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英语报纸Teens在报刊课中的应用

时间:2022-10-09 12:50:28

小议英语报纸Teens在报刊课中的应用

【摘要】英文报纸语言鲜活,题材广泛,能够将学科有机整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Teens初中版以报道时事文化为主导,以浅显地道的英语为读者报道新闻时事、校园热点、文化知识、休闲阅读、娱乐体育等方面的精彩内容,符合中学生的兴趣需求。本文就如何激发学生对英语读报的兴趣,有效扩大词汇量和知识积累,提高快速阅读的能力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英文报纸 阅读能力 文化意识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8-0001-02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指出:“有效实施义务教育英语课程,要求教师创造性地利用和开发现实生活中鲜活的英语学习资源,积极利用音像、广播、电视、书报杂志、网络信息等,拓展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 2012.)可见,教师可以将报纸作为提高英语学习水平和能力的抓手,让学生期待阅读、快乐阅读。许多学校因此相继开设了英语读报课,以此引导学生拓展学习途径,增强学习英语的动机,提高阅读能力,从而更客观地了解、认识英语言国家文化习俗,熟悉中外文化的异同。

一、理论依据

教育心理学认为积极的情感,就是有利于学习的情感态度,是我们在实施课程过程中应该培养学生发展的情感。显然,兴趣对外语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成功的外语学习者往往对外语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并且有持之以恒的动力,促使他们不断吸收新的知识,探索新的世界。同时,兴趣迁移理论也告诉我们,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学生对某个新闻、名人、话题等等的兴趣,转移到对英语报刊的阅读中来,产生愉悦的阅读体验。对此,研究者做了大量的比较和总结,如Ainley通过案例分析得出一个结论:对英语读报感兴趣的学生,比其他学生注意力更集中,学习效率更高。(Ainley. 2002.)笔者认为将Teens英语报纸与现有的英语教材有机结合,开发为辅助资料,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教学实践

笔者学校开设每周一次的英语读报课,每节课40分钟。从教学目标设定、选材、教学成果展示等方面对Teens读报课进行了规范。

(一)以标准引领实践

英语读报课在摸索阶段没有固定的选材要求,也比较难设定教学目标。教师要根据学生年龄、学习水平、兴趣爱好以及现有的知识背景,合理选择阅读内容。《课程标准(2011版)》强调学生在语境中理解词汇的意义,在含义的基础上,突出“学会使用”词汇。根据每个学期课程总目标,教师可确定每节报纸课的具体目标。为了激发学生读报兴趣,教师可结合课文内容,介绍西方文化、地理等知识。通过鲜活的语言,地道的表达,引导学生欣赏语言的魅力,同时了解课外知识。

表1的课例1中教师选择了介绍法国艺术氛围的文章,主要是结合American English in Mind Starter第十三单元介绍苏格兰和爱丁堡的节日文化,将词汇欣赏、阅读策略培养、旅游文化介绍作为教学目标,既充实了课内教学,又提升了学生的文化交际意识,并且引导学生辩证的看待问题。教师要按照标准的要求选择重点单词和句型,创设合适的语境,通过阅读达到理解并描述法国旅游景点的目的。学生对于法国这座城市的向往使得他们有阅读的动力,并且尽可能了解全面。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三个句型的运用:This is also a good chance for you to learn about…; It has a population of…; …is home to…在授课过程中,首先通过形象生动的幻灯片展示了法国的一些著名景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然后进一步拔高,引导学生了解可看的东西和可做的事情,适时引出重点句型,最后上升到文化层面的了解。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能够罗列在各个景点中可做的事情,并初步用所学的三个句型表达观点,笔者设定的目标既体现了语言方面的要求,也满足了学生阅读以后表达的需求,符合学生水平,具有可操作性。

(二)以兴趣推进实践

有了标准的引领,还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来确保阅读成为良性的、长期坚持的事情,也是学生不断思考和创新的过程。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实践。

1、适当选材,激发兴趣

Teens的每期报纸都有八个版面的内容,选材比较丰富,大多比较贴近生活以及中学生关注的人和事,可以兼顾到不同层面学生的需求。在读报课前,教师会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阅读整份报纸,并且有针对性地布置学生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通过相互交流,降低了学生的阅读难度,减轻了阅读恐惧,为理解文章和养成阅读习惯打下了基础。

在授课过程中,可抓住一些关键句,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由理解到体会和比较,再到内化为对自身有益的情感意志。表2展示了在课例2和课例3中,教师挑选符合学生兴趣、能够吸引他们的文章,并且通过关键句的解读,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进行意志品质的教育。TFboys和彭于晏是初中生比较喜欢的组合和演员,在上报摘课前,大多数学生都能够主动去阅读关于他们的文章,基本达到了理解文章内容的要求。那么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设定更高层面的目标,教师抓住文章中偶像的正面故事,让学生明白成功都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积极的情感态度能够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持续发展。在授课过程中,笔者结合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I want to be an actor的内容,让学生对于歌手和演员的职业有了更深的了解,明白每种职业都需要付出很多努力才能有所成就。通过阅读,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介绍人物的经历,得出自己的感悟。这类明星故事 比教师平时的说教更有说服力,在阅读中收获了知识、信息,起到积极的思想作用。

2、合理联系,创设活动

英语学习需要丰富的语言资源,课本、音像、广播、电视、书包杂志等都能够成为学生获取真实语言运用方法的渠道。教师可以合理整合相关话题、相似结构的文章,充分利用这些途径,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巩固知识,加深理解,提高语言产出质量。Teens体裁比较广泛,包括叙事文、说明文、议论文、看图说话等。程晓堂、郑敏认为,不同体裁的文章选用不用的词汇范围、语法结构乃至篇章结构。要帮助学生克服阅读障碍,激发兴趣,教师有必要介绍理解所需的背景知识、篇章结构或文化常识。(程晓堂、郑敏. 2002.)

在New Horizon English这本教材中有一篇You are what you eat的说明文,介绍了人体所需的七大种类的营养元素以及例子,引发学生对于如何均衡饮食的关注,学习过程比较有兴趣。笔者适时选择了一篇基于学生饮食调查的数据分析和归因的文章,加深对于这一话题的理解。笔者结合报纸内容,设计了几个课堂活动,所需要的语言能力层层递进。如表3所示,教师开展了训练通过图片和题目猜测文章内容;和已学的内容建立联系;快速阅读,寻找所需要的信息;精读文章,掌握具体数据;展开讨论,各抒己见等活动。最后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的饮食习惯和文中介绍的健康饮食,对自己和同伴提出合理的建议,起到阅读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通过不同体裁,相似内容的文章阅读,使得学生的知识面更加广,看问题也更加客观,表达观点能够有理论的支撑。

(三)以技术辅助实践

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课程与技术的有机整合,全面提高课程信息化水平和学生信息素养也成为了对英语课堂的要求。教师可选择适合授课内容的音频、视频、图片等,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刺激,唤起学生多种智能共同发挥作用,提高读报效率。表4体现了课例5、课例6使用的不同技术与效果。课例5中学生对于篮球运动普遍比较喜爱,通过他们自己制作的PPT,可以简单了解NBA,教师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作用,达到比较好的预习效果。视频的播放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注意力,与文章进行了有效的结合。球星的访谈把这项运动背后不为人知的一面展现给了学生,让他们了解一个体育明星所要经历和付出的。通过这些媒体和技术的帮助,课堂氛围非常活跃,学生能够开展讨论,观点进行碰撞。提出观点,给出例子,进行总结,最后向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在此基础上,可引导学生进行仿写,把读和写统一起来,相互促进。课例6则讲述了抢答器在课堂中的积极作用,对于学生来说,让回答问题变得更有趣,显然可以让他们对课堂内容更加关注。传统的举手回答模式制约了一部分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他们没有举手的习惯,逐渐让回答成了其他同学的专利,缺少了积极思考,也越来越游离于课堂之外。课堂中一个小小的改变,让回答轻而易举,人人都可以参与。教师通过阅读文章,实际使用,让学生亲自体会它的作用。同时可以启发学生想出其他的方式,让每个人都是课堂的主体。通过讨论,学生讲出了一些教师没有预想到的内容,比如报号小软件、掷筛子、传答题小玩具等,形成了活的、生成性的课堂。

三、结语

当前,教师能够通过不同的方式和途径来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通过合理挖掘教学资源,找到学生的关注点,形成一种内驱力,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接触和英语有关的报刊、视频、音频等学习内容。只有让学生有阅读的动力和需求,才能最大程度地激发他们的思维和创造力,通过越来越多的渠道,不断丰富阅读内容、获得满足感。

在课程标准的引领下,设计多元的目标,采取丰富的教学方式,达到一定的效果。同时通过多媒体和现代技术的帮助,使得课堂更加生动和具有挑战性,激发不同知识背景和语言水平的学生的兴趣。笔者通过教学实践总结出一些效果理想的报刊课设计和教学方案,以期对中学生阅读课有借鉴意义。我们希望不仅仅把阅读能力的提高当成是考试的要求,而是回归语言学习的本真,就是为了真正地与人交流、通过阅读获取信息和观点,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通过运用Teens作为学生的阅读辅助材料,笔者看到了充满碰撞的思维和富有生命力的课堂。只有符合内心需要的行为,才是持久的、能够持续发展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 2012.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Ainley. 2002. Interest, learning and psychological process that medicate their relationship [J]. Journal of Education Psychology.

上一篇:通过能量守恒现象理解能量守恒定律 下一篇:军校《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专题式教学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