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区域化探找矿异常模式研究

时间:2022-10-08 04:03:07

关于区域化探找矿异常模式研究

[摘 要]区域化探是一种大范围的找矿异常专门技术,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区域化探技术也在不断成熟。区域化探逐渐从单一找矿应用延伸至其它领域,在多个领域发挥出重要的作用,为多个领域提供了科学参考资料。区域化探中会发现许多异常,而异常具有相近的地背景和地球化学特征。通过对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和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建立异常模式,并进行异常进行筛选和评价,有助于指导找矿。本文以某地区区域化探结果为例,深入分析区域化探异常模式。

[关键词]区域化探;找矿;异常模式

中图分类号:P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6-0119-01

0.引言

区域化探(区域地球化学勘查,regional geochemical exploration)是地球化学勘察工作中比例尺较小、面积较大的一种方法,作为找矿异常的专门技术,区域化探在找矿异常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区域化探对区域内的地质矿藏进行探查,圈定化学异常问题的范围,在根据所圈定化学异常问题的范围内的成矿样本的类型进行比较,再确立区域化探找矿异常模式,并形成区域化探找矿异常模式及其相应的评估方法[1]。本文结合某区域的化探结果,建立化探异常模式,并对其进行分析。

1.区域化探概述

从区域化探的定义看以看出,区域化探勘察的范围很大,通常为勘察数百、术前平方千米,甚至勘察数万平方千米,而非局部矿化区域。区域化探强调对多元素的分析,因而勘察的多目标性也更加明显。区域化探的发展促进了化学填图概念的发展,通过对研究地区内的岩石、水、气、沉积物等坦然物质中的各种元素及含量、地理分布规律、地球化学指标进行测量,进行中比例尺、小比例尺区域找矿与矿产预测,为其它领域提供地球化学资料参考[2]。随着区域化探的发展,区域化探已经不仅仅用于找矿,而形成一种以找矿为主,兼顾农业规划、环境评价等多目标领域的应用。

2.矿床(点)区域情况

该区域范围内的矿点主要依靠热液成矿和沉积成矿两种方式形成,热液成矿在内部地质因素的影响下形成,沉积成矿在外部影响作用下形成。从矿点的所属年代进行划分,热液成矿形成于侏罗纪时期和二叠纪时期。侏罗纪时期和二叠纪时期的属于地质活动较为活跃的时期,矿点形成受地质活动影响而形成大量热液型矿床。

2.1 矿床区域情况

该区域范围内的矿点地表层的岩层构造为复杂的地质岩层构造,矿床的岩层为门德沟岩体,主要矿点岩层的主要特征为岩基,分布于矿点区域中部偏北方向;该区域的矿床包括两条长和宽分别为40m和4m的岩脉[3]。该区域存在于安山岩中的岩体发育生成年代更早,安山岩中的矿石种类黄铜矿和磁铁矿为主,其中黄铜矿和磁铁矿分别呈现出星点渗透及细脉渗透两种外在表现形式。除黄铜矿及磁铁矿以外,安山岩中的矿石还包括铜蓝和黄铁矿等。另外,该地区的矿石在热液成因以及侏罗纪特殊岩体侵蚀的共同作用下,逐渐形成了多种不同类型的蚀变带,蚀变带以硅化为主的蚀变带和阳起石化的蚀变带。以硅化为主的蚀变带的原因在于该区域矿点岩体发生变化的位置主要在安山岩外部,而非安山岩内部,以至于岩体呈现出星点散状、斑块状的特点和性质,星点散状和斑块状岩体发生蚀变带硅化的情况更为明显。而阳起石化与硅化现象不同,蚀变带阳起石化形成的位置在安山岩内部接触过程,而非安山岩外部。除蚀变带硅化和蚀变带阳起石化外,蚀变带化还呈现出绿泥石化、绿帘石花和绢云母化等类型。

将矿点的矿石进行分析比较后,再通过拣块化学的方式对其进行化学分析,就能发现与之相对应岩体包含的矿石富含金属元素的含量。再通过实验对其进行进一步分析总结,该迂曲的铜、铅锌等金属元素的含量较低,品位不高。而金、银等稀有金属元素的含量较高,形成稀有金属具有一定的优势。

2.2 矿点异常分析

从化探区域的整体上看,该区域某矿化点位出现异常主要分布在说那个区域。一是该区域位于北部的石灰部分,虽然偏南部分的某个矿化点也出现类似情况,但是两个矿化点出现异常的原因大部相同,北部的石灰部分形成原因为热液成因岩层,而偏南部分某矿化点形成原因主要为沉积型。二是中北部区域矿化异常。中北部区域矿化异常主要是W、Mo等元素矿化异常,同时B、Y、V、As、Ag、F等元素也随着W、Mo矿化异常也出现异常状况,主要在热液成矿作用下形成[4]。中北部区域矿化异常的位置发生于门德沟岩体以及蚀变带上,此类情况下,该岩体环境形成非单一的伴随浓集中心的几率极高。但是,浓集中心的位置不能重合,否则会使水系趁机在进行相应的异常矿化点位测定上出现位置的水平移动现象。另外,中北部的矿化异常的呈现出强度相对较高、规模相对较大、浓集效果显著和中心明显的特点。三是偏中北部的浓集中心出现异常,主要异常元素为Bi、W。

3.区域范围内矿点异常模式

从上文对矿化异常的矿点位置分析可以了解到该区域的中北部为主要的异常区域,现已该区域异常数据及其地质环境背景为特征形矿化异常模式,并对其进行探讨。基于异常模式建立依据,在进行找矿异常模式的过程中,应该通过相应的分析模式进行。首先,对比矿化区域异常特征的各个方面,再进行综合分析,总结矿化异常区的异常强度和浓集度的原因,从而得出矿化异常区域的异常元素组合,再得出矿化点的异常伴随元素组合等多个方面的数据。其次,再深入分析异常浓度情况,自内而外的分析成矿因素及伴随元素的浓度情况。最后,自外而内地准确把握矿化异常区域的成分分带情况。同时,由于内带部分也发生矿化几率的概率较高,因而也需要高度重视内带部分。

4.结语

对我国而言,区域化探的作用更为明显。区域化探一直是我国地质找矿工作的重要支撑,是我国地质找矿工作的先导,在我国取得一个个重大地质找矿成果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但是,对地质工作者而言,但是,任何技术的进步都是新技术发展的起点,而且区域化探技术仍存在许多不足,还需要不断完善区域化探工作方法技术。因此,科学工作者要不断用科学的眼光认识区域化探,消除局限性,努力和探索问题的关键,不断推动区域化探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奚小环,李敏.中国区域化探若干基本问题研究:1999―2009[J].中国地质,2012,(02).

[2] 彭立华,王晖,王晓云.区域化探找矿异常模式浅析[J].科技风,2012,(16).

[3] 焦保权,白荣杰,孙淑梅,潘志恒,李世平.地球化学分区标准化方法在区域化探信息提取中的应用[J]. 物探与化探,2009,(02).

[4] 景宝盛.区域化探元素致矿序列在新疆祁漫塔格东段的应用[J]. 物探与化探,2013,(04).

[5] 龚鹏,马振东.矿产预测中区域化探异常的识别和评价[J].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3,(S1).

上一篇:简析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的功能可靠性 下一篇:对电器质量检测中的不确定度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