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策略

时间:2022-10-08 01:10:08

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数学实验教学已经成为最有效的教学方式之一.什么是数学实验教学呢?数学实验教学就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进行探究、发现、思考、分析、归纳等思维活动,最后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过程.在数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寻找规律、法则,让学生学会.

一、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的作用和意义

1.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符合初中生的年龄特征

大多数小学生学习数学轻而易举,但进入初中后,学生的已有经验明显缺乏,所以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恰当地引入数学实验,能帮助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从而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初中数学实验教学,改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

学生从“听”数学的学习方式,改变成在教师的指导下“做”数学.过去被动地接受现成的知识,而现在要像“研究者”一样去发现、探索知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恰当地引入数学实验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猜想、验证猜想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对于促进学生增长知识、发展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3.深化素质教育及创新教育的需要

数学实验的过程是探究学习的过程,以数学实验为背景,让学生相互讨论,互助互教. 初中数学实验教学更能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数学实验教学,可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可调动学生全员参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二、如何开展数学实验教学

1.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实验教学不可或缺

例如,三角形存在的三线是中线、垂线、中垂线.对于各自定义和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定理的验证,学生一直叫苦不迭,觉得容易混淆,难以记忆.假如开展一次实验教学,让学生准备一张非等腰三角形形状的纸片,然后逐一说明中线、垂线、中垂线各自的定义,引导学生折叠,再派发每人一张等腰三角形形状的纸片,让学生再次逐一折出三条线,发现在折等腰三角形时,三线合一.实验教学结束后,学生普遍反映效率很高,原来三个相近含义的知识点现在可以清晰地区分开来,并且印象深刻.这样学生就充当了知识的发现者、探索者,验证了已有理论,加深了学生记忆,并且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2.制定多元目标,选择合适的教材

学生与教师熟知的学习目标有“两维”: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即理解和运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每堂课都要有的,由教师把握即可,没有必要出示.“教师情感到位了,学生情感就能到位”.“学生有本事学好知识,当堂训练形成能力,不仅说明他达到了知识和能力目标,也标志着他的态度、精神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还有,并非所有的数学知识都需要通过实验的形式来完成学习,因此我们应对数学实验的教材内容进行选择.要选择有实践意义的、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创造思维有重要价值的,并且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内容.还有一些数学问题的实际应用,如获奖概率、道路交通状况、环境资源调查等,可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积累一定的素材后再于课堂上进行讨论交流.

3.在练习和小结中创设思维情境

课堂练习是学生在一节课内对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情况的一种检测,从中反馈出的信念可以得到及时评价和调整.创设课堂练习的思维情境,能大大强化这个过程,因此要有目的、有选择性地安排课堂练习,一是通过“制错找因”,创设思维情境;二是编选变式题, 使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把握概念的本质属性; 三是编选的课堂练习要体现出一定的思维层次性, 先直观后抽象,先浅后深.

4.建立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将学习的评价重点确定为学习过程的评价,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协作精神、合作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教师应关注的不是实验成果的大小、探究水平的高低,而是注重实验的过程性、内容的丰富性和方法的多样性,以此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发展要求学生借助思维性数学实验教学,探究解题思路.

例如,在探索“三角形内接矩形的面积变化规律”时,教师可出示图形:在ABC 中,P是BC边上的任意一点,以P为顶点作ABC的内接矩形,使矩形的一边在BC上;使点P在BC上运动,矩形面积随之变化;设BP为x,矩形面积为y,建立x与y间的关系,让学生观察当x变化时,y的变化特点及其是否有最大值;展示当P点运动时,对应的动点(x,y)的运动轨迹,让学生对观察结果进行验证,最后完整地展示抛物线;改变ABC的形状, 研究ABC的底边BC或BC边上的高变化时,对抛物线形状有什么影响.这样,学生参与实验的过程,实际上是在体验实验模拟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从而使学生更了解数学.

上一篇:数学教学中运用向量法 下一篇:数学课堂离不开博弈