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出涟漪方能“ 写”出亮丽

时间:2022-10-08 02:25:53

阅读和习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南宋学者陈善曾说:“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聚焦语言表达,让学生习得方法,提升表达能力呢?

一、关注表达,展格局之美

纵观现在的学生,阅读还是有一定的量的。在语文教学中,花时间最多的也是阅读教学。然而,学生的习作能力并没有与阅读量成正比。“学生怕写,教师怕教”这一现象依然存在。细细分析,不难发现,这其实和我们的课堂教学只重知识、不重表达有着很大的关系。阅读教学必须引导学生去发现文本中蕴含的表达因素,让阅读教学成为领悟写法的过程。请看一位名师执教《母鸡》中的一个片段。

师:现在老师把“讨厌、敬重”两个词语写在黑板上,你们发现了什么?(板书:讨厌、敬重)

生:老师,您为什么把“讨厌”写得特别小,而把“敬重”写得特别大?

师:是呀!你们说说,老师这是为什么?

生:这是运用对比的方法,让人更加感到变成母亲的母鸡的伟大。

生:前面的讨厌应该是为后面的敬重作铺垫的。

师:是呀!一只浅薄、媚俗的母鸡,身份一改变,便变得那么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多么“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前后强烈的对比更突出了作者对母鸡的赞颂之情。从老舍这位语言大师的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生:在写以写人为主的作文时,我们要写人物的优点,可以先写其不足,通过鲜明的对比来加深别人对人物的印象。

这样的教学,不仅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有了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还让学生对作者布局谋篇的方法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如果我们能用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视角去发现每一篇课文独到的写法,充分挖掘每篇课文的“表达因素”,并给学生以适当的指导,那么学生习作能力将会不断提升。

二、重视运用,张语言之美

中国的语言博大精深,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底蕴,孕育了灿烂的优美的文字。小学教材选用的课文,有着广阔的世界,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其中的语言文字美更是如涓涓细流随处可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根据文本的特点和学生语文学习的规律精心设计“语用”训练,以丰富学生的积累,激起学生的表达欲望。我们来看看全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研讨会一等奖获得者吴玉华老师执教《秋天的雨》中的一个片段。

师:秋雨给秋天带来的颜色可不止这几种,我们学着课文的样子也来说一说吧,瞧,秋天的雨把紫色o了葡萄,什么像什么?

生:一串串葡萄像紫色的玛瑙。

师:秋天的雨把紫色给了葡萄,一串串葡萄像紫色的玛瑙。摇呀摇呀,摇出了丰收的喜悦。谁能用“秋天的雨把 色给了 , 像 ”这样的句式说出自己精彩的句子。

生:秋天的雨把红色给了苹果,红红的苹果像小姑娘的脸蛋。

……

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吴老师大张语言之美,设计了一种灵活的、艺术的、多维的“语用”训练,使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自主、积极地将自己的感受与课文内容相结合,进行了有效的口语交际训练,学生的赞美之情达到了高潮,课堂彰显了浓浓的语文味。

三、逐新趣异,透技法之巧

一篇习作,新奇的构思能让人耳目一新。可怎样才能让学生写出新奇的作文呢?单靠40分钟的作文指导课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把习作的指导融于阅读教学之中,适时地在文章的精妙处加以引导,让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技巧。例如在教学《去年的树》时,为了让学生体会新美南吉独特的写作技法,笔者是这样安排教学的。

师:《去年的树》是一个经典的童话故事……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鸟儿和树的不离不弃。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呢?现在我们再来看看故事的开头写的是什么?

生:故事的开头写的是……

师:故事接下来写什么?

生:写了鸟儿因为离开了树后,两个好朋友从此不能再相见。

生:所以鸟儿只好一路寻找,去实现自己许下的诺言。

师:说得好!作者在介绍了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后,并没有直接介绍鸟儿如何天天给树唱歌,树如何天天听鸟儿歌唱。而是笔锋一转,写了鸟儿和树短暂的离别让它们不能再相见,鸟儿为了实现自己的诺言,一路追寻,让我们深深感受到鸟对树的一往情深。这对于你们今后的习作,有什么启发?

生:我们也可以采用转折的方法让自己的文章更吸引人。

师:是的,写好了故事的转折点,就能让我们的习作出其不意,峰回路转。

到了单元习作时,不少学生巧妙地运用了这一方法,请看《小狗沸沸的后妈》中的一个片段。

那一天,一位陌生的阿姨当了沸沸的妈妈,这对于刚失去妈妈的沸沸来说,简直就是一个笑话。再加上那阿姨的沉默寡言,不苟言笑,这更让沸沸感到不满。

可让沸沸想不到的是,每天回家,阿姨总是烧一顿丰富的菜给沸沸吃,还总是换口味,新鲜的菜也尽给沸沸吃。有时爸爸说会把沸沸惯坏,可阿姨却总是说:“孩子是长身体的时候,读书很辛苦,孩子吃不好影响身体也影响学习,应该换换口味。”……

这样的“转折”把故事推向了高潮,强化了“以悲现喜喜更喜”的表达效果,这与阅读教学中读得深入,指导得到位是分不开的。

有人说:“习作教学,功夫在诗外。”我们必须充分发挥阅读教学的范例作用,让阅读教学聚焦表达,让学生读懂格局,读懂语言,读懂技法。当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融会贯通时,才能得到阅读与习作双赢的效果。

上一篇:1000MW机组凝结水泵变频控制策略探究 下一篇:小青矿密闭压差与大气压关系的研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