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爱伦·坡文学理论中“美”的概念

时间:2022-10-08 09:12:09

论爱伦·坡文学理论中“美”的概念

摘要: 本文以“美”这一概念作为论述的中心,重点对爱伦・坡对诗歌理想长度的界定,对诗歌最佳基调的陈述,对诗歌音乐性的钟爱,以及对统一效果的执著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从中得出结论,爱伦・坡所谓的“美”并不是一种属性,而其实是一种效果,即作品对读者所产生的一种影响力。

关键词: 美 诗歌长度 诗歌基调 效果统一论

一、引言

美国作家埃德加・爱伦・坡是一位公认的世界文坛怪杰,在文学理论的探索上,他的贡献是史无前例的。事实上,“爱伦・坡是第一位有意识的文学理论家”,他大力提倡文学作品的内容应保持一种“统一的效果”。他还认为文学是一个思想的世界,不必与现实相连――呈现出一种唯美主义者“为艺术而艺术”的思想。本文旨在对爱伦・坡文学理论中的“美”的概念作概述性的阐释,以期对其理论中“美”的本质进行初步探讨。

二、爱伦・坡文学理论中的“美”

按照爱伦・坡对诗歌理论的阐述,自然将诗情赋予每一个人。这里的诗情指的是爱伦・坡对“美”的渴望。正如爱伦・坡在《诗歌原理》中所述:“远方依然有某种东西还没有实现。我们依然还有一种饥渴未获消解,他并没有向我们战士清澈的甘泉来缓解我们的这种饥渴,这种饥渴属于不朽之人所有。那既是他永久存在的一种结果,也是他永久存在的一种暗示。那是飞蛾拥抱星星的愿望。那不再仅仅是欣赏我们眼前的美――而成为一种力图靠近天堂之美的疯狂努力。”从这一意义上来说,美并不是一种属性,而是一种效果,正如爱伦・坡在《创作哲学》中所说:“的确,当人们谈论美时,确切一点说,他们不是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指一种属性,而是指一种效果――简而言之,他们恰恰是在指灵魂所受到的强烈而且纯洁的振奋――不是指心智或者感情上的振奋。”由此可以推断出,爱伦・坡所指的“美”实际上是一种读者情感的反应。因此,如果读者无法感受到一部文艺作品的美感,那这部文艺作品便没有美可言,而只是虚无。

为了在读者心中营造出自己预先构思好的效果,爱伦・坡界定了诗歌的理想长度,规定了诗歌的最佳基调,而且将音乐纳入了自己的诗歌理论框架中,最后又提出了自己理论的中心,即统一效果。下面我们将对其一一进行探讨。

三、诗歌的长度

爱伦・坡在自己文学批评生涯的早期就颇为深切地感到,如果一部文艺作品能够获得预先构思好的效果,就必须保持统一的印象。而且,爱伦・坡还武断地得出结论认为,“一首诗歌必须要简短”,“一首长诗从定义上来说断然就是一种矛盾”,因为“一篇长篇大论不可能长时间的保持其对灵魂的振奋”。然而从另一方面来讲,尽管爱伦・坡指出,短诗虽然有时候能产生出某种独到的或者是生动的效果,但一首诗歌过短也是不可取的。

四、诗歌的基调

爱伦・坡在《创作哲学》一文中曾这样写道:“……一切经验都显示,这种基调应该是忧伤的。不管何种美,但凡要获得最高形式的体现,就必须要将多愁善感的灵魂激动得泪流满面。由此而知,忧郁是所有诗歌基调中最为合法者。”其实可以说,爱伦・坡将他时代那种情感作为普遍情感的做法大有维多利亚时代的遗风。在维多利亚时代,多愁善感的人们可能会被美感动得泪如雨下,但是,现代的美学家大多数却更倾向于认为对一部艺术作品的反应应该是冷静的。

五、音乐――诗歌神奇效果的催化剂

研究爱伦・坡的诗歌可以发现诗歌的韵律在他的诗里备受推崇,爱伦・坡的诗歌其实是“对美的韵律性创造”。在这一点上,他的《乌鸦》一诗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719个完整的音步之中,705个是完美的抑扬格,10个为不确定的抑扬格,而只有4个为明显的抑抑扬格”,《乌鸦》诗在韵律上可以说近乎完美,事实上爱伦・坡的诗中出现的不规则音步很少超过25%。为了达到诗歌在韵律上的规则性,爱伦・坡摒弃了古语、矛盾、倒叙,以及相似手法的运用,音乐化在他的诗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爱伦・坡认为音乐诗与理想之美关系最为密切的尘世经验。因此,为了能够将人类提升到一个可以窥探到真正的美的地方,又必要将诗歌高度音乐化。从爱伦・坡对诗歌原理的阐述中我们可以得知,音乐已经变成诗歌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特别是当诗歌使用音乐来获取奶中神圣之美时,我们甚至可以说音乐剧变成了诗歌本身。因此,爱伦・坡在“诗歌原理”一文中这样写道:“……音乐,以音步、节奏和韵律形式,占据了诗歌中如此重要的一个瞬间,任何舍弃它的行为都是极不明智的,它(音乐)是如此重要的一个辅助手段,任何杜绝其帮助的人无疑愚蠢之至……”

爱伦・坡在“致B先生书”和其他的一些评论中指出,诗歌作为美的艺术只能通过产生狂喜或者幻象来诱发美感;由于韵律能够产生一种类似催眠的效果,从而迫使感觉脱离其外部显示,并且促使大脑接受情感的刺激。由上所述可得知,当读者陶醉在诗歌音乐之中的时候,他们果真会失去自我控制,从而陷入爱伦・坡在事先为他们设计好的幻境之中去。

六、统一效果

爱伦・坡美学理论的核心部分“效果统一”论包含有两层意义:其一,指的是作品须简短,正如我们已在以上章节中提到的;其二,指的是一部文学作品的所有元素应和谐地融为一整体,创造出一种统一的效果,而没有任何的陈词滥调和走题。

爱伦・坡认为,诗歌会产生狂喜,或者说某种印象。而狂喜的状态又不能长时间的保存。因此诗歌必须得简短。然而,如果一首诗歌过于简短,那么其韵律产生的效果就会遭到削弱,灵魂也就不能深深地感动。这里,爱伦・坡关心的是作品的整体效果,但是作品的长度必须要根据爱伦・坡所谓的狂喜的持续时间而改变。这一理论同样适用于短篇小说,但对于长篇小说却无能为力,这是因为长篇小说篇幅太长,很难集中精力一气读完。读者在阅读的时候,作品对他施加的刺激绝对不能受到任何干扰。爱伦・坡规定短篇小说的阅读时间也不能超过两个小时,爱伦・坡认为,在这个时间之内,一个人会完全摆脱尘世杂事的困扰,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阅读活动中去。然而,还有一点值得我们去注意,爱伦・坡从自己的亲身工作中体会到,生活日渐增长的复杂性会产生对短篇小说的膨胀需求。因此,如果将短篇小说确立为一种艺术形式,评论家可以对其进行恰如其分的评论,短篇小说是在作者和读者之间架设起来的一座桥梁。爱伦・坡对文学作品阅读时间的关心既是出版方面的考虑也是出于对实用心理学的研究。简洁在短篇小说中,从心理方面来说并没有在诗歌中那样有必要,但却同样是使作者在读者身上制造最佳效果的有效途径。

对那些认为艺术作品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感动读者的人来说,爱伦・坡的观点着实有些令人担忧,因为在同一效果学说的统率之下,小说会丧失其所有的社会和伦理价值。然而,作为一种对写作技巧的描述来说,还是取得了令人惊讶的成功。

七、结语

我们对爱伦・坡的文学理论框架做了一番探讨之后可以明白,爱伦・坡所谓的“美”,其实是种效果,即作品在读者身上催化出的某种奇特的效果。为了达到所期望的效果,爱伦・坡界定了诗歌的长度在两个小时之内一气读完,定义了最为合法的基调――忧郁,强调了诗歌的音乐性。而且,更为重要的是,爱伦・坡提倡“统一效果”,认为一部作品中所有元素都应和谐地融为整体。作为一位有意识的文学理论家,爱伦・坡运用他的理论于他的文学创作实践之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参考文献

[1]Jacobs,Robert D.Poe:Journalist and Critic.NewYork: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 Press.1969.

[2]Poe,Edgar Allan.Poe:Essays and Reviews.The Virking Press.1984.

[3]常耀信.美国文学简史.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0.

[4]夏之放.文学意象论[M].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

上一篇:语用推理中的认知语境凸显 下一篇:中法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