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津有味 本色天然

时间:2022-10-08 04:52:21

津津有味 本色天然

摘要:于永正老师的语文课堂教学洋溢着语文味、儿童味和家常味,呈现出淳朴恬淡、本色天然的风貌与品格。这是于老师准确把握语文课程性质、深刻了解教学对象(儿童)、通透理解教学载体(教材)、精妙运用教学艺术的反映。通过对其教学案例的探幽析微,能获得许多新的启迪。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名师于永正;语文味;儿童味;家常味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 4)08-0024-04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年逾古稀,依然活跃在教坛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坛“常青树”。他的“五重”(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教学法给许许多多小学语文教师以启迪,以引领。当我们仔细品读于老师一个个精彩课例的时候,有三个关键词总是萦绕在脑际,那就是――语文味、儿童味、家常味。语文味是指语文课遵循语文课程教学规律和母语习得规律,通过听说读写等方式,让学生在感受、理解、欣赏和品味语言文字等学习内容的同时,实现相关的知能建构、习惯养成与精神成长,彰显语文学科特色。儿童味是指语文教学以基于儿童、尊重儿童、发展儿童为要义,唤醒儿童的身心潜能,发展儿童的言语智慧。家常味是指语文课堂呈现出真实自然的特质与品格。现结合于老师的课堂教学案例,试着从语文味、儿童味、家常味这三个方面对他的课堂教学艺术进行解读,努力从中感悟语文教学的真谛。

一、浓浓的语文味:着力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怎么教?语文课怎么上?于老师曾有一个通俗但很深刻的回答:“教语文其实很简单,就是让学生识字、写字、读书、作文。”于老师的回答与“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规范提法是吻合的。纵观于老师的教学,始终围绕着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这条主线,通过听说读写的扎实训练,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扎扎实实的写字指导

“写字指导”是于老师课堂教学的一大亮点。他告诫学生:“不但要写对,还要想到字是写给别人看的,因而,要写规范、美观,使人看得清,乐于看。”

【案例1】《秋天的怀念》教学片断。

(学生观察老师板书课题后书空课题,再指名读小黑板上的生字之后)

师:这里有个字的笔顺要特别注意,请大家看我是怎么书写的(师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书写“锤”字,边写边提示学生注意“垂”的笔画顺序)。

师:(“锤”字写成后提示学生)这个字是左右结构,左小右大。右边的“垂”中间鼓鼓的。请同学们在书上把“锤”字写两遍。要求笔顺正确,书写规范。

(反馈学生写的字,并评价优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特别强调写字教学,要求小学阶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在案例1中,于老师坚持让学生观察自己板书课题后书空课题,并通过“自身示范――巧妙点拨――学生练写――评价优劣”四步重点指导“锤”字的书写,将写字指导落到实处。值得一提的是,与不少教师用多媒体代替板书的做法相比,于老师运用现场板书这种原生态的直观教学手段,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优势。

(二)出神入化的朗读训练

“朗读训练”是于老师课堂教学的一道风景,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通过教师范读、学生练读、师生评读、组织赛读,让学生“读”的水平拾级而上。在于老师的公开课上,我们常常看到,不少同学开始不敢读、不想读、不会读,在于老师的精心调教下个个都跃跃欲试。

【案例2】《庐山的云雾》教学片断。

师:我在备课时感觉最难读的是第三段,我连续读了七八遍都没读好。同学们,你们觉得第三段难不难?(生齐:不难!)唉,怪了,我怎么觉得难呢?既然这样,我就请你们跟我比赛,敢吗?(生齐:敢!)请你们先练习一下,然后和我比赛。(学生自由练读,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愿意和我比一比?(学生都举了手)手举得高的我不找,我知道他们厉害。我找一个手举得不高的。(找一女同学)我想不会比过我的。请大家当裁判。(女同学读得很流利,也很有感情)

师:坏了,找错人了……说实话,听了她的朗读,我不敢读了。

生:您一定能读得很好,我支持你!

师:有你的支持,我的胆子大多了,不过我还是有些胆怯。这样吧,找个同学代替我跟她比,谁愿意?(学生纷纷举手)

师:为了有把握,请大家再练练。(学生练得非常起劲)

(学生练后,开始比赛,教师及时指导,学生参与评判,饶有兴味)

在案例2中,于老师变着法子调动学生练读的积极性,并适时给予指导。学生就是在这样的练、评、比的过程中,理解内容,体验情感,感悟语义,品味语言,提高了朗读水平。

(三)恰到好处的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是于老师课堂教学的一大特色。他设计的“写”总是与阅读教学融为一体、有机整合:或深化理解,或升华情感,或内化语言,或迁移写法,或拓展延伸。

【案例3】《新型玻璃》教学片断。

(在学生了解了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之后)

师: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都弄明白了吗?

生:(异口同声地)明白了。

师:(话锋一转)不过――今天,我不想让你们说,我想让你们写。写什么呢?

师:(转身在黑板上写下“自述”二字)“自述”是什么意思,有谁知道吗?

生:就是自己介绍自己。

师:对,自己介绍自己。现在我把全班分成五组,第一组写“夹丝网防盗玻璃的自述”……第五组写“吃音玻璃自述”。请把各自的特点、作用写出来,为自己做个广告……

在案例3中,在学生了解了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的基础上,于老师引导学生以“**玻璃的自述”为题进行写作练习。这项练习,学生既要熟读课文、内化语言,又要变换人称,创造性地“推销自己”,训练扎实到位,饶有兴味。

上一篇:高中英语新课导入方法浅析 下一篇:例说数学模型的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