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技术教学研究探讨

时间:2022-10-09 12:13:07

统计技术教学研究探讨

摘 要:统计技术课程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核心的专业基础课。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统计方法与技术的应用越来越重要。本文针对统计技术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笔者对统计技术课程的教学实践,在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这一问题上提出几点思考,按照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许多改革的措施、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 统计技术 教学研究 社会实践

统计技术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课程,内容比较宽泛,课程设置横跨数学、计算机、经济、等多个学科,使得统计技术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着许多客观问题,在实际的教学中也常听到学生反映统计技术是枯燥难懂不易学的课程,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影响到教学效果,使得教学工作不能达到或不能完全达到教育部高职高专培养实用性高技能人才的要求。下面结合自己的多年教学实际经验对高职院校经济与管理类专业统计技术教学改革作以下探讨。

一、统计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不够多元化:教学方法对于教学质量至关重要。但目前统计技术教学仍然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传输,“启发式”教学方法应用的还不够,而且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在这种传统的统计教学模式下,学生或许学会了怎样计算平均指标、抽样误差等,但这对提高学生的统计实际应用能力极为不利,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2.学生对统计学的认识不足:学生没有认识到统计技术作为一门方法论科学,在现代社会许多方面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因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够高也就在所难免。

3、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待提高:部分教师不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在教学中只是方法介绍、不重视统计技术的应用。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4、相关教学设备配备不足:由于许多原因,教学资源的有限,很多学校统计技术课程不能安排上机,这就削弱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有些学校对于统计技术的教学软件支持不足,仅仅有EXCEL,而缺乏更加专业的软件,比如SAS等。

5、考试形式过于单一:目前统计技术课程的考试形式和方法基本上是以闭卷的形式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虽然这种考试模式较充分地考虑了知识本身的逻辑性,但它由于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的完整性,容易使理论脱离实际。由于主要以课本上理论知识为主,这就导致教师传授给学生的前沿知识较少,甚至教师课堂讲课本,学生课后背课本,其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培养。

二、统计技术教学改革

1、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基本技能的一切组织形式、方法和手段的总称。在教学内容和教材既定的情况下,如果教学方法与手段落后,教学质量必定得不到提高。传统的教学方法多属于灌输式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对学生进行满堂灌,学生单向被动接受知识,忽视培养学生的能力,扼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要实现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坚持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密切配合,教学方法与考核方法改革密切配合,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教与学并重。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各专业实际情况,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教学:

1)案例式教学。即通过预先设计的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案例,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达到开发学生智能的目的。我们知道统计理论来源于统计实践过程,反过来它又指导统计工作。统计技术中有许多的经济、管理方面的实际案例,比如在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抽样推断教学中都有许多可以选择的案例提供给学生。可以精心选择与该专业相关的教学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统计学的许多概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互动式教学。统计技术教学过程中绝不能教师一言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师生互动、同学互动方式探讨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统计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讨论式教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情境,相互交流,这不仅是一种师生交流活动的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感情精神交流。例如在讲授统计调查章节时,可让学生设计与他们自身密切关联的某个社会经济现象的调查问卷或则调查方案,让学生分组讨论确定调查对象、调查项目,设计调查表,可以更好掌握了统计的相关知识。

4)项目式教学。指在教学过程中,以来自于实际部门的需要研究解决的科研课题、调研项目、方案设计等作为教学与科研项目,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或协作完成项目研究或设计的全过程,并提交研究报告或课题成果。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

此外,在统计技术教学过程中,还可采用实物教学法、演示式教学、现场教学法、实地调查法等教学方法。

2、培养学生的统计思维,提高学习兴趣

统计技术课程中公式多、计算多,对于高职院校非统计专业的财经管理类的学生来说,要全面掌握这些知识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告诉学生,重要的是理解和应用。体会统计思想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用统计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统计思维。

3、在教学中安排社会实践

在加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教学的同时,重视基本技能训练,只有这样,才能使课程教学实现知识传授、能力素质培养的统一。在教学中,应适当结合课程内容安排一定的社会实践环节,如可组织学生针对大学生们感兴趣的就业问题、学习方面、消费情况等展开调查,从具体调查对象和单位的确定,样本的抽取(不一定要很大),问卷的发放、回收与审核,数据输入与资料整理,估计与分析,一直到调查报告的编写,调查或体会的形成,全部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来完成。这样,同学们就亲身参与了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的整个过程,不但加强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而且增强了学生的实践研究能力。

4、改革课程考试方式

课程考试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目的在于测量和评定学生对所学课程知识的理解程度、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是检验学校是否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也是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然而传统的课程考试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挥,不能充分反映出学生统计学知识的学习状况更达不到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效果。因此,应重视改革课程考核方式,采用灵活多样的课程考试方式。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可参考以下一些考试方式:

1)课程论文。主要是通过撰写论文的形式对学生所学课程的理论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研究问题的能力作出测评。论文成绩可由老师评定,亦可由学生脱稿陈述和答辩。

2)课题设计。主要是通过考核课题设计报告的设计内容、设计质量等对学生所掌握的课程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和课题设计水平作出评价。

3)分析报告。这种考试方式是以学生撰写的综合性的经济活动分析报告、调查分析报告、预测决策分析报告、实证分析报告等为依据,重点考核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专业写作能力。

5.注重教材配套建设。教材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是学生获得知识、训练技能和发展智能的主要工具。学生的知识结构主要靠课程体系来支持,而课程的教学内容需要与大学大纲配套的教材来支持。因而教材建设也是教学整体优化不可忽视一个重要方面。为此,我校教师已经完成适合我们学生的统计技术自编教材,从使用效果来看,学生反映比较理想。

6.将课堂教学与统计分析软件相结合

统计技术课程的特点之一是定量分析的内容较多,因此在平时应加强对统计上应用广泛的软件的教学,采用现代网络和计算机教学手段, 把统计技术教学和计算机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对于数据的观察和处理能力,锻炼学生使用统计软件解决实际问题。在现实工作中应用最广泛的数据处理软件当数Excel软件,在讲授统计数据汇总、平均指标、相关与回归分析等知识时,均可以通过Excel软件来实际操作。

高职院校经济管理专业的统计技术教学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作为组织者,注重对学生统计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塑造,注重其统计应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整体优化,发挥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努力提高教学水平,保证教学质量,从而使学生增强学习统计知识的兴趣,真正认识到统计的重要性,勤于学习,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开拓创新,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达到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创新启示录》 王健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关于非统计专业统计课程教学的体会和思考》 皇甫秀颜

[3]胡嘉牧:案例教学法在统计探究学习中的应用[J] .教育与职业, 2004(1).

[4]蒋剑辉.“统计精英”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统计,2003(09)

上一篇:关于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 下一篇:湖北省5所高校体育特长生与非体育生健康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