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10年,涉华贸易摩擦为何频频发生

时间:2022-10-08 11:10:08

“入世”10年,涉华贸易摩擦为何频频发生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逾10个春秋。在这10年中,中国的对外贸易飞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同时涉华贸易摩擦数量也在不断攀升。可以说,能否合理运用WTO规则、有效处理贸易摩擦,已经成为影响当今中国对外贸易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涉华贸易摩擦数量不断攀升

2002年,成功加,LWTO为中国的对外贸易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在这10年中,中国以更加开放务实的姿态站在了世界贸易舞台,取得了令世人赞叹的奇迹――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贸易总量世界第一。但是,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看到,中国在WTO这个大家庭中并非只有鲜花和掌声,各种挑战和危机也充斥在我们周围。其中,最为我们所关注的应属日益激烈的贸易摩擦。所谓贸易摩擦,主要分为四种形式,即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调查以及针对中国非完全市场经济国家地位而设立的特保调查。2002-2010年,中国共遭受贸易摩擦814起。其中,反倾销调查542起,反补贴调查43起,保障措施145起,特保措施84起。中国已连续成为遭受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可以说,贸易摩擦已经成为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最大的“绊脚石”。

在中国加入WTO的10年中,涉华贸易摩擦数量不断攀于卜。数据显示,2002年中国遭受贸易摩擦72起,涉案金额8亿美元;2009年中国遭受贸易摩擦达到128起的峰值,其中反倾销案79起,占到全球的40%,反补贴调查13起,占全球的75%,遭遇的贸易摩擦数占同期全球案件总数的43%;2010年中国遭受贸易摩擦74起,涉案金额77亿美元。

摩擦不断增多的原因在哪里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与中国相关的贸易摩擦数量不断上升?在此,我们将从内外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是内因。

中国出口企业以“薄利多销”抢占市场。“中国制造”之所以受到全球客户的欢迎,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出口商品物美价廉。中国出口企业能够以低价打开世界市场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具有丰厚的劳动力资源,并且成本低廉。丰厚的劳动力资源使中国出口企业的比较优势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低端产业,企业缺乏核心争力。

中国外贸发展结构不合理,贸易伙伴较为集中。中国外贸发展结构不合理最直观地表现在出口与进口之间不协调以及产业发展不协调,这种模式将导致两个主要问题出现:第一,出口激增将不断挤压其他国家的市场份额,加上不断扩大的贸易顺差,增大了产生贸易摩擦的风险;第二,中国出口竞争力强的产业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其中纺织、鞋帽、玩具、日常用品等产业所占比重很大。这些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缺少技术含量,极易产生贸易摩擦。

中国对WTO规则不够熟悉,应对贸易摩擦能力弱。中国虽然加,LWTO已经10个年头,但在WTO中仍然属于较新的成员,在理解、应用WTO贸易摩擦争端解决机制方面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中国企业之所以选择抢占出口份额,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内需不足。中国虽然在改革开放之后,国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但在社会保障机制不完善、中国传统思想等因素的制约下,居民消费水平增长较慢,储蓄率较高,使得企业营销不得不向海外扩张,直接导致了贸易摩擦的风险加大。

过度的行政干预。中国政府对价格和市场准入等方面的管制、为企业制定出口任务、出口退税等非市场行为偏离了贸易平衡的轨道,不同程度地引发反倾销调查。

其次是外因。

近年来国际经济不景气,导致某些国家借用贸易打压中国。中国“人世”至今,欧美等发达国家相继遭遇增长乏力问题,而以中国、巴西等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却蓬勃发展。特别是2008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接着欧洲爆发债务危机,并且至今没有明显起色。因此,西方不少国家试图通过挑起贸易摩擦,达到其牵制中国的目的。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在世界范围内也不绝于耳,特别是一些别有用心的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各种手段遏制中国崛起。针对中国依靠外贸拉动的经济发展模式,一些国家采用挑起贸易摩擦的方式遏制中国经济发展。

中国生产的纺织、食品、日常用品等产品在世界市场上占据很大的份额,而这些产品又大多是生活必需品。一些国家以保证国家经济安全、保持进口多元化为由,阻止中国产品垄断其国内市场,进而导致贸易摩擦。

同时,WTO相关条款的模糊性与争端解决机制的缺陷为贸易摩擦提供了机会。首先,WTO为了协调缔约国之问的利益,避免贸易自由化对各国国内经济过分冲击,制订了一系列例外条款,缔约国可以以维护国际收支平衡、促进特定工业的建立、维护国家安全、环境保护等理由修改、暂停甚至撤销WTO的各项义务。这些“例外”具有相当的模糊性,常常为贸易保护主义所利用,堂而皇之地限制进口(例如欧盟不断采用绿色贸易壁垒阻碍中国农产品出口等),导致贸易摩擦的发生。其次,发达国家主导的WTO((TRIPS协议》使得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提高,但该协议在很多方面超出现行国际公约保护水平,这是由一些发达国家在对外贸易中保护本国经济利益的需要决定的。这种过分保护,易出现权力滥用,导致隐性贸易摩擦。究其原因,wTO争端解决机制的缺陷很大程度上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谈判地位的差异造成的,这也助长了贸易保护主义挑起贸易摩擦气焰,使得贸易摩擦的发生几率增加。中国如何应对贸易摩擦

在融入世界贸易体系的进程中,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有竞争就会有摩擦。贸易摩擦并不可怕,关键要看我们如何处理和对待,如何通过提高自身的发展水平来尽量避免摩擦。

随着经济的不断强大,中国应该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国际事务中去,借助亚太经合组织、G20等国际组织提升中国在国际的政治地位和话语权。可以看到,中国之所以在遭遇贸易摩擦时表现得较为“疲软”,就是因为制定游戏规则的往往为发达国家,而中国只能服从。因此,中国应在未来积极参与规则制定,打破由欧美垄断的政治经济格局。也只有这样,中国才能在未来的贸易摩擦中挺直“腰杆”,从容面对。

与中国相关的贸易摩擦不断升级,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中国外贸的发展模式存在一定的问题。随着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注重贸易增长的效益,转变贸易增长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应该看到,中国外贸的比较优势更多地集中在低成本和高投入,属于粗放型增长。针对这一情况,各级政府应积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帮助出口企业进行重组和整合,对其自主研发的高端产品给予金融、税收等方面的支持,推动出口企业进行技术和产品结构的升级。同时,政府应着力研究完善技术创新和结构升级的制度条件,化解制度约束,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使技术创新和结构升级能够获得更高的效益。

从世界范围来看,服务贸易迅猛发展,并且鲜见贸易摩擦。因此,无论是从产业转型升级角度,还是规避贸易摩擦角度,中国都应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据统计,2010年中国的服务贸易快速发展,金额达3624,24L美元,其中进口居世界第三,出口居世界第四。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中国的服务贸易出口主要集中在运输、旅游、建筑服务等传统优势领域,而其他领域略显疲弱。因此,在未来的服务贸易发展中,中国应着力发展金融、保险等行业,加大力度提升中国服务业综合国际竞争力。

中国的外贸存在贸易伙伴集中,依存度过高的问题。这将容易形成买方垄断,造成中国出口商品在遭遇贸易摩擦谈判时处于不利位置。因此,中国企业应通过调整和完善出口战略,实现市场多元化,分散遭遇贸易摩擦的风险。中国开展“市场多元化”战略的重点,应是大力开发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市场,这些国家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会给中国带来很多机遇。

上一篇:山村史庄子的带头人郭瑞环 下一篇:多元并举唱响内蒙古农牧业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