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地区林木鼠兔危害及防治技术

时间:2022-10-08 03:39:20

固原地区林木鼠兔危害及防治技术

摘要 近年来,由于退耕还林等重点林业生态建设工程不断推进,固原地区林地面积不断扩大,鼠、兔已对农林牧业造成严重危害,在许多地方呈上升趋势。介绍了鼠、兔的生活习性、危害特点及防治技术,以为固原地区林区管护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林木;鼠兔危害;防治技术;宁夏固原

中图分类号 S764.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22-0123-01

1 鼢鼠危害及防治技术

1.1 生活习性及危害现状

鼢鼠是我国北方林区重要害鼠,宁夏南部黄土丘陵区西吉县、海原县及原州区等均有分布,尤以甘肃鼢鼠危害最重。危害树种有油松、落叶松、沙棘、山杏等。特别喜食油松的根茎,造成林木大量死亡。甘肃鼢鼠营地下生活,怕光、怕风,有开口就堵洞的习性,食性杂,适应性强,是当地森林、草原、农田的主要害鼠,对农林牧业造成严重危害[1-2]。

固原地区1年出现2个危害高峰,即春节土壤解冻后和秋季土壤封冻前各1次。在林地开穴挖洞,啃食林木根系,使幼树枯萎以致死亡。目前,宁南山区鼢鼠分布面积为268 667 hm2,发生面积124 667 hm2,重度危害面积5 867 hm2。林木平均被害率达23%,严重时达30%~40%,在退耕还林区及油松、落叶松林内,林木平均被害率达18%,鼠口密度10只/hm2,并且还有不断上升的趋势。

1.2 防治技术

1.2.1 人工捕打。①利用弓箭射捕。常用的弓箭有钢筋制作、柳条制作和木棒支架3种,箭杆一般用竹子或铁钎,将箭头磨尖,安放在鼢鼠活动的洞口,方法是先将洞口挖开,将弓箭安放好,利用鼢鼠堵洞的习性,当鼢鼠前来堵洞时,触动弓箭,鼢鼠便死在地上,防治率在90%以上,这是群众普防最有效的办法。②利用捕鼠夹捕鼠。利用鼢鼠怕光、怕风,有开口就堵洞的习性,将灭鼠夹安放在鼢鼠活动的洞口,当鼢鼠前来堵洞时,触动铁夹而被夹住。③利用灭鼠雷、灭鼠弹灭鼠。利用开洞封洞法在有效洞口布设灭鼠雷、灭鼠弹。触发式灭鼠雷是将灭鼠雷置于挖开的鼠洞内,当鼢鼠拱土堵洞时一触即发,鼢鼠被炸死在洞口附近;窒息式灭鼠弹是采用特殊配方配制成的烟幕弹,使用时将灭鼠弹点燃后置于鼠洞内,灭鼠弹瞬间会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气体在洞内扩散,使洞内鼢鼠窒息死亡[3]。

1.2.2 化学药剂防治。使用药剂主要有溴敌隆、敌鼠钠盐、毒鼠磷、鼢鼠灵、磷化锌、诱鼠克等。将玉米与一定比例不同化学药物相拌成毒饵,用T字形探棍在鼢鼠洞道上方插洞投饵,每洞4~5粒,每10 m投饵1次。

2 林木兔害及防治技术

2.1 生活习性及危害特点

野兔学名蒙古兔,在宁南山区各县(区)均有分布。栖息于植被丰富的河谷、山坡林缘、农田及苗圃中。无固定的洞穴,在繁殖季节,一般多选择茂密的灌丛、草丛。清晨和日落后为活动高峰期,喜食青草、树木嫩枝、嫩叶及各种农作物的禾苗、蔬菜等。春、冬季食物缺乏时,特别是下雪后,啃食幼树,环咬树皮,引起树木死亡。主要危害树种有山杏、山桃、沙棘等。随着退耕还林等重点林业生态建设工程的不断推进,林地面积不断扩大,野兔的危害在许多地方呈上升趋势,已成为严重影响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生物灾害之一[4]。

野兔一年繁殖2~3次,一般从冬末开始交尾,早春即可产仔,每窝2~6只,怀孕期约45 d。幼兔出生约1个月,即可脱离母兔,独立生活,一般多在夜间外出活动。

2.2 防治方法

2.2.1 人工捕打。用铁丝圈套或用电瓶的瞬间高压电击效果非常明显。

2.2.2 化学防治。采用毒饵法毒杀野兔。常用药物为溴敌隆,该药剂具有高效、低毒、无残留、无二次中毒、安全缓效等优点,为慢性鼠药。①毒饵的配制。以野兔嗜吃的胡萝卜为诱饵和毒药的载体,将胡萝卜先纵向切成4~6瓣,再切成10 cm长的条,摊开晾2 h,使其水分减少约10%。再用喷雾器将0.005%溴敌隆均匀喷洒在胡萝卜条上,边喷洒边翻动,然后堆起,用塑料薄膜盖上闷几小时,让药液渗入胡萝卜条内,用时再翻动1次,配制成毒饵。②毒饵的投放。野兔活动范围大,繁殖季节和食物缺乏时,活动范围更大。野兔多在灌木丛中隐蔽居住,洞穴和居住场所不易发现,但兔子取食和奔跑却有相对固定的范围和路线。因此,毒饵的投放采取痕迹法投饵,即将毒饵投放到兔子经常取食和活动的场所。即林地靠近边缘10~30 m的范围内,而不是投放到野兔居住的地方。毒饵投放成棋盘状或封带式,每堆4~5个胡萝卜条,行距堆距为4 m。也可散撒,增加毒饵的发现率,但投饵量要加大。投饵后每天检查,及时补放,直至毒饵不再减少,兔害解除。蒙古兔一般在早春2—3月和6—8月怀孕期是进行防治的最佳时间。如果能准确把握生育高峰期,并施毒饵2次,效果会更加明显。施放毒饵最好在早晨和傍晚进行,有利于野兔的食取。

3 参考文献

[1] 张冬生.林木鼠兔害防治[J].中国林业,2009(13):50.

[2] 贺亚清,闫银团,吕娟.关于林木鼠兔害防治的建议[J].陕西林业,2010(5):41.

[3] 贺福荣.我县林地林木鼠兔危害现状及防治建议[J].科技信息,2013(2):515.

[4] 刘裕,张红叶,于春伟.林木兔害综合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2(22):126,128.

上一篇:新形势下植保工作实践与体会 下一篇:百合的形态特征及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