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玉米田使用不同剂量康宽的试验报告

时间:2022-10-08 11:53:40

春玉米田使用不同剂量康宽的试验报告

摘要:为探索康宽不同剂量在玉米田应用对玉米螟的防治效果、安全性、及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同时兼顾玉米粘虫等其他害虫的防治效果,为大面积在玉米田推广使用康宽提供准确数据,我站特作此试验,找出使用康宽防治玉米螟的最佳用量。

关键词:康宽;玉米螟;防治效果;最佳用量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3)-01-0062-2

为更好的了解掌握康宽200g/L在彰武县玉米田中应用的技术定位,今年我站在兴隆堡乡那莫村和喇嘛花村进行了康宽在玉米田应用技术定位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兴隆堡乡那莫村、喇嘛花村。

1.2 试验地的基本情况

地势平坦,肥力中等。

1.3 试验药剂

200g/L 康宽悬浮剂、2%甲维盐乳油。

1.4 玉米品种

吉祥1号(那莫村),先玉335(喇嘛花村),防治对象玉米螟。

1.5 试验方法

1.5.1 试验设计 采用小区验证试验,每小区30平方米,3次重复。各小区之间设有隔离带。

1.5.2 试验处理 A1(200g/L康宽10毫升/亩)、A2(200g/L康宽15毫升/亩)、A3(200g/L康宽20毫升/亩)、A4(200g/L康宽25毫升/亩)、A5【200g/L康宽10毫升/亩(第一次用药后14天再用200g/L康宽10毫升/亩)】、A6(2%甲维盐乳油50毫升/亩)、对照CK7个处理区。如图:

1.5.3 喷药时间及方法 在一代玉米螟卵孵化盛期(7月15日)用背负式手动喷雾器进行喷药处理,喷药均匀周到。

1.5.4 结果调查 施药后15和30天,每小区调查50株,调查玉米受害株数,计算防效,同时观察田间是否对其他同时发生的害虫控制效果;施药后30天和45天,调查蛀秆数,每小区调查50株,计算防效;施药后45天,调查危害穗数,每小区调查50株,计算防效;秋后进行测产。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试验结果(详见附表)

那莫村三项平均防效(见附表4)从高到低依次是康宽25ml/亩处理处理(82.60%)、康宽10ml/亩(第一次用药后14天再次喷施10ml/亩)处理(82.46%)、康宽20ml/亩处理(79.80%)、康宽15ml/亩处理(79.61%)、康宽10ml/亩处理(76.58%)、甲维盐2%乳油50ml/亩处理(75.11%);喇嘛花村三项平均防效(见附表8)从高到低依次为康宽25ml/亩处理(79.82%)、康宽10ml/亩(第一次用药后14天再10ml/亩)处理(76.07%)、康宽20ml/亩(75.23%)、康宽15ml/亩(69.95%)、康宽10ml/亩(65.37%)、甲维盐2%乳油50ml/亩(57.38%)。

2.2 结果分析

从试验数据上看,各处理在施药后30天内,株防效、蛀茎防效都有优异的表现。其中,喇嘛花村在株防效方面除甲维盐2%乳油50ml/亩处理外,均达到了96%以上,那莫村均达到90%以上;在蛀茎防效上,那莫村达到了77%以上,喇嘛花村达到了75%以上。在施药后30天以后,随着药效的降低,在对蛀穗防效方面也有所降低,其中那莫村最高防效为65.57%,分别是康宽25ml/亩处理和康宽10ml/亩、(第一次用药后14天再10ml/亩)处理,最低为52.46%分别是康宽10ml/亩处理和康宽20ml/亩处理;喇嘛花村最高防效为53.21%(康宽10ml/亩、(第一次用药后14天再10ml/亩)处理),最低为17.43%(甲维盐2%乳油50ml/亩处理)。由于供试的玉米品种差异,先玉335属于感螟品种,随着药效的不断降低,在控制玉米螟蛀穗方面就没有表现出理想的效果。

在产量方面(见附表),两个村各处理均有不同程度的增产,那莫村最高增产率为17.83%,最低为5.04%;喇嘛花村最高增产率为61.09%,最低为39.9%,两村试验区各处理亩产量及增产率均以康宽25ml/亩处理和康宽10ml/亩、(第一次用药后14天再10ml/亩)处理表现优异,那莫村为813.08公斤/亩、增产率17.83%和791.61公斤/亩、增产率14.72%;喇嘛花村为654.60公斤/亩、增产率58.89%和663.65公斤/亩、增产率61.09%。由于今年我县三代粘虫点片面积爆发,喇嘛花村正是爆发地块,对照区受到三代粘虫的危害十分严重,尤其是棒三叶也受害严重。但从中也看出,康宽在防治三代粘虫方面也具有很好的效果,能显著地提高产量。

综上所述,相比较而言,康宽25ml/亩处理和康宽10ml/亩(第一次用药后14天再10ml/亩)处理在株防效、蛀茎防效、蛀穗防效、亩产量及增产率均有很好的表现,两个处理没有显著的差异(只是在用工上,康宽10ml/亩(第一次用药后14天再次喷施10ml/亩)处理多用了一次人工),而且这两个处理还能很好的兼防三代粘虫,对提高产量也能发挥很好作用,很值得推广。

注:上表中显著性差异分析是在p≤5%下进行分析的

作者简介:曹友文(1975-),男,汉族,辽宁彰武人,辽宁省彰武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艺师,研究方向:植保技术推广。

上一篇:现阶段农村劳动力阳光工程培训的做法与体会 下一篇:广西农垦国有黔江农场蔗叶还田改土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