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情测报漫话

时间:2022-10-09 01:50:12

水灾历来是人类社会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自古以来,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不断与洪涝灾害进行不懈的斗争。我国是世界上对天气现象观测最早的国家之一,雨量的测报科学就是在防治水害、兴修水利的治水斗争中产生和发展起来。

3000年前,我国殷代甲骨文中就有关于天气实况的记录。甲骨文卜辞中,除了对雨有“大雨”、“猛雨”、“疾雨”、“足雨”、“多雨”、“毛毛雨”等区别外,而且还注意到雨的来向。可见,古代人就很重视对下雨以及雨量的测报。

最初,古人对从天而降的大雨迷惑不解,因此产生了一些美妙的传说:早在春秋时期,商羊神鸟就能预示大雨。一次,齐国飞来一群一足鸟,集于宫廷,飞至殿前,舒翅而跳。齐侯十分惊异,急忙派使臣去鲁国请教孔子。孔子说:“此鸟名商羊,水祥也。歌谣云:‘天将大雨,商羊鼓舞’。如今齐国有此鸟,应急告百姓趋治沟渠,修筑堤防,将有大水为灾。”后来,果然下了大暴雨,周边诸国都造成洪水灾害,百姓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唯独齐国因早有防范才没有受到多大损失。所以,古代传说中的“商羊”也被称为“雨师”。

雨,尽管变幻莫测,但是古代人很重视研究它、认识它。早在战国时代,著名思想家荀况对雨就有了唯物的见解,他在《天论》中写道:“列星随旋,日月递炤,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荀况科学地认为,雨是星球的运转、日月交替、阴阳变化的结果,而绝不是人们臆想出的何方神圣所起的作用。

周、秦、汉、唐时代,就有雨情的测报活动。早期的雨泽测报均为目估定性记述,以文字记述雨情的大小,以刻画记载水位之高低。秦代制定了“雨泽上报”制度,全国的雨泽竹简均须呈报秦都咸阳;西汉、隋、唐时期,都城长安一直是全国雨水情汇集的中心。

到了宋代,我国人民就懂得使用雨量器测量雨水多少。当时,秦九韶所著《数书九章》(1247年)中,就有一道关于计算雨量器之容积的算题;明代永乐年二十二年(1424年)朝廷下令全国各州县要报告雨量,当时各县还统一颁发了雨量器。明代洪熙元年(1425年),朝廷推行采用“测雨器”测量雨量大小,自此,雨量测报有了量的大小概念;清代康熙、乾隆年间,还陆续把雨量器颁发到全国各县。

而国外,直到1639年才在欧洲出现用容器收集雨水进行计算雨量。可以说,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雨量器的国家。

现代,最常用的自动记录雨量的仪器是虹吸管雨量计,它能自动记录到总雨量和雨量强度等。气象部门根据雨量大小,一般按降雨量大小分几个等级预报——雨量单位以毫米数表示,凡是日降雨量10毫米以下为小雨、10~25毫米是中雨、25~50毫米称大雨、50~100毫米叫暴雨、100~250毫米定为大暴雨、250毫米以上算是特大暴雨。在有强烈风暴天气(如台风、气旋、雷暴等)出现时,降雨量很大,甚至可造成灾害。所以,古往今来,雨情雨量的测报一直被气象部门所关注和重视。

上一篇:谁在预期状元们的“成就突出”? 下一篇:古人防汛抗洪用“羊报”、“水报”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