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高考十法

时间:2022-10-09 12:11:52

决胜高考十法

在“二模”之后剩下的最后的两个月里,考生复习应注重以下几方面:首先,要制定详尽复习计划,强化复习针对性。高中地理新课程实行模块教学,内容比较多,在后期复习进程中,应以考试说明为依托,注意考试说明的变化,据此划分知识专题,整理主干知识,形成专题系列,将每个专题系列的复习时间、内容等制作成一个操作性极强的计划,让自己做到心中有数,按部就班地复习迎考。其次,要重视知识梳理,突破重难点。近两年地理高考命题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知识与能力并重,然而能力是建立在基础知识上的.对地理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缺乏正确的理解,就谈不上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后期复习时学生自己一定要将所学的一些分散在各章节中的、零碎的知识进行归纳、概括、归类、串联,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模块化,理清基本的地理概念和地理规律,在较深的层次上来同化这些知识,构建知识网络,掌握重点,突破难点。第三,要重视地理图表分析,强化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后期复习时,对区域地理图表应有足够的重视,重要的(世界的和我国的)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要通过利用经纬线、河流、区域轮廓建立地理事象的空间参照体系,强化空间概念的培养,并以区域为中心把相关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加以综合整理。特别注意世界区域的小比例地图和中国区域的大比例尺地图的空间定位。第四,要建立高效的复习模式,注重复习效果。地理复习备考中学生需要抓住两个重点,一是基础知识的复习,越是到后期,越不能放松和忽视对基础知识的把握。高考试题中考查基础知识的分值还是比较高的;二是综合知识的归纳总结,特别是一些热点问题,结合区域地图,更需要重点复习。针对这两个复习重点,要提高复习效率,必需以自主学习为主,将学习时间划分成三部分,自我回顾基础知识,查缺补漏;归纳整理章节复习的热点、难点问题,突破重难点;做适量典型题目,检测复习效果,不遗漏任何知识点,确保每一次的复习内容充实,复习效果最佳。第五,要牢记答题模板,注重知识迁移。高考试题虽然不会考到教材相同的案例,但一般会考到相应的模式,注意建立正确的答题思维模型,注意不误答,漏答。如原因(自然、人为)、条件(有利、不利)、影响(正面、负面)等等,按模板归纳答题要点,答题才做到有的放矢,克服不得要领的叙述,并注重课本知识迁移,规范使用所学的地理术语,注意科学的语言表述及其语言的逻辑性、条理性,坚决杜绝使用“大白话”式的语言答题。第六,积极进入考试角色,进入规范实战训练。后期复习备考期间,考试会频繁一些,尤其是最后两个月,一些仿真模拟训练较多,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高考成绩是非常有效的。因此,对于这样的考试,学生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无论是从时间把握、答题规范上,还是从考后分析、补救训练等方面,都要一丝不苟,严格要求自己,特别做好每次模拟和检测的试卷分析,总结优势,找出不足,建立自我诊断手册(如错题本),紧紧抓住错题不放过,纠错到底,找出自己薄弱的知识点,一定要深刻剖析自己在平时做题中出现的问题,保证在高考考场上不再出现。对复习遇到的疑难问题不回避,静心思考,分析出题者的意图、所要考察的知识点或原理、题中需要提取的信息等,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答题技巧,掌握并熟练运用各种题型的解题方法,不能凭感觉随意发挥。只有把平时的测试当高考来对待,才能做到高考时像平时一样沉着冷静,才能真正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水平。

为了落实上述事项,提高复习效能,最终决胜高考,根据多年高考复习经验和高考试题特点,总结了决胜高考十法,以供参考,限于篇幅,点到为止,希望有所裨。

一、强调基础性,进行专题梳理法。需要梳理的内容如下:1、地理计算 2、地球运动 3、地理循环 4、地形气候 5、季节判断 6、地理区域 7、区位分析 8、人地关系 9、地理图表10、地理选修。以后高考试题的考察方向是:淡化地球运动,增加区域地理 ,自然地理比重下降,人文地理比重上升。地理区域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尤其是总论部分,同时要突出中国区域。注重对必修3的案例分析,不能死记答案,要注意原理的运用。(一纲多本)。注重必修1的基本原理在必修3中运用。个人的复习建议:从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要素出发,探究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活动及其产生的环境问题、社会问题。

二、注重系统性,提倡列表对比归纳法。例如可以对季风环流、我国河流五种补给形式的比较、背斜和向斜的区分、潜水和承压水的比较、大陆漂移说与板块构造说的差异、中国辽中南工业区与德国鲁尔区的比较等。通过归纳对比,泾渭分明,便于掌握。

三、理清层次性,构建知识要点网络法。可以对诸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全球定位系统、大气的热力状况、南亚知识要点网络等知识要点进行构建,理清其中层次与关联,形成自己知识体系。

四、遵循事物规律性,勤于地理分布规律的寻找法。具体如下:1、经纬度的排列规律2、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规律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随纬度、季节)4、气候的分布规律5、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6、气温的水平分布规律7、大气环流的分布规律8、洋流的分布规律9、自然带的分布规律10、产业转移的规律。乐于搜寻,善于发现,学习会乐在其中。

五、强调思维逻辑性,因果关系图示法。针对框架图(因果关系图)的实例,要弄清哪些选项是“因”,哪些选项是“果”;由因及果,由果索因,顺着箭头,逆着箭头,正推反推,多方面尝试,锻炼逻辑思维能力。例如环境问题成因框架图(说明图中各字母的含义)、沙尘暴对农业危害框架图、我国东北工业生产部门协作框架图等。

六、讲究方法性,加强基本技能指导法。例如对1、气候的形成因子2、太阳光作图的动感探究3、圆柱投影光照图的基本特征与解题技巧等知识剖析,要注重讲解过程,由浅入深,加强基本技能指导。

七、目标的针对性,运用典型案例导析法。地理知识与生活相联系、地理知识与生产相联系、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从日常生活中去寻找案例、开展探究式的学习通过设计问题情境,提升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讲求“生活中的地理,地理中的生活”,留心处处皆学问。

八、提升能力性,衍生图表引路设问法。地理图表是对地理事物或现象的情景再现、数据统计、趋势分析概括等,有极强说服力,应该对区域地理图表有足够的重视,加大学生的见识面,学会用统计法来研究说明问题。

九、讲与学的灵活性,师生思维方式分享法。通过诸如座谈、课间交流、个别谈心、事例探究等形式,师生交流心得,教学相长,让教不再神秘,学不再困惑与纠结。

十、培养适应性,精心命制试题考查法。我们要学会考试,善于考试。为此,对学生进行1、审题训练: 审题干(中心词、修饰词、指令词);读信息(图表、图例、注记等); 列模板(地理要素全方面); 究地点(考虑特殊的角度);细筛选(决定要点的去留);整语言(地理术语、要点顺序)。2、答题训练: 正确表述事物现象,准确描述事物特征;准确运用地理原理,进行成因分析; 综合、辨证、发展地分析地理事象的影响。3、把握核心考点:网上查阅, 课标全国卷的高考大纲与2011 年没有变化。据北京大学“核心考点”统计,2012年地理 核心考点共125个, 高频考点58个, 这些自然是高考的重考内容, 所占分数一定很多。在高频考点基础上,融会贯通所学知识,做到运用自如,高考的金钥匙就掌握在你手中了。

上一篇:优化数学教学的两点体会 下一篇:英语课堂兴趣教学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