以种种理由加以推脱。刘文学本来就对弟弟把老人扔给他的做法颇有怨气,听他这么一说就更生气了,索性也甩了摊子,十天半月也不来看王永福一眼。

2001年10月18日,王永福的遭遇传到了刘文友的耳朵里,犹如万箭穿心,刘文友一想到终身未娶的干爸为抚养两个哥哥所受的苦就心痛不已。“干爸对刘家

有恩啊,救过爸爸的命,还把两个哥哥抚养成人,我结婚时,也是干爸雪中送炭帮我渡过难关的。做人要讲良心,要知恩图报,要是扔下干爸不管,我还是人吗?”这么一想,刘文友立刻收拾房间决定把干爸接到自己家里。

19日,刘文友一大早就来到了干爸的住处。一开门,就看见身体消瘦的王永福蜷缩在床上,不停地喘着粗气,地上有多处咳出的血迹。一股刺鼻的腥臊气扑面而来……眼前的一切深深地刺痛了刘文友的眼睛,他的泪水奔涌而出。他赶忙叫来大哥刘文学,把要接干爸走的消息告诉了他,却遭到了刘文学的反对,“友弟,这么做可不行,那不让村里人看我笑话吗!”刘文友冷冷地回厂一句说:“哼,你还怕村里人笑话?于爸辛苦把你拉扯大,你却不管干爸的死活,这就不怕村里人笑话了?”顶得刘文学哑口无言。当天,王永福被接到了刘文友的住处。 到了刘文友的家里,刘文友立即用温水给干爸洗了一遍身子,换了一身干净的衣服。随后又端来了鸡汤,用小调羹舀一勺吹凉后,再慢慢地给干爸喂下。看着悉心照料自己的刘文友,王永福老人流出了眼泪……

只要我活一天,

决不会丢下干爸不管

刘文友把王永福接到自己家里照顾的事情很快就在四围传开了。有人说他是吃饱了撑的,也有人说他是想打王永福老宅的主意。风言风语如潮般涌来,他的妻子渐渐承受不住了。她原本就对刘文友接老人回家颇有微词,如今,两人的口角更多了。

刘文友苦口婆心地对妻子、说:“干爸这一生为我们刘家做了那么多,我怎么能不管他老人家的死活,眼睁睁地看着干爸受罪?”妻子仍然很不理解,愤然地对刘文友说:“你管,你管吧,反正我不管!”因为夫妻俩在这事儿上一直淡不拢,2002年10月,两人终于离婚了。

“我抚养干爸有什么错?你们不管为什么我就不能管?”刘文友的情绪很低落,但这一切却并没有动摇他赡养干爸的决心。

刘文友听说用新打下来的半生的松子熬人参汤可以治肺癌,便拿了一根绳子一个人跑到深山里打未完全脱壳的松子。在东北林区,凡是能结松子的成年红松,哪棵也不下四十米高。松塔多半都长在顶部,树皮光滑树杈干脆,往往是爬上去容易下来难。有时一不小心滑下来,肚皮都有可能磨开膛。为了给干爸治病,刘文友已经顾不上这些了。他把绳子往腰间一束,两腿夹着树干,不一会儿就爬到了树顶。可就在他打完松子往下滑的时候。因一条腿松了劲儿,在离地面十米高的地方滑了下来,腿肚子和胸前磨了五六道大血口子,肉也翻在外面幸亏在附近巡逻的护林员听见呼喊声赶到,把刘文友背下山,才捡回条命。

为了能多赚些钱给干爸治病,刘文友在村里额外包了20多亩地,种应时的蔬菜。白天在地里劳作的时候,他总是隔半个多小时就回家看干爸一眼,晚上,刘文友再累再乏,也要给十爸擦一遍身子,为他换洗被大小便弄脏的被褥。在他的精心照料下,老人到他家后,从未生过一次褥疮。

看着刘文友为自己所做的一切,王永福老人心如刀绞。一天,他一字一顿地说:“友儿,你以后不要管我了,干爸早晚也是要死的,我不能再拖累你了。”刘文友紧紧地握着干爸的手,坚定地说:干爸,不要胡思乱想,有我在一天,我就不能丢下你不管!”

2004年12月23日,王永福的病情加重,发热持续不退。刘文友迅速将干爸送到了医院。主治医师检查完后,告诉他:“患者胸腔积液,如果动手术、化疗也许还有挽救的希望。但8万块钱的手术费可不是小数目!”刘文友听后,斩钉截铁地对医生说:“治,哪怕有一线希望,花再多的钱也要治!”刘文友把这几年积攒的3万多元钱拿了出来,又向亲朋好友借了1万。最后,连家里的两头耕牛咀卖了,还把房照拿到信用社作了抵押,总算凑够了8万元的手术费用。

手术后,王永福身体很虚弱,只能打营养液和吃些流食。为了能让干爸身体尽快恢复,刘文友每天都喂干爸喝山鸡人参汤。同房病友纷纷对王永福竖起了大拇指“有这么个好儿子,真是好福气啊!”在刘文友的精心照料下,乇永福身体渐渐好了起来。又化疗一段时间,症状明显好转,不仅能正常说话,而且可以下地走动了。

2005年1月13日,他们到市中心医院复查,王永福老人胸腔的积液竟奇迹般地消失了。医生感叹地说,一定是他们超越血缘的父子之情感动了上天。

刘文友对于永福的孝心,不仅深深地感动了长白山脚下每一个熟识与不熟识他的人,而且还赢得了一位善良贤淑女子的芳心。如今,刘文友又有了一个新的家庭,妻子勤劳能干,而且是种蘑菇的能手。在夫妻俩的共同努力下,他们走上了以培植香菇、木耳、玉黄蘑等菌类产品脱贫致富的道路。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就还清了全部的债务。更令人欣喜的是,王永福老人不仅病情稳定,而且生活电能自理了。笔者采访结束时,刘文友的妻子正搀扶着王永福老人在院子里散步,老人的脸上写满厂安详,很难想象眼前的他曾是位身患肺癌的垂死之人。刘文友最后告诉笔者:“干爸的健康就是他最大的幸福……”

(本文主人公除刘文友、王永幅外,均为化名。)

上一篇:为救学生舍生忘死的丈夫啊,你就是那燃尽自己照... 下一篇:五种厌职症的诊断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