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文化结构图示下的建筑涵义

时间:2022-10-08 06:28:25

浅谈我国文化结构图示下的建筑涵义

【摘要】:我国建筑承载着我国强大的传统文化,演绎了独树一帜的建筑涵义,本文对一些影响比较大的传统思想作了介绍,浅谈中国建筑在这些思想的影响下有了怎样的不同的呈现。

【关键词】:天人合一五行 易经建筑 文化

中图分类号:E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是历史的纪念碑,从某种意义上讲,我国建筑就是一部凝固的史书,它集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哲学、伦理观念、科学技术等为一体,更确切地说,我国文化的理念在建筑中得到了充分的运用。从建筑的文化本质而言建筑是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集合,他以自己独有的形式揭示一定的审美观念和处世原则。既能够反映出时代特征又具有浓厚的民族烙印。我们甚至可以认为建筑是一种物质化的民族精神和民族哲学。下面介绍一些影响我国建筑的主要文化思想,看看在这些文化思想在建筑里的具体体现。

一、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

“天人合一”这一和谐思想,贯穿了我国哲学并影响中华民族的审美观念,因此在我国的建筑中也带有浓厚的追求天地人三者和谐为一的“天人合一”意识。然而这种“天人合一”的建筑意识在具体的建筑过程中又和具体的儒释道文化结合起来。因此,儒释道具体的“天人合一”观念才对中国的建筑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我国传统的建筑文化,由于受到儒释道“天人合一”观念的影响,不欲以自然和人工来竟久存,而是与自然保持和谐的关系。

我国古建筑的外部造型,也体现出与自然协调的意念。轮廓柔和,曲线丰富,在稳重中呈现出一定的变化。硕大的屋顶铺以漂亮的反曲线和轻巧多姿的翼角,整体看起来象鸟的飞翼,给予建筑一种柔性的适应感,使之与山水林木等自然环境取得了相当的和谐。中国建筑在整体规划中以群体取胜,注重虚实结合,以内收的凹曲线与依附大地,横向铺开的形象特征表达出与自然相适应,相协调的艺术观念。

例如中国北方的传统建筑四合院,是我国古老、传统的文化象征。“四”东西南北四面,“合”是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这就是四合院的基本特征。

四合院的房屋布局是既定的,对家庭成员的居住安排也有严格规定,反映出传统大家庭的等级观念,“长幼有序”的传统要求。布局上一般是正房高于侧房,面积也比侧房大,住房安排上一般是家长住在正房,晚辈住在厢房霍泽华耳房,一家老少,从上到下,什么辈分的人住什么样的房,一切都是按规矩来,没有可争议的。这种安排不仅突出了家长的地位,而且有助于家族内部的秩序,强化等级观念。内宅中位置优越显赫的正房,都要给老一代的老爷、太太居住。北房三间仅中间一间向外开门,称为堂屋。两侧两间仅向堂屋开门,形成套间,成为一明两暗的格局。堂屋是家人起居、招待亲戚或年节时设供祭祖的地方,两侧多做卧室。东西两侧的卧室也有尊卑之分,在一夫多妻的制度下,东侧为尊,由正室居住,西侧为卑,由偏房居住。东西厢房则由晚辈居住,厢房也是一明两暗,正中一间为起居室,两侧为卧室。也可将偏南侧一间分割出来用做厨房或餐厅。

此外,四合院还内含民俗民风和传统文化。院落中的门楼、门墩、照壁、花坊、房檐屋脊和门窗等处的装修、雕饰、彩绘也处处体现着民俗民风和传统文化,表现出人们对美好、幸福、吉祥的追求。如以蝙蝠、寿字组成的图案,寓意“福寿双全”;以花瓶内安插月季花的图案寓意“四季平安”;而嵌于门替、门头上的吉祥语,附在抱柱上的楹联,以及悬挂在室内的书画佳作,更是集贤哲之古训,采古今之名句,或颂山川之美,或铭处世之学,或咏鸿鹊之志,风雅备至,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有如一座中国传统文化的殿堂。四合院的建筑设计正是符合了儒家的“天人合一”的思想。

二、五行学说的运用

中国古代的木构架建筑,独树一帜,自成体系,从它的产生、发展到完善、成熟,最后达到了尽善尽美、炉火纯青,可以说在现代建筑出现以前一直担负着中华民族的居住、宗教活动、行政执法、商业贸易等的空间需求。中国传统建筑为什么采用木头作为主要建筑材料?这一问题在五行学说里找到了答案。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中国古代认为这五种常见的物质是构成世界万物的元素,木作为组成五行的要素之一,出于土地,入于阳光,生生不息,乃自然生命力旺盛之象征,它承天之雨露,向阳而长,乘地之养育,入阴而生,即阴阳合和之产物。木气代表四季之春天,属阳,是人生少年,是出生、生长和统一的象征。中国人认为,人为万物之灵、天地造化之首,而建筑为人所居,乃天地阴阳相聚之处,即阴阳之枢纽。故而建筑须得天地之气,选用木头为主要建筑材料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五行还代表方位、颜色和数字(源于河图),东方属木为青色对应的数字为三和八、西方属金为白色对应的数字为四和九、南方属火为赤色对应的数字为二和七、北方属水为黑色对应的数字为一和六、中央属土为黄色对应的数字为五和十。紫禁城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型,更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精华和杰出代表,其整体规划布局就暗合了五行学说的规律。紫禁城中央三大殿的台基是工字形或倒土字形,作为北京城和紫禁城的中心,这个土字形,绝非偶然,也并非建筑型制问题,因为我国古代的地图方位与今天地图的方位正好相反是上南下北,看起来正好是一个“土”字,在河图、洛书九宫中,中央(中宫)也均为五属土。土为中,象征权力,表达了居中不偏、不正不威,统治阶级至高无尚,这就是“必居中土”的道理。紫禁城建筑为什么用黄色琉璃瓦、白色台基、红色宫墙、青绿点金彩画和红色柱子?其实,这也是五行所代表颜色的体现,土为中,代表色为黄色,最为高贵,所以琉璃瓦用黄色,其余白、青、黑、赤也为五行所代表的颜色为正色,等级最高。这些现象说明传统文化和建筑美是并行不悖的,或者说传统文化是建筑的美学根基。还有一个不大引起注意的问题,北京城的皇城为什么不是一个完整的正方形,而是在西南角缺了一个口?《中国建筑史》只说明了“北京城的布局以皇城为中心。皇城平面成不规则的方形,位于全城南北中轴线上”。为什么不规则呢?是做不到或疏惑大意吗?当然不是,它是人为的。表面上看似乎是照顾南海,可又很局促。从五行学说中的相生原理(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和八卦方位上分析,在相生相克图上惟独在东南角上没有相生相克关系,而在后天八卦方位上的西南方也是最不好的位置,为坤方(绝命),作为皇宫建筑这当然是最大的忌讳。

三、易学的运用

《易经》对中国建筑的影响极为深远。在古代,它以“意”与“象”结合的思维模式,以及阴阳协调的原理,孕育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中国古代风水学。同时将其在中国建筑学领域发挥得淋漓尽致。以北京城及故宫为例:

明清北京城的平面形状为什么是凸字形,外城为什么只建了一部分,《中国建筑史》教科书和其它有关著述的解释是“由于当时财力不足,只把城南天坛、先农坛及稠密的居民区包围起来,而西北东三面的外城没有继续修筑,于是北京的城墙就成了凸字形。”这样的解释表面看是乎很有道理,但仔细看,照这样的说法东西两边的内城和外城似乎离的太近了,不足600米,显然匠师们是不会这样规划的。若用易学解释,按洛书九宫图,上南为九、为乾、为阳、为天,下北为一、为坤、为阴、为地,北京城正是乾天包坤地的格局。且外城南城墙向内呈缓弧形,符合易学中的南为天,内城北城墙为直线,符合易学中的北为地,即古代的“天圆地方”之说的象征。外城东南角凸出,按先天八卦之方位为“兑”,为泽,故补之。内城西北角切去一角,因西北系“艮”位,为山,故切之,这绝不是无道理的随意或测量技术所致。再者北京城的城门数也符合“河图”南七、北六之数,南城为阳,开七座门,且正南向为三座,北城为阴,开六座门,正北向为两座,非常巧妙。所以,应该说整个北京城的规划是一个很严格遵守传统文化的杰作,是建筑美与环境美的真正结合。其美学根基正是传统文化中“易学”的运用。从构图看,比元大都、长安、洛阳城(过分规矩方正而显得呆板)都美的多。紫禁城平面布局采用前三殿、后三宫、东六宫、西六宫的布局模式不仅仅是一个平面构图和布局问题,在易学中乾属阳为男代表皇帝,其符号为三(前三殿、后三宫),坤属阴为女代表皇后,其符号为三三(东六宫、西六宫),二者相互组合很巧妙地解决了平面布局和阴阳平衡问题。而且乾坤又代表天地,寓意天地定位、天地人三才和谐合一。东西六宫之和为十二象征一天十二时辰、一年十二个月和十二地支,东西五所又暗合十天干,日精门、月华门代表日月之精华。左文华殿右武英殿代表着左文右武,北神武门是玄武神的所在地居北方是紫禁城的保护神。

四、结语

任何体系的建筑都是植根于相应的文明,中国传统建筑的设计内涵离不开传统文化,文化又借建筑得以丰富。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以其独特的形式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几千年来一直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各个领域,指导着各个学科的发展,所以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朴素的、完全不同于西方及现代科学的一支独特的科学体系,试图用现代科学去完全破解它是很困难的,其神秘的原因也在于此,中国传统建筑也不仅仅是以独特的外观形式和丰富的空间形态著名于世,更重要的是它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发扬与继承,值得我们现代建筑师努力!

参考文献:

《易经》

上一篇:人工快渗污水处理技术在农村地区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浅述高速铁路隧道内接触网供电安装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