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农村中小学后进生的家庭教育

时间:2022-10-08 01:54:34

略谈农村中小学后进生的家庭教育

一、农村中小学后进生的形成原因

与城市中学相比,农村中小学生在学习上“后进生”比例较大。我们身处农村的教师和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和孩子能跳出“后进生”的群体,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但是,我们绞尽脑汁,千方百计,最终还是投入很多,收效甚微。其实转变“后进生”就如医生治病,首先要了解病因,然后对症下药,最后才能解除病痛,恢复健康。我长期在农村任教,加之生在农村,对农村的情况有所了解,现就农村中小学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和关于对孩子教育的浅见与大家进行探讨。

1.农村学生家庭负担过重,缺少必要的学习时间。

有的学生在家庭中相当于半个劳动力,不但节假日,平时早晚也要承担一部分家务劳动,更有甚者,父母都在外打工,正常的学习时间也要请假回家干农活。这样一来,耽误的功课没有时间补,必要的学习时间又不足,大多数家长又无法给学生补课,最终自然加入“后进生”的队伍。

2.家长知识观念淡薄,受“读书无用”思想的影响,学生深受其害。

时下,一部分家长片面地认为供子女读书花钱多,不合算,按他们的设想,读书不如外出打工或做小买卖。一部分学生受这种思想的影响,在校不安心学习,人在曹营心在汉,最后完全丧失读书的兴趣,成绩一落千丈,沦为“后进生”,有的甚至辍学回家“捞钱”去了。

3.家长的行为不检,忽视子女的品德教育。

有的家长赌博成瘾,脏话连天,一点也不顾及对子女的影响。孩子以家长为榜样,竭力效法,于是对学校的组织纪律反感,对学习厌恶,把从家中学来的恶习带入学校,玩世不恭,成为学校管理中的“钉子户”,久而久之,这部分学生就变成了“后进生”。

4.小学缺乏合理的训练,教师又没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小学,由于学科少,负担显得较轻,加上对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给中小学生减负的精神领会不透,许多学校的教师片面地认为减负就是让学生不做或少做作业,而任其发展,听之任之。待这些学生升入初中后,那种随意性的学习和老牛慢劲的弱点就暴露出来了:作业拖拉,被教师逼急了,就找别人的作业来抄,胡乱对付;有时干脆不做作业。

二、对农村中小学后进生进行教育的方法

由以上情况来看,学生成绩差的因素有来自社会的问题、家庭的问题,也有来自学校和学生的个人问题,但家庭因素占的比例较大。那么学校家长应如何联手对学生进行教育呢?我个人认为应该多表扬,少批评。有人说过:“赞赏孩子的时候如夹杂批评,孩子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批评的部分。”事实上,对孩子,即使是建设性的批评,如使用欠妥,也会带来相反的效果。例如:孩子把功课做得一团糟,那是他心情极坏的时候,此时最好不要批评,应在稍后的时间才集中讨论孩子的感受,然后和孩子一起想些改进的方法。千万不要挥舞大棒或进行嘲笑,体罚无助于问题的解决,相反会强化孩子的反抗心理和仇恨心理;进行嘲笑则令孩子处于尴尬难受的境地。应及时捕捉“后进生”的闪光点,肯定他们的进步。“后进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只要有点滴进步,教师和家长就要给予肯定,不仅要让他们看到师长对他们的进步的肯定,而且要创造条件,让他们感到学校、家庭、同学各方面对他们的热忱、信任和肯定。比如说,只要“后进生”有进步,就在全班宣扬他们的进步,让同学知道、称赞,或展览他们的作业、成绩。让后进生对学习、人生充满希望、自信,激起他们主动认真学习的激情,点燃其上进的火花。

1.及时指出缺点,诚心帮助。

“后进生”取得进步后,有时会因为得意又出现一些缺点或错误。这时家长和教师不要灰心,应及时指出他们的不足,热情帮助他们,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他们。即使批评时,也要讲究方法,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凭一颗真诚的心爱他们,使他们一步步地健康成长。

有许多家长把子女看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动辄板起面孔进行训斥,或拳脚相加,漠视子女的感觉,久而久之,子女就会以为在家长面前不应该把自己的真正感受表达出来。家长在子女表现得让人很失望或很生气的时候,不要一味训斥,应心平气和地与子女谈心,聆听他们的心声,以尊重的态度去了解孩子的感受,一旦孩子发觉家长理解他了,就会主动处理问题,找到解决的方法。

2.给孩子当好表率。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家长则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最直接的效仿者。正人先正己,作为家长,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自身修养,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做好,检点自己的言行,为孩子创建一个健康、文明、和谐的家庭气氛,使孩子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健康成长,和谐发展。另外,家长教育孩子时,要注意自己的教育方法和手段,要讲究艺术,要用“刀子心,豆腐嘴”来教导他们。所谓“刀子心”,就是遇到原则性的问题,我们不能心软,要让他们努力做到;所谓“豆腐嘴”,就是在这一教育过程中,我们要有耐心,要以理服人,要让孩子乐意在你的面前说出他心中的秘密,使你的教育事半功倍,从而为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出合格的建设人才。

3.加强家校联系。

孩子的健康成长,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关键,作为家长应多与学校联系,了解孩子在校期间的学习情况和思想表现,发现问题要及时与教师沟通,共同教育和管理孩子。

总之,每个人都会犯过失过错,更何况一个天真活泼、正在成长发育的青少年,这个阶段孩子的人生观及其某种行为模式还没有定型,有很大的可塑性,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循循善诱。应多给他们宽容和关爱,多鼓励他们,让市长的爱在孩子的心里变成一盏不灭的明灯,照耀他们的一生。

上一篇:让孩子管好自己的钱袋 下一篇:走出晕轮效应的迷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