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冬性大白菜新品种黔白9号的选育

时间:2022-10-08 07:16:09

强冬性大白菜新品种黔白9号的选育

摘 要:黔白9号是针对贵州省冬春、早春、春夏反季节大白菜生产需要及春夏叶菜淡季市场需求,采用2个强冬性自交不亲和系材料CQ2和ye14-2杂交育成的中晚熟一代杂种。该品种冬性极强,抗寒性、抗病性强,商品性佳。在冬春严寒条件下长势好,产量4 668.4 kg/667 m2,适宜在贵州大白菜产区及类似生态区作晚秋种越冬栽春季上市以及早春栽培春夏上市。

关键词:强冬性;大白菜;黔白9号;选育

中图分类号:S6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547(2014)02-0016-03

选育强冬性耐抽薹的春季专用大白菜品种是解决冬春、早春大白菜生产及春夏叶菜淡季市场供应的关键。为了满足迅速发展的反季节大白菜生产需要,贵州省园艺研究所等利用贵州省特有的抗寒、耐抽薹种质资源,通过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育成强冬性大白菜新品种黔白9号,并于2013年7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黔审菜2013002号。

1 选育过程

黔白9号是以2个强冬性自交不亲和系材料杂交育成的中晚熟一代杂种。母本CQ2是2005年从韩国品种春大强中选择优良单株,经多代自交分离,定向选择强冬性优良单株,经多代人工蕾期授粉,系统选育而成的自交不亲和系,具有抗寒、耐抽薹、抗性强、品质好、商品性佳、配合力好等特性,还具有较强的自交不亲和性,花期亲和指数0.89;父本ye14-2是2008年抗凝冻调研时从威宁地主栽品种黄秧白中选择优良单株,通过多代加代单株自交、定向选育,培育出的抗寒、耐抽薹优良自交不亲和系,花期亲和指数0.92,株型紧凑,叶色深绿,抗性强,味甜质优,配合力好。2010年春用18个自交系及自交不亲和系进行配合力测定,该杂交组合表现较好,符合育种目标,2010年秋至2011年春在贵阳进行了田间品种比较试验,在此基础上,2011年秋至2012年春及2012年秋至2013年春在贵阳、威宁、遵义、罗甸及三穗5个县(市)进行了区域试验,2012年秋至2013年春在贵阳、威宁、遵义、罗甸及三穗5个县(市)进行了生产试验。

2 选育结果

2.1 丰产性

①田间品种比较试验 参试组合有5个,ye12-3×C-2、CQ2×ye14-2(审定时命名为黔白9号)、ye15-1×hun2、C-1×G3-26和L19×F38-16,以贵州省栽培较多的品种北京小杂55、四季王和贵州省已审定推广的春大白菜品种黔白5号[1]为对照,共8个品种(组合)。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3次重复,小区面积8.4 m2,行株距40 cm×40 cm。2010年10月9日用育苗盘露地育苗,11月12日地膜覆盖定植,2011年3月上中旬收获。田间各项管理措施均一致。结果表明,黔白9号平均667 m2产量为4 682.3 kg,对照黔白5号为4 627.5 kg,黔白9号比对照黔白5号增产1.18%,对照北京小杂55和四季王由于都发生未熟抽薹,没有包心结球,因而没有叶球产量。

②区域试验 参试大白菜杂交组合有ye12-3×C-2、CQ2×ye14-2和ye15-1×hun2,以推广品种北京小杂55、四季王和黔白5号为对照,共6个品种(组合)。试验小区地势平坦,前茬一致,肥力均匀。均按秋播越冬栽培春收的反季节栽培进行。试验小区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四周设保护行,小区面积5.76 m2,每小区栽32株。田间各项管理措施均一致。结果表明,2012年、2013年黔白9号667 m2平均净菜产量分别为4 637.8、4 698.9 kg,2 a各试点平均产量为4 668.4 kg,在参试组合中排在第3位。对照黔白5号2 a各试点667 m2平均净菜产量4 652.1 kg, 黔白9号比黔白5号增产0.35%,北京小杂55、四季王2个对照品种均发生未熟抽薹开花,所以无叶球产量。

③生产试验 各点生产试验结果表明,黔白9号单球质量1.33 kg,667 m2平均净菜产量4 670.7 kg,比黔白5号增产0.51%,产量在参试组合中排在第3位,综合性状优。另外2个对照品种北京小杂55和四季王均发生未熟抽薹现象,没有叶球产量。

2.2 物候期

黔白9号秋播越冬栽培春收的平均生育期(即播种至叶球成熟天数)为144.7 d,对照品种黔白5号的平均生育期为135.1 d,黔白9号较黔白5号晚熟9.6 d。北京小杂55 和四季王2个对照品种未熟抽薹开花,没有包心结球(表1)。

从播种至抽薹的天数看(表1),黔白9号耐抽薹性在参试品种中表现最强,抽薹最晚,抽薹期分别比对照品种北京小杂55、四季王和黔白5号晚24.2、19.6、11.2 d。在2011年冬春栽培中,在贵阳试验点地膜覆盖定植后,在生育期中经历了-5℃的天气11 d,-5~-1℃的连续低温天气32 d,之后又经历22~26℃的高温天气4 d,大白菜极易提早抽薹开花,韩国四季王、强势、春大强、日本春皇白、健春、北京小杂55等41个国内外品种均未熟抽薹开花,而黔白9号却未发生冻害及未熟抽薹现象,生长良好,表现整齐,包心结球正常。

2.3 主要特征特性

在省区域试验中对黔白9号的主要特征特性进行了观察记载。从表2可见,黔白9号株高、株幅均最小,株型直立紧凑,结球率、净菜率高;叶球合抱直筒形,叶帮比最大,软叶较多。

2.4 抗病性

贵州雨水多、湿度大、光照弱,冬春季栽培大白菜的主要病害为霜霉病和软腐病。在区域试验中,于大白菜生长中后期,调查统计了霜霉病等主要病害的发病率(表3)。 2 a试验结果表明,黔白9号的霜霉病发病率最低,2 a平均为1.11%,分别比对照品种北京小杂55、四季王和黔白5号 降低5.22、7.72 和1.49个百分点,黔白5号、黔白9号无软腐病等病害发生,黔白9号田间表现抗病性强。

3 品种特征特性

黔白9号属中晚熟一代杂种,越冬栽培生育期144.7 d,早春栽培生育期85 d;株型直立、矮小紧凑,株高28.8 cm,开展度42.2 cm×42.2 cm;外叶深绿,叶面皱缩,叶柄绿白;叶球矮桩合抱直筒形,心叶浅绿,叶帮比0.792 7;抗寒性好,在冬春严寒条件下长势好,结球紧实,单球质量1.33 kg,667 m2产量4 668.4 kg;抗病性好,冬性极强,抽薹期分别比对照品种北京小杂55、四季王和黔白5号晚抽薹24.2,19.6,11.2 d,商品性佳,综合性状优。

4 栽培要点

该品种适宜贵州及相似生态地区栽培,除正季栽培外,还适合冬春、早春、春夏及夏秋反季节栽培。贵州中部温和地区作越冬栽培,适宜播种期为9月下旬至10月上中旬;作春大白菜栽培,适宜播种期在1月下旬至4月上中旬。

反季节栽培采用护根育苗移栽,高温露地育苗,可用遮阳网遮荫,出苗后及早间苗并采用药剂防治黄曲条跳甲、菜青虫等害虫。播后30 d左右(秧苗具3~5片真叶)适时定植,667 m2种植3 800~4 600株。早春育苗宜采用大棚或小拱棚等保温设施。选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播前犁耙好地,使土壤疏松、平整。采用深沟高畦栽培,沟深20~

30 cm。施足基肥,每667 m2施腐熟农家肥3 000~

5 000 kg和复合肥50 kg作基肥。定植后要加强肥水管理,以促为主,一促到底。当叶球有八成左右包心紧实时,即可根据市场情况陆续采收上市。

参考文献

[1] 赵大芹,董恩省,王鹏,等.耐抽薹春大白菜新品种黔白5号的选育[J].种子,2013(9):102-103.

上一篇:远古微生物袭来,是一场灾难? 下一篇:用户十分钟离开你网站的25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