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系统思维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几点看法

时间:2022-10-08 04:04:46

关于系统思维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几点看法

学语文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但是好的系统思维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可以使学生举一反三,增强学生对整体的驾驭能力,扩大他们在宏观视野上的开拓能力。提高他们的创作能力。这个方法对一些抽象性难理解的课文特别有益。

思维指理性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能动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是相对于存在而言,指意识、精神。系统反映了人们对事物的一种认识论,即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元素结合的有机整体,系统的整体不等于其局部的简单相加,其内容就是系统论或者系统学。系统论作为一遍的认识论,是迄今为止人类所掌握的最高级思维模式。系统思维是指以系统论为思维基本模式的思维形态,能极大的简化人们对事物的认知,给我们带来整体观。通俗说系统思维就是分析整体和局部相互之间的内在客观联系。

具体说系统思维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何运用,就是整体到部分再到具体的思路进行,可以分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对于语文课文,事前让学生预习一下课文,让学生心里大致有个数,引导学生提炼课文大意,也就是课文中心思想,接着下一步对课文的段落大意和段内的各层意思分析时,可以用系统思维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简单说就是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的,相当于简略化的段落大意,这几个方面相互之间有什么关系以及他们与课文中心思想之间的联系,作者为啥这样安排文章的结构和层次。这办法开始时对学生可能存在有一定难度,学生往往显得有些盲目,会感觉无所适从,对小学生更是如此,基于此,不妨变换一下思路,让学生有的放矢,减少他们的盲目性。具体说可以分三步走。

第一步 ,老师给几个简略化的段落大意选项让学生选择,其中要有干扰项,至于有几个干扰项,要视课文的难度和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酌情而定。

第二步,接着让学生根据选出来的段落大意选项划分课文段落。对划分后的段落进一步充实段落大意。

第三步,前两步完成后,试着引导学生理解这几个简略化的段落意思选项之间相互间有什么关系,他们与课文的中心大意之间又有什么关系,作者为啥这样安排文章结构和层次,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等等。

第二阶段,段落划分好后,接着对段内进行层次意思的分析。方法和上面的大致一样,也是分三步,区别只是对段落意思选项的分析换成了段内层次的意思分析。说明一点,对于一个段就是一个自然段的,直接把这个段内的句子当做自然段就行了。

第一步,老师对于每个段落给几个段内各层意思的选项让学生选择,其中也要有干扰项

第二步,根据选出的段内各层意思选项划分段内层次。

第三步,学生做好后,试着引导学生理解这个段落内各层意思选项相互间有什么关系,他们与这个段落的大意之间又有什么关系,作者为啥这样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等等。

第三阶段,在学生大致明白课文的段落和段内各层的大意后,试着引导学生分析这个段落内句子、句式、标点和词语。这有助于提高学生基本功以及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举例说明:如老舍先生的《草原》,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描述了草原的自然之美和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借景抒情,表达了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课文共有五个自然段,按意思可分为三大段,第一段就是第一自然段,作者描述看到的草原的样子,这是写景,第二段就是第二自然段,这段写去草原路上的所见所闻,这段从写景到写人,为后面抒发内心感受埋下伏笔,这段承上启下起过渡作用,第三、第四、第五自然段为一段,这主要写蒙古人热情好客,体现蒙汉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如果用系统思维让学生理解这篇课文,可以按上面给的三阶段方法做。

第一阶段,学生预习过课文后,对课文有了大致的了解。

第一步,给学生几个选项让他们选,就是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相当于简略化的段落大意,如草原的景、蒙古人的热情招待、蒙古包、蒙古马和去草原路上的见闻等5个选项,让他们选其中的三个,选出草原的景、去草原路上的见闻和蒙古人的热情好客即可。

第二步,让学生根据选出来的简略化后的段落意思选项划分课文段落。划分好后,草原的景可以改成草原的样子,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可以改为蒙古人是如何热情招待远方来的客人

第三步,前两步完成后,让学生试着说说这三个选项之间的关系,对文章要表达的中心意思有什么作用。例如开始描述草原让文章直奔主题,能一下抓住读者的心,也符合课文标题。去草原的路上所见所闻这段承上启下,起过渡作用,让文章显得很紧凑,前后衔接,而不脱节。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体现了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这段内容作者抒发内心情感,真情实感 又让阳光下的草原显的更美。整篇文章结构紧凑,借景抒情,以情促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不愧为大家之作。

第二阶段, 接着对划分好的段落进一步作段内层次的意思的划分,这里只对第一段做分析,其他段参考这一段即可。文章可以分为两层,第一句就是第一层,文章开宗明义,直接说看到了草原,后面的几句话可以看做一层,作者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描述草原的美。

第一步,可以给学生四个选择,让他们选其中的两个,如直接点题、多方面描述草原、草原的空气很清鲜、明朗以及草原的羊群等四个选项。学生选出直接点题、多方面描述草原即可。

第二步,对着选项划分段内层次

第三步,让学生理解各层之间的一些关系。从写空气到写小丘,再写看到羊群,最后写悠然自得吃草的马和牛。整体上作者是从多个・角度由远及近,由静到动,动静结合的手法写草原的美,用文字把草原的美立体、饱满的呈现给读者。

第三阶段,老师根据实际情况每个段内的句子、句式、标点和词语适当做些介绍。限于篇幅,只简单给几个。如第一段内这一句话“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这个句话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手法,比喻就是把“羊群”比喻成了“白色的大花”,把“草原”比喻成了“绿毯”。一个“绣”字还表明运用了拟人的写法,这些手法的运用可以让人仿佛看到了美丽的草原,很形象、生动。有几个词语如“翠流”、“勾勒”和“渲染”等,试着让学生理解他们的本义、比喻义以及引申义。

要循序渐进,不能让学生失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兴趣,当然为了让学生有高昂的兴趣,还有小学生随意性强,纪律性差,所以适当的奖惩措施是必不可少的,做的好的学生可以适当的进行一些物质、精神和荣誉上的奖励,对于做的不是很好的学生,也不要过于惩罚,也要视原因而定,如果学生是态度问题做的不好,惩罚可以适当的严厉些,如果学生是能力问题回答的不好,就不要严厉惩罚了。总之奖惩结合,以奖为主,以惩为辅。

上一篇:蒲地兰消炎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儿童... 下一篇: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课堂提问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