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诚以待 坦诚沟通

时间:2022-10-08 11:34:11

真诚以待 坦诚沟通

当过小学班主任的人都知道,每个班或多或少总有一些让人很操心的“特殊生”。其特点是好动、贪玩,学习静不下心,懒惰,经常会犯点小错,让教师很头痛。由于外部各种因素的影响和“特殊生”自身意志薄弱,自制能力差,辨别是非的能力低下,因此,他们的进步时有反复。一些转变较好,表现不够稳定的学生,有时会故态复萌;一些已经改正了原来的缺点、错误的学生,在新的条件下,又可能以新的形式表现出来。对此,作为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要以最大的耐心和恒心,冷静地分析原因,进一步做深入细致的教育转化工作,切忌操之过急或灰心丧气,也就是说“真诚以待、坦诚沟通”。

两年前的一天我接到了校长交给的一个任务,到四(2)班处理学生打架的事。接到任务后,我赶到了现场,向班主任了解有关情况。事情起因是一名学生不小心将一名姓黄的学生的课本碰到了地上,这名姓黄的学生便对同学大打出手。班主任对我说,该生犹如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拿他没办法,在教室里撒尿、敲诈勒索同学财物、打架、无心向学、课堂捣乱,班上的学生都不愿意和他一起玩。我了解情况后,便叫该生到办公室,对他从头到脚打量一番,发现他头发长而乱,拳头紧抓,身上的衣服不时散发出异味,估计有些天没有洗过了。在对他教育一番后,他始终显出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很冷漠,眼里充满对立情绪,没有一点悔改之意。第二天,我和他的班主任去家访,了解到了他家庭情况的特殊性,爸爸因吸毒而被送到戒毒所强制戒毒,母亲离家出走多年,其由年迈的爷爷奶奶扶养,对他管教力不从心,家庭温暖的缺乏,导致其行为怪异,心灵闭塞。

回到学校后,我继续找他谈话,一次拉家常式的、平等的、无拘无束的谈话。也许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他封闭的心灵终于向我敞开,他告诉我,家里平时没有人关心他,缺乏温暖,而班里的同学不愿意和他一起玩,再加上平时经常动不动就受到老师的批评,所以索性破罐破摔。听了他的话后,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对他说“你出现这样的情况要先找自身原因,不要动不动就与老师对抗,与同学拳头相对,以后遇到不顺心的事来找我倾诉,我们一起来解决,我很愿意成为你的朋友,你愿意吗?”他听后点点头。我便从生活上、学习上向他提出一些简单的要求,要求他努力朝这方面去做。于是,我们约定每周见一次面,交流其一周来的表现,同时,我每天都抽出点时间来关注他,向班主任了解情况,和他的爷爷奶奶沟通,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育策略。果然我们约定的第一个星期五,他如期地来向我汇报表现,我指出其不足,鼓励他再接再厉。这样坚持了半个学期,他慢慢地朝好的方面发展了,克服了一些恶习,作业也完成了。

对于他的进步我心里暗暗高兴。但是,有一天,有学生跑到办公室告诉我说他又问同学要钱物,我听后十分恼火,但是很快地冷静下来,心想:如果我对他发一顿火的话,以前所做的工作就会前功尽弃,他就会回到以前。我调整好情绪后,悄悄地叫他到办公室,平静地问他是否真的勒索同学钱物,他很快承认有这回事,我静静地问他“你要钱来干什么?”他说“想买作业本和乒乓球拍。”我点点头“好,你不用担心,这些我来帮你解决,以后你千万别再乱来了。”“好,以后我听你的。”第二天,我将买来的作业本和乒乓球拍交给他,他接过作业本面有愧色地说:“老师,我一定会改正的。”看样子他一定是很后悔也很激动的。后来也有部分老师加入了我的行动,给他帮助和温暖,如有一名老师从家里拿来自家小孩的衣服送给他。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大家都说他进步了,同学们很高兴,老师也很高兴,家长更高兴。

该生的进步是老师们共同教育的结果,我在反思,如何去做这些顽皮捣蛋特殊学生的转化工作呢?我认为老师和特殊生每次的沟通谈话应该是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进行,不要居高临下,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育策略。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者最可贵的品质之一就是人性”,该生由于平时得不到表扬又受到批评太多,长期的抵触情绪使之产生逆反心理。

每个学生都有自尊心,都渴望得到爱,而当这一切得不到满足时,他会以逆反来维护自尊,或是以上课与老师对着干或是下课肆意挑衅等一些有悖常理的反常行为来吸引注意。因此教师在遇到这类学生时应该:1.帮助学生找回自信。要帮孩子找回自信,首先发现他的优点,经常有意识地分派他做一些劳动方面的事,并适当地给予肯定,让学生从内心觉得自己并不比别人差。2.教师应与家长沟通,互通学生在校的相关信息,从而达到家校共管共教。为孩子的转变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3.偏执的学生有主观片面、固执己见的思维特点,老师要诱导其依据事实来判断他人对己的态度。当偏执学生情绪不稳定时,老师应采取“冷处理”的方法。先把事情暂时冷冻,学生冷静下来,等其平静后,再以亲切的语言、和蔼的态度,进行循循善诱,深入细致和学生一起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4.对有问题的学生,不要轻易放弃,要了解其原因,多从心理的角度去分析,并给予真诚的指导和帮助。

(责编 施夏珍)

上一篇:快乐的瑞典孩子 下一篇:你还在为英语烦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