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靠勤奋并不够

时间:2022-10-09 12:51:22

勤奋很好,我们知道很多牛人都很勤奋。

勤奋也未必好,很多失败者也很勤奋。如果他们没那么勤奋,可能也就不会失败了。

读过书的人都知道,那个永远考第一名的学霸,往往不是最勤奋的,他只是学习效率最高,一小时顶别人五小时,你以为勤奋得不睡觉能赶上他?你只会降低效率,离他更远。

效率才是最重要的。

二战美国为什么能赢?你脑海可能浮现出诺曼底登陆、图灵发明的计算机,还有钢锯岭的血战,“正义必胜”这信条你也不必岩伞U庖磺卸己苤匾,但如果纳粹先发明了原子弹,屠杀的效率提升使得战争有利的一面彻底倒向他们,结局可能相反。

战争,是残酷的屠杀效率之争。最后的胜利方,是更迟耗尽的那一方。

二战的胜利,源头可以追溯到美国一个有眼疾的钢铁工人,他认为效率很重要,并寻找方法。这个叫作泰勒的人1915年去世时,世界还在打一战。

效率很重要,这是伟大的发现,也违背当时工人的偏见:他们认为干得多了,反而不划算。泰勒持相反观点:效率高了,产出更多,企业家和工人的收入都能增加。

研究效率的过程很无聊。他找了一批优秀工人,观察他们的工作方法,再用这些方法培训不那么优秀的工人。工作中的无效动作越来越少,效率就得以提升数倍。

工会恨透了他,因为有工厂想开除不愿意提升效率的工人。直到去世前四年,伟大的泰勒还得在国会接受质询,还好,泰勒说服了议员与美国大众,他说,这不仅仅是效率问题,而是企业家与工人的心智重建,他们不应敌对,而应一起提升效率,追求合作多赢。

美国企业在二战期间,已普遍接受泰勒的方法,生产效率领先,美国所产的军备,超过其他所有参战国的总和。

一个人刚接触泰勒的方法,第一反应可能是轻视:这想法有什么神奇的?我也能想出来。这骄傲并不意外,管理学大师德鲁克如此评价:泰勒的方法听起来没什么了不起的――有效的方法常常如此。

德鲁克自己的判断方法也不复杂,当他看到个人价值被集体价值吞没时,就知道此地没有前途。他见到青少年兴高采烈参加纳粹游行,就知道欧洲要完蛋,所以他去了美国。

人的竞争,也是效率之争。你能不能管好自己?管好自己不是把自己绑在书桌前,而是单位时间的产出更高。列书单意义也不大,一年读了400本书的人,长进未必高过读对了4本书的人。

有些人,容不得自己有休息、有娱乐; 有些家长,容不得孩子一刻不读书,这都是不会管理,没有效率的体现,单纯的工作(学习)时间增加,表面是在更加勤奋,可是往往起反效果,能输掉学习,也能输掉战争。

(摘自“连岳微信公众号” 图/高加索)

上一篇:民间再难出高手 下一篇:好人输在脸皮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