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技术将改变就医方式

时间:2022-10-08 06:54:16

物联网技术将改变就医方式

某天早上醒来,你随身携带的手机、手表或者腰带,突然“嘀嘀”地发出了信号,提醒你的身体有了健康问题,同时信息发送到医院,如果病情紧急的话,救护车会直接开到你家里来,如果不是太严重的话,你可以跟社区医生通电话,医生接电话的同时就可以直接查看你的医疗档案,经过远程会诊,预约好第二天10点去进行检查,所有的结果和处方将自动记录在档案中,下午回到家,就可收到医药物流按处方配送的药物,费用会自动通过医保支付,之后,对于药物的监控还在继续……

这不是科幻小说,上面描述的就医过程未来几年将成为现实,物联网已经来到我们的身边,已经开始改变我们的生活,甚至还能实现更多的可能。

什么是物联网?物联网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它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延伸和扩展的网络。

物联网在医疗卫生领域的病人身份管理、移动医嘱、诊疗体征录入、移动药物管理、移动检验标本管理、移动病案管理数据保存及调用、婴儿防盗、护理流程、临床路径等管理中,均能发挥重要作用。例如,每位住院病人佩戴的腕带,存储了相关信息(过敏史、每天用药和打针情况),可帮助医生或护士对交流困难的病人进行身份的确认,只要拿着机器一刷,就一目了然。在产科病房的出入口布置固定式读写器,每当护士、产妇和婴儿需要通过时,先读取他们身上的识别卡或者腕带,身份确认无误后房门才能打开,所有的身份信息及出入时间记入数据库,防止婴儿被盗就是其好处之一。

物联网技术在药品管理和用药环节方面也能发挥巨大作用。数据显示,美国医疗事故排在死亡原因的第五位,药物不良事件为所有非手术医疗疏失之首位。通过物联网技术,就可以将药品名称、品种、产地、批次及生产、加工、运输、存储、销售等环节的信息,都存于RFID标签中,当出现问题时,可以追溯全过程。同时还可以把信息传送到公共数据库中,患者或医院可以将标签的内容和数据库中的记录进行对比,从而有效地识别假冒药品。另外,在用药过程中还可加入防误机制,包括处方开立、调剂、护理给药、病人用药、药效追踪、药品库存管理、药品供货商进货、保存期限及保存环境条件等。

(摘自《新民晚报》)

上一篇:内向的人更易成功等6则 下一篇:高血压患者的3个“慢性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