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儿童保健适宜服务模式探讨

时间:2022-10-08 11:48:29

社区儿童保健适宜服务模式探讨

摘要:儿童保健工作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点工作之一。根据社区卫生服务适宜技术相关政策要求,全国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探索建立新型社区儿童保健服务模式,提升技术内涵,促进社区儿童保健工作的发展。梳理较为成功的适宜儿童保健服务模式,以供研究和借鉴。

关键词:社区;儿童保健;服务模式

儿童保健有利于增强小儿体质,有利于小儿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下降,培养品德优良、智力发达、体格健全的下一代[1]。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坚持社会大l生观念,坚持以个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会为范畴,开展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健康服务,其中社区儿童保健尤为重要[2]。

1 社区儿童保健适宜服务政策分析

1.1强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儿童保健管理中的作用 2001年,国务院颁布《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从儿童健康、教育、法律保护、环境四个方面指出了儿童发展的目标和工作措施[3]。2009年修订了《全国儿童保健工作规范(试行)》,同年实施《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规范》明确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职责、内容及要求。目前,我国已逐步形成了以基层和社区为基础,妇幼保健机构为依托,相关医疗机构为辅助的全方位、多层次管理体系[4]。为社区儿童保健提供适宜的服务模式,发挥社区作为儿童保健管理的基底作用,为社区儿童提供可及性的、连续性的、整体化的健康管理服务势在必行。

1.2明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保健管理的内容 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6年版)》征求意见稿要求,满月后的随访工作均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从胎儿出生到满3岁,医疗保健机构应对儿童进行定期检查、保健指导和追踪管理[5]。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是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之一,也是社区健康服务的重要要素[7]。目前我国社区儿保开设的常规项目大致有新生儿访视,预防接种,生长发育监测,疾病防治,营养检测,托幼机构保健指导。《规范》中对儿童健康管理适宜技术进行了详细阐述,制定了儿童保健管理技术规范。

1.3提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保健管理的要求 《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确定了社区儿保的考核指标,即新生儿访视率、儿童健康管理率,儿童系统管理率。《中国儿童发展纲要》明确儿童保健覆盖率在城市达到90%以上,农村达到60%以上,逐步提高儿童尤其是流动人口中儿童保健的覆盖率[5]。

2 社区儿童保健适宜服务模式探索

为确保“社区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适宜技术服务的落实,探索以儿童健康为中心的规范的、系统的新型社区儿童保健适宜服务模式,以便提供便捷的、整体的、连续的服务。经多年发展,国内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保健基础设施、设备硬件等基本达到要求,但由于儿保医师水平和设施配备的限制,很多儿保项目无法有效开展,我国儿童保健事业的发展仍面临诸多问题[6]。儿童保健工作技术内涵提升仍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探索以激励机制为切入点,尝试开展多种服务模式改革,建立新型社区儿童保健适宜服务模式,深入开展儿童保健工作,值得研究和借鉴。

2.1建立专业儿童保健管理团队 孔桂花[8]、李静[9]等人提出要组建一支专业的儿童保健管理队,全科医生负责全面管理,承担儿童保健的初筛、体检、家庭评估及疾病诊疗等工作;预防保健医生负责计划免疫与预防接种服务;妇幼医师负责初步评估、疫苗接种登记、新生儿随访(兼产后访视)以及资料的整理和上报;心理医生负责家长心理咨询、幼儿精神评估;社区护士负责信息录入、社区儿童联系、回访、满意度调查等;居委会工作人员负责社区联系、宣传、满意度调查和信息反馈等。团队成员分工明确,高效协作,有效地开展儿童保健管理工作。

2.2实行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流程 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是指在一个独立的区域内,按照服务流程规范地开展中心开设的所有儿童保健项目,将以往预防接种区与儿童保健区两个相对独立的区域合二为一,在同一区域完成预防接种和儿童保健[10]。《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6年版)》提到:儿童健康管理服务在时间上应与预防接种时间相结合,倡导在儿童接受预防接种时,对其开展保健服务[5]。张小棉[11]等报道我国社区儿童保健服务资源的利用率仍处于较低的水平,但儿童计划免疫服务资源利用率相对较高。因此,利用人们普遍接受的计划免疫来促进儿童保健服务的普及率,将是拓宽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的一种有效策略。

2.3转变儿童保健系统管理方式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儿童保健的需求和意识逐渐加强,医学学科的发展也对儿童保健服务的内容和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原有的儿童保健服务已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的需求[12]。何能清[13]等人提出的新型适宜模式是将儿童保健服务由以前的4∶2∶1转变为9∶3∶2系统管理方式,其中1岁内儿童健康体检9次(0、1、2、3、4、5、6、8、12个月各1次),1~2岁体检3次(15、18、24个月各1次),2~3岁体检2次(30、36个月)。体检次数的增加更能体现连续、全程、系统的儿童保健服务模式。新增部分选择项目如智力评估、抚触游泳、微量元素检测、捏脊、康复、亲子、早教等,拓宽社区儿保的内容及范围,最大限度满足家长对儿童健康保健的需要。由以往单纯的体格检查、预防接种延伸为集生长发育监测、营养指导、疾病防治、预防保健等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从而提高社区的儿童健康管理水平[7]。

2.4发挥多部门联动、一体化管理作用 徐伟清[14]等探讨多部门联动、一体化管理在社区儿童保健中的作用,从而提高服务质量。“多部门联动、一体化管理”是联动社区公安和计生人口部门、街道居委妇儿部门、社区信息、农村公共卫生员、妇儿保健、计划免疫各部门共同参与社区儿童保健工作[14]。李德姣,曾德秀[15]等人在其医院组织协调多部门参与新生儿保健项目,开展了多部门合作的保健服务模式。社区开展多部门联动、一体化管理模式必将提高儿童(特别是非户籍儿童)保健的覆盖率和管理率,保障儿童保健服务的有序开展。

上一篇:UF―500尿沉渣分析仪镜检复检的重要性 下一篇:腹腔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