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鱼养殖过程中发病的原因及防治分析

时间:2022-10-08 08:15:10

淡水鱼养殖过程中发病的原因及防治分析

摘 要:作为淡水养殖大国,我国目前在淡水养殖过程中,还有许多的问题存在,这些问题对我国淡水养殖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制约。若对这些问题没有充分的了解,就会有各种问题发生。本文对淡水鱼养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同时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对科学的淡水鱼养殖方法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养殖;淡水鱼;问题;防治

中图分类号:S941 文献标识码:A

养殖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随着不断发展的国民经济,带动了养殖业的发展。在世界上,我国的淡水鱼养殖一直位居首位。但迄今为止,由于缺乏足够的养殖经验,很多养殖户在养殖的过程中,会有各种问题层出不穷,特别是出现的各类疾病,在某种程度上将养殖户的积极性打消,本文重点探讨的是淡水鱼发病原因和预防措施。

1 养殖过程中淡水鱼发病原因分析

1.1 微生物及病原体的感染

嗜水气单胞菌感染是其主要的组成部分。在发病初期,会有充血现象出现在淡水鱼的身体表面,主要是在口腔、颈部和体侧等位置出现。这种感染会降低淡水鱼在水中的活泼程度,若鱼体病情严重,还会导致出血等一系列严重问题。表现为腹部出现肿胀,而眼球部分也开始突出,这样鳞片开始竖起,淡水鱼有粘液便排出,最终出现感染甚至是死亡。另外,一些鸟类、蛙类和鼠类等带着病原体,将淡水鱼直接吞食,会对鱼类带来直接或间接的危害。

1.2 缺乏合理的营养调配

养殖户在对淡水鱼进行喂养的过程中,所使用的饲料往往很单一。由于普遍偏高的喂养饲料的系数,会造成淡水鱼类有较长的生长期。若长此以往下去,会对生产水平带来一定的制约,同时会降低经济效益,对淡水鱼的养殖带来一定的影响。若再进行强化喂养,将各种小杂鱼不间断的、过量的喂养,会不断积累各类鱼类肝脏脂肪,这样会对肝功能带来破坏,最终会破坏鱼类自身的平衡性。而在鱼类赖以生存的水生环境中,若不适当的注水,会造成鱼苗出现跑马病,鱼类患上白头白嘴病。

1.3 药物性的外在因素

很多内部产生的病菌或外来的污染物,在生态环境的影响下,会造成淡水鱼农药和重金属等中毒,会使鱼肝组织出现坏死和变性。若严重污染到地下水源,还会直接影响到淡水鱼的生长环境。

2 淡水鱼发病的防治措施

2.1 调控水生环境

据相关资料显示,在淤泥中各种细菌会达到1a以上的存活时间。所以,没有彻底清除淤泥,是淡水鱼发病的主要根源之一。因此,必须做好各类准备工作,才能投放鱼苗。如对养殖区域进行彻底的清理,将传播途径切断,并进行有效的消毒。在每年的秋季,将养殖区域的水放干,并进行暴晒,彻底进行消毒,将各类病原菌杀灭。在发病流行季节,在泼洒消毒剂的同时,在内服抗菌药饵如氟哌酸等。连续服用3d,每天服用1次,用量为治疗量的一半。合理使用四环素类药物,严禁在水体中投放农药,将鱼药取代,或者是使用国家禁用的、有较高残留度和较大副作用的鱼药,规避发生各类损失。而中草药的运用,效果会非常显著,可根据鱼类的生长需求,将中药草投放在养殖区域,使病原体的存活率降低,进而促进鱼类的生长。

2.2 投喂方式应科学和合理

2.2.1 合理搭配氨基酸和蛋白质

在鱼类生长过程中,氨基酸和蛋白质是不可获缺的营养元素。其投放指标要求不超过28%~34%,而鱼类在不同的生产阶段,会需要不同量的氨基酸和蛋白质。所需要的蛋白质量必须适应一定的水温环境和鱼体的生长阶段,这样时期不同,要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搭配方式。

2.2.2 鱼体对油脂的需求量

作为动物中的一种,也需要不断供给鱼类各种能量。而在鱼类的生长过程中,油脂是非常重要的能量。和其他动物一样,鱼类也需要吸收同样的油脂。它是重要的能量来源,支撑鱼类从事一切活动。所以有必要将油脂投放在饲料中。鱼类需要通过消化道来吸收油脂,并且直接在肝胰脏和肠道内直接储存。因此将油脂投放于饲料中,会对组成鱼类体内的脂肪和储存能量带来直接的影响,会使鱼体的味道更加鲜美。而在鱼类的生长过程中,氧化油脂会产生一定的毒副作用,对鱼类的成长带来一定的影响。所以添加剂合理的情况下,会使鱼类更好的吸收油脂。调查资料显示,对于油脂的总体需求,鱼类大约是要求18%~20%之间,因此投放量需适当。

2.2.3 摄取碳水化合物

针对碳水化合物,尽管鱼类的需求并不显著,但若没有足够的碳水化合物摄取量,会直接降低鱼类对油脂、蛋白质等的使用率和吸收量。

2.2.4 合理搭配维生素

在饲料中若没有足够的维生素含量,会降低鱼体的免疫力和机能,进而伤害到鱼体,所以在饲料中维生素的作用是非常显著的。

3 搞好水质调控

依照不同的淡水鱼的种类,应对放养的密度密切关注,同时喂养必须合理。而除了养殖区域的饲养管理水平、鱼体种类、饲料、水质和环境会对其产生一定的制约外,混养和喂养也对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所以必须实施多品种混养,将池塘鱼类放养密度增加,才能将水体的生产潜力充分发挥出来,若仅仅是单养一种鱼,有较少的混养品种,则无法实现好的效果。

4 结论

科学实验证实,养殖方法科学合理,会进一步促进淡水养殖业的发展。所以既要实施科学的管理,还要挖掘一切有利条件,破解养殖过程中的难题。养殖方法一定要科学,养殖户应综合分析各种养殖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及养殖条件,在实践中合理运用,促进淡水养殖业的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侯传宝.淡水鱼肝胆病变的成因、症状及防治[J].渔业致富指南,2009(05).

[2] 敖礼林.淡水鱼水霉病及其综合防控[J].特种经济动植物,2010(12).

[3] 刘堂水.养殖水体肥不起来的原因分析与解决措施[J].渔业致富指南,2009(22).

上一篇:浅谈基层防疫检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强化社会服务功能 提高技术到位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