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白”人生

时间:2022-10-08 04:54:46

(一)

舞文弄圣的,谁不想上头版头奈?但也有人退而求“补白”,一辈子甘愿当“补白大王”。

此人叫郑逸梅,他应出版社和多家报刊之约,撰写填补空白的短文,一干就是70年。这70年里。他果如一枝“逸梅”,清晨即起,扫抹居室尘埃,舒展躯干筋骨,早餐后便开始逍遥自在地写作“豆腐块”。“补白”文字若梅花宽斑点点,撒落于素净清爽而又绵软坚韧的纸上;客人来访,也不恼,随时可中断,相谈之欢不亚于“补白”之乐。

不占头版,不争头条,郑逸梅“涉笔生花七十年”,身笔两健,单在1981年至1988年,就轻轻松松出版14种单行本,93岁依然耳聪目明,腰板硬朗,提笔即能“补白”,被赞为“补白大王长寿翁”。

在郑逸梅的“补白”人生里,既没有“五花马,千金裘”,亦不曾“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但涵养了身心、染绿了岁月:“不与富交我不贫,不与贵交我不贱,不贫不贱,岂不乐哉!”

(二)

“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漏夜赶科场。”辞官的故事总比赶场的故事轻松,古人辞官的勇气也似乎总比令人大,缘由也比令人“多样化”,不乏可爱好玩之人。

《晋书・文苑・张翰传》记载,在洛阳担任大司马东曹掾的张翰是个上过头版、占过头条的“公务员”,过腻了鲜衣怒马、养尊处优的生活,一日秋风忽起,风吹心动,这位老人家想起家乡吴中的莼羹鲈绘,不由口舌生津,味蕾奇痒难忍,索性“辞官归故里”去大快朵颐,“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做一个享有“口福”的人。

将为人民服务的职责看得比家乡菜还轻,晋人张翰辞官还乡的动机确实很不高尚,但也许洗尽铅华的人都知道“补白”的好处,占头版、争头条,过花团锦簇、独占鳌头的人生,却试问谁能成永恒的主角焦点?到头来,不还是在秋风起时刻骨铭心地怀念起家乡的一道菜、一掬水?神往着亲近泥土,亲近粮食和蔬菜,亲近万里山河、葱茏岁月的“补白”人生?

与其拿沧桑“补白”他人,不如以快乐“补白”自己,晋人张翰抛了官职,朝着家乡的莼羹鲈一路狂奔,义无反顾。

上一篇:没有结尾的故事 下一篇:SHEPWM算法在三相两电平逆变器降低电压THD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