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楸大蚕蛾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

时间:2022-10-09 01:35:21

核桃楸大蚕蛾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

【摘要】:近年来,桓仁地区大面积发生核桃楸大蚕蛾,造成山核桃产量降低,林农收入下降。本文通过对该害虫的发生规律、生活学特性及无公害综合防治进行调查研究,提出了有效的防治措施。介绍了5种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最终达到安全有效、绿色环保的控制害虫的目的。

【关键词】:银杏大蚕蛾;无公害;防治技术;树干绑毒绳

核桃楸大蚕蛾( Dictyoploca japonica Butler )又名银杏大蚕蛾,属鳞翅目大蚕蛾科, 在我国分布广泛,是一种重要的林业有害生物。2014年,桓仁地区大发生,发生面积3053.3hm?,翌年,发生面积达4286.7hm?。其寄主植物较多,在桓仁地区调查发现有核桃楸、枫杨、板栗等,主要危害核桃楸。 幼虫取食叶片,整株叶子吃光后树冠光秃。危害核桃楸后核桃减产,并影响次年的开花结实,连年危害会造成树木枯死。

1 、形态特征

1.1卵

卵灰白色,有米黄色花纹,椭圆形,两端略平,顶端有一明显小黑点,排列不整齐。

1.2幼虫

初孵幼虫腹部呈黄色或灰白色,头部与体背黑色,体背有白色毛束。 幼虫 3 龄后逐步变成浅绿色, 6~7 龄转为绿色。 老熟幼虫体背毛囊连成整齐的毛带,体长 100~120 mm,宽10~15 mm 。

1.3 蛹

蛹体长 38~44 mm,宽13~17 mm 。 复眼棕色凹陷。 附肢及分节清晰,尤其是第 5~7 腹节具有 3 条棕色带。 腹节两边下侧各着生一个椭圆形棕色斑。 羽化前,蛹由黄色变为褐色。

1.4成虫

雄蛾体色深褐色,翅展 115~142 mm ,体长 31~42 mm,触角羽毛状。 雌蛾体红褐色, 翅展 125~151 mm , 体长 36~48mm ,触角栉齿状,颜色与体色相同。前翅外缘略向里凹,近顶角处有一明显黑斑;后翅中室处有一明显眼状斑。 前后翅均有一条明显的波状横线,并与外缘基本平行[1]。

2、 生物学特性

银杏大蚕蛾在桓仁地区一年一代,以卵越冬。越冬卵于5月上中旬孵化,6月下旬至7月上旬老熟幼虫爬至 1~3 m 高的灌木枝干、矮墙或石缝中蜕皮化蛹,成虫8 月下旬至9 月中旬羽化,成虫羽化期约 10 天,羽化后交尾产卵,一只雌成虫产卵 3~4次,可产卵250~400 粒,越冬卵主要产在2 m以下的树皮裂缝中或凹陷地方。

银杏大蚕蛾羽化多在傍晚,以 17 : 00 ― 22 : 00 为盛,羽化时将茧壳冲开,蛹体先露出 1/3 。刚羽化时,蛾体周身潮湿,翅紧贴体壁,1~2 h 后即能飞翔。一般羽化后 4~12 h 内交尾,交尾后很快产卵。成虫夜间活动,趋光性弱,白天静伏在叶片背面。成虫寿命 4~7 d[2] 。

幼虫白天孵出,初孵幼虫先取食卵壳,然后取食叶片的下表皮和叶肉,形成圆形透明的小斑,3 龄前群集, 4~5 龄时开始逐渐分散, 5~7 龄时单独活动,能将叶片吃光,仅剩下叶柄和叶脉。幼虫前后共7 龄,一般都在白天取食。

3、桓仁地区发生防治情况

从上表中可知,2014年,桓仁地区核桃楸大蚕蛾开始大发生,发生面积合计3053.3hm?,分布在7个乡镇,采取无公害综合防治面积2246.7hm?。2015年,该害虫发生面积合计4286.7hm?,分布在9个乡镇,采取无公害综合防治面积3333.3hm?。2016年,该害虫发生面积合计2066.7hm?,分布在8个乡镇,采取无公害综合防治面积1900hm?。分析结果:通过两年连续采取文中5种无公害措施综合防治,核桃楸大蚕蛾发生面积及发生程度有明显降低趋势,防治效果明显。

4、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

4.1树干绑毒绳

根据核桃楸大蚕蛾越冬卵产在树干2 m以下树皮裂缝中或凹陷地方的生物学习性,提出绑毒绳防治措施,阻止卵孵化后幼虫爬行上树危害。

银杏大蚕蛾幼虫孵化上树前10天左右,人为将毒绳绑在距地面1.5m左右高度,毒绳捆绑在树上时一定要捆紧,防止幼虫能够沿树干向上爬,且寄主林木都要捆绑,防止遗漏后幼虫上树继续危害。

毒绳制作方法:选用菊酯类农药与废弃机油以2:8的比例混合,绳采用包装用纸绳。倒入容器中,搅拌使药与油混合更加均匀,然后将绳倒入混合液中,浸泡30分钟,待绳完全侵透,用木耙将泡好的毒绳取出,放在塑料上,放置4-5小时,使毒绳上多余的混合液完全溢出,最后装入袋中,以便使用[3]。

该措施可以阻止卵孵化后幼虫上树危害,但由于人为捆绑高度有限,不能阻止高处幼虫上树,可以减少其危害程度。

4.2人工捡蛹、刮卵

根据核桃楸大蚕蛾化蛹在 1~3 m 高的灌木枝干、矮墙或石缝中的生物学特性,7月中旬至8月中旬,组织人员到发生区林内拣除其蛹,以减少蛹羽化数量,控制下一代虫口密度。

10月初至翌年4月底,可以组织人员到林内寄主树种树干上刮卵。刮卵工具采用小型不十分锋利刀具、塑料袋等。刮卵逐株进行,防止漏刮。将刮下来的卵集中放在塑料袋内,以便集中掩埋或烧毁。

4.3灯光诱杀成虫

成虫期,利用成虫的趋光性,采取单波长节能灯诱杀核桃楸大蚕蛾成虫,减少其产卵量。核桃楸大蚕蛾灯光诱杀的最佳波长在340-380nm,诱杀效果最好的波长为360nm。相邻2盏杀虫灯间距100m,主要诱杀时间在19:30-21:30,诱捕容器颜色白色最佳,容器放置于地面[4]。

4.4林内释放烟剂

幼虫取食期,采取林内释放烟剂效果最佳。烟剂可选择植物源制剂苦参碱,该烟剂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是一种低毒、低残留、环保型农药。释放时间在清晨、傍晚无风且气压低时段,要注意防止人畜中毒及防火。此项措施杀虫效果虽好,但由于同时杀死其它鳞翅目昆虫,影响生态平衡,建议谨慎使用。

4.5保护和利用天敌

银杏大蚕蛾天敌种类多,有喜鹊、大山雀、画眉、大蜘蛛、大蚂蚁等。[5]保护利用多种捕食性天敌,严禁野外挂鸟网猎杀益鸟、减少化学药品的使用、营造混交林、挂鸟巢招引益鸟、进行封山育林等措施维护生态平衡。桓仁县自2004年林业改革以来,一直加大封山育林力度,全县天然林得到了切实有效的保护,林区内成为鸟类的天堂,并且每年桓仁县森防站针对各种虫害的发生,人工挂设鸟巢招引益鸟,保护并利用了天敌生物,维护了林区生态平衡。

5、防治效果调查

2016年,根据全县防治核桃楸大蚕蛾情况,对无公害防治核桃楸大蚕蛾防治效果进行了试验调查。试验调查地点选择三个乡镇,分别在向阳乡、古城镇、木盂子镇。每个乡镇选择一块小班面积大于50亩的核桃园,将防治做试验用核桃园分为两块,一块采取无公害综合防治措施进行防治,另一块不防治做对照。11月份调查卵数量,计算防治效果。调查时同一核桃园防治与对照林内分别选择一块标准地,标准地选择要求远离林缘且发生程度与整个地块发生程度一致,面积为3亩,对角线法选取90株核桃楸作为标准树,标准树用红、蓝两色油漆喷涂以标记。

在向阳乡、古城镇、木盂子镇等三个乡镇进行综合无公害防治调查数据表明,防治效果分别为83.9%、84.24%、83.15%,均达到80%以上。

小结:本人在桓仁地区从事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通过对核桃楸大蚕蛾的无公害综合防治,总结了防治该害虫几种无公害防治措施,结合防治效果调查,认为采取文中防治措施进行无公害综合防治是可行的,以供各位大家参考。

【参考文献】:

[1]隆祖燕,银杏大蚕蛾的发生及防治,植物医生,2011( 2 ):22-23

[2]李进,银杏大蚕蛾的发生与综合防治,现代农业科技,2010(16):189-193

[3]曲广伟等,毒绳防治花布灯蛾技术.辽宁林业科技,2011(5):61-62

[4]王建军等,单波长太阳能灯诱杀核桃楸大蚕蛾,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4(11):134-137

作者简介:张铁利(1980年1月-),男 ,汉族,河北省承德市承德县人,本科,工程师;从事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

上一篇:浅谈加强森林资源管护促进生态环境建设 下一篇:临夏市花卉产业发展形势分析及发展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